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为民办事,还真不能一禁了之” |  
| 从一纸禁令到主动作为,重庆熏腊肉“小事”收获群众大“赞” |  
| 
 |  
| ( 2018-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头版新闻 |  
|  |      “从一纸禁令到主动作为,因为熏腊肉这件小事,我要为政府点个大大的‘赞’!”拎着刚刚从熏肉“神器”里熏的油光发亮的腊肉,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龙塔社区居民李艳芳竖起了大拇指。   每到岁末年初,重庆、四川、贵州等地的群众家家户户都有熏制腊肉、香肠、柴火鸡等年货的风俗。各种腊味用松柏枝点燃后的浓烟熏过后,浸染上一层浓郁的松柏香,格外诱人。
   然而,2015年重庆市多部门联动,一纸禁令将熏腊肉的事儿禁止了。原因是熏腊肉味道虽好,但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太严重。
   传统的熏制办法是一个铁桶,下面生火烧松柏枝,上面挂腊肉。因为熏制要的就是烟大,所以松柏枝不能见明火,专门捂出浓烟。
   “因为熏腊肉的烟太大,常常有人误报火警。”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龙塔社区党委书记刘姣说,邻里间因为烟大影响空气,也时常发生矛盾。
   可是,一纸禁令把熏腊肉禁了,群众意见更大:“我们重庆人就是爱吃熏肉,老祖宗传下来的,几百上千年了,哪能说禁就禁了?”
   “为民办事,还真不能一禁了之。”重庆市渝北区环保局副局长陈学军说,本着为民务实的理念,重庆政府部门向环保装备公司定制研发了一种“无烟环保腊肉熏制机”。
   在龙塔社区菜市场边上的腊肉定点熏制点,记者看到这种熏肉“神器”。它由熏制箱、冷却系统和净化系统三部分组成,腊肉挂在熏制箱,底部加柏树枝密闭熏制,产生的油烟被风机抽到冷却系统里降温后进入净化系统。净化系统通过高压放电原理使油烟粒子带电后吸附在相应的电板上,排出的绝大部分就是水蒸气了。
   熏制点负责人张忠说,用这种“神器”熏出来的腊肉,既保证了原来的味道,又环保。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检测发现,使用无烟环保腊肉熏制机后,每立方米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从过去的450毫克至500毫克降低到了3毫克左右;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油烟浓度能从40毫克左右降低到0.6毫克左右。
   装备研发成功后,政府改堵为疏,在各个街道社区设置腊肉集中熏制点,引导群众到这里熏腊肉。冬至过后,渝北区在辖区11个街道,陆续设置了90多个集中熏制点。
   “一套机器3万多元,有的是街道政府直接购买或租赁,有的是经营户购买或租赁,向群众低价提供服务。”渝北区龙塔街道副主任李燎原说,他所在的街道有7个社区,每个都设置了集中熏制点。
   有了熏肉“神器”,社区居民李艳芳说今年这次熏腊肉最舒心。“我们家为过年准备的腊肉、腊肠、腊猪脚加起来有50多斤,都是在集中点熏的!”李艳芳说,过去不仅政府要排查禁止,而且自己熏,光松柏枝一斤就得1块多钱,还要耗费大量时间,现在熏一斤腊肉只要2块钱,到时来取就行。“熏腊肉虽然是件小事,但从简单的‘禁’到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现了治理方式的转变。”李艳芳说。
      (记者陈国洲、谷训)新华社重庆1月17日电
  
 |  
        
          
          
            |  |  
            | “为民办事,还真不能一禁了之” |  
            | 从一纸禁令到主动作为,重庆熏腊肉“小事”收获群众大“赞” |  
            |  |  
            | 
 |  
            | ( 2018-01-1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新闻 |  
          	|  |  
            |  |  
        
          
            | 
                
                  
                    | 
|  |  
| “为民办事,还真不能一禁了之” |  
| 从一纸禁令到主动作为,重庆熏腊肉“小事”收获群众大“赞” |  
| 
 |  
| ( 2018-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头版新闻 |  
|  |      “从一纸禁令到主动作为,因为熏腊肉这件小事,我要为政府点个大大的‘赞’!”拎着刚刚从熏肉“神器”里熏的油光发亮的腊肉,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龙塔社区居民李艳芳竖起了大拇指。   每到岁末年初,重庆、四川、贵州等地的群众家家户户都有熏制腊肉、香肠、柴火鸡等年货的风俗。各种腊味用松柏枝点燃后的浓烟熏过后,浸染上一层浓郁的松柏香,格外诱人。
   然而,2015年重庆市多部门联动,一纸禁令将熏腊肉的事儿禁止了。原因是熏腊肉味道虽好,但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太严重。
   传统的熏制办法是一个铁桶,下面生火烧松柏枝,上面挂腊肉。因为熏制要的就是烟大,所以松柏枝不能见明火,专门捂出浓烟。
   “因为熏腊肉的烟太大,常常有人误报火警。”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龙塔社区党委书记刘姣说,邻里间因为烟大影响空气,也时常发生矛盾。
   可是,一纸禁令把熏腊肉禁了,群众意见更大:“我们重庆人就是爱吃熏肉,老祖宗传下来的,几百上千年了,哪能说禁就禁了?”
   “为民办事,还真不能一禁了之。”重庆市渝北区环保局副局长陈学军说,本着为民务实的理念,重庆政府部门向环保装备公司定制研发了一种“无烟环保腊肉熏制机”。
   在龙塔社区菜市场边上的腊肉定点熏制点,记者看到这种熏肉“神器”。它由熏制箱、冷却系统和净化系统三部分组成,腊肉挂在熏制箱,底部加柏树枝密闭熏制,产生的油烟被风机抽到冷却系统里降温后进入净化系统。净化系统通过高压放电原理使油烟粒子带电后吸附在相应的电板上,排出的绝大部分就是水蒸气了。
   熏制点负责人张忠说,用这种“神器”熏出来的腊肉,既保证了原来的味道,又环保。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检测发现,使用无烟环保腊肉熏制机后,每立方米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从过去的450毫克至500毫克降低到了3毫克左右;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油烟浓度能从40毫克左右降低到0.6毫克左右。
   装备研发成功后,政府改堵为疏,在各个街道社区设置腊肉集中熏制点,引导群众到这里熏腊肉。冬至过后,渝北区在辖区11个街道,陆续设置了90多个集中熏制点。
   “一套机器3万多元,有的是街道政府直接购买或租赁,有的是经营户购买或租赁,向群众低价提供服务。”渝北区龙塔街道副主任李燎原说,他所在的街道有7个社区,每个都设置了集中熏制点。
   有了熏肉“神器”,社区居民李艳芳说今年这次熏腊肉最舒心。“我们家为过年准备的腊肉、腊肠、腊猪脚加起来有50多斤,都是在集中点熏的!”李艳芳说,过去不仅政府要排查禁止,而且自己熏,光松柏枝一斤就得1块多钱,还要耗费大量时间,现在熏一斤腊肉只要2块钱,到时来取就行。“熏腊肉虽然是件小事,但从简单的‘禁’到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现了治理方式的转变。”李艳芳说。
      (记者陈国洲、谷训)新华社重庆1月17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