电子报旧版 2018年01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中国新闻
4 3/4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桂东崛起“新汽车城”
· 土地督察机构约谈晋蒙津有关地方负责人
· 成都铺设绿色文明“新蜀道”
· 看好雪乡旅游 书记带头卖牛
· 图片新闻
· “实验3”号科考船成功进行“海上科普”直播

  相关文章: 
全域打造多功能“天府绿道”体系
成都铺设绿色文明“新蜀道”

( 2018-0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新闻
 
  新华社成都电(记者李力可)家住成都的张朔仕有着10多年的晨跑习惯,而最近修到家门口的绿道成了他的新运动场。“绿道修好了,锻炼的人多了,生活环境也好了,每天还能看到白鹭起舞。”
 
  自2017年9月启动建设以来,成都“天府绿道”体系中的“锦城绿道”“熊猫绿道”等已经开工,多个样板段向市民开放。未来,成都市全域将形成“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区域级绿道1920公里及5000公里以上城区级绿道和1万公里以上社区级绿道,这座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特大城市,将变身世界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
 
  引绿入城打造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


 
  四川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但是在城市发展中,由于盆地气候限制,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大气、河流污染等环境问题在成都逐渐凸显,“天府之国”的未来遭受了大城市病的挑战。
 
  而天府绿道便是成都破解生态问题的答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绿道体系,天府绿道已经开始了建设的脚步。2017年,成都新建各级绿道共633公里,锦江绿道和锦江水生态治理工作已全面启动;到2025年,将建成“一轴两山三环七带”1920公里的区域级绿道,建成城区级、社区级绿道8680公里。同时,与龙泉山等森林公园结合,把成都打造成城市森林公园,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绿色森林体系。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府绿道”将具备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应急避难等功能,补齐城区市民运动、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短板,并将各项公共要素串联形成有机系统。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天府绿道体系规划项目负责人李果介绍:“三级绿道是为了让市民很好地享受城市生活,出门就有最小一级的社区绿道,通过道路断面改造,让市民在步行时感到很舒服。”
 
绿色产业带动城市新经济发展


 
  新经济发展需要新产业驱动,作为城市新经济增长点,生态产业在推进城市产业升级的同时,能够促进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作为“天府绿道”的轴心,沿着锦江而建的“锦江绿道”将对沿线146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改造和提升,展示成都水文化、商贸文化、宗教文化、非遗及民俗文化等内容。
 
  而“天府绿道”中,各类经济形态的融入,使绿道在景观和生态功能之外,成了城市新经济的“产业孵化器”。
 
  据了解,“天府绿道”将配置特色小镇、特色园、林盘院落等三级驿站共708处,以及若干亭台楼阁形态的四级驿站。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府绿道”结合文化点位及驿站,将设置小型博物馆、艺术馆、广场、运动场馆、创客空间等载体。
 
  2018年起,成都市将开始创办成都天府绿道国际马拉松赛、天府绿道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天府绿道国际徒步大赛和天府绿道国际定向越野赛等一系列赛事,逐步形成天府绿道赛事体系。
 
  根据规划,“天府绿道”体育设施布局以全民健身设施为主,竞赛训练设施为辅,以露天室外场地为主,室内场馆为辅,并配置商业综合体等项目,使体育产业、商业、餐饮业和休闲娱乐业合为一体。“在合理的机制和资源整合下,城市河道沿线文旅建设与发展是带动城市经济、文化、生态、生活进步的动力。”成都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天府文化植入重现古蜀风韵


 
  在绿道工程规划经过的白鹭湾湿地中,一条空中绿道从湿地上空越过,这既是对湿地原有生态的保护,也散发着“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韵。全长16920公里的天府绿道,不只是青山绿水的天然绿肺,也是承载着地方文化古韵的万里画廊。
 
  从都江堰到黄龙溪古镇,锦江绿道贯穿润泽成都平原千年的锦江。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天府绿道”的轴心,锦江绿道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核心,挖掘治水兴蜀的历史文化元素,突出“水润天府”的文化主题。
 
  同时,天府绿道景观还将采用“介入式设计”,利用零星地块和闲置土地,通过设施、装置、标识系统、公共艺术和景观节点等形式展示绿色廊道经过区域的历史文化。
 
  据了解,作为可进入、可参与的绿道系统,“天府绿道”巨大的绿道网铺开后,城市原本碎片化、零散化的绿色空间将被一一串联。特色产业集群、产城融合、全流域旅游将被统合起来,为城市创造数十万就业岗位,并辐射周边千亿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成为城市生活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届时,城市生态、产业发展、人文价值的效益将逐步显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城市与绿色自然共生。 (参与采写:戴豪)
 
 

全域打造多功能“天府绿道”体系
成都铺设绿色文明“新蜀道”

( 2018-01-2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