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1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新闻
8 6/8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多项指标回暖,辽宁夯实企稳之“基”
· 河南项城靠转型呵护碧水蓝天
· 儿科全员上岗削峰应对流感
· 手术间隙打点滴,白衣天使感动人
· 车祸伤者反被判刑,这起案件值得深思
· 六个公众号推送新时代司法体验
·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

  相关文章: 
六个公众号推送新时代司法体验

( 2018-01-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一家全年审案超过8万件的基层法院,还能同时拥有六个各具特色、稳定运营的公众号,这个特例出在北京海淀。
 
司法便民服务不打烊


 
  2017年8月18日,海淀法院执行法官孟凯锋开车走在办案路上。突然,他听到手机响起了信息提示,手中一起执行案件当事人发来了财产线索。他当即改变路线,前往银行进行查询扣划。至此,一起本可能因无法查找被执行人财产而陷入僵局的案件顺利执行终结。
 
  当事人与法官顺畅沟通、合力破解执行难,得益于2017年5月海淀法院上线的“北京海淀法院诉讼和执行服务号”。通过公众号,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即可进入同名联络平台,享受联络法官、提供财产线索、投诉信访、开庭提醒四大功能服务。
 
  凭借着实用性与实效性带来的好口碑,服务号吸纳了大量“粉丝”。截至2017年12月31日,用户访问量达36708人次,提供执行线索1763次,法官24小时内回复率达100%。初步解决了因法官开庭办案导致的“找不到人”“说不上话”和“办不成事”。
 
  海淀法院还将“互联网+司法”拓展到立案领域。通过“海淀法院自主立案服务号”,诉讼群众不用到法院、不用递交纸质材料,通过微信端就可以完成递交诉讼材料、身份验证、交纳诉讼费用等全部立案流程。
 
为司法改革凝聚共识


 
  2017年,司法体制改革进入第三个年头。在改革中如何打消等待、观望与怀疑的情绪,是每一家司法机关无法回避的课题。
 
  成功的改革需要直面问题。2016年6月问世的微信公众号“稻花蛙声”没有明示法院身份,其设立主旨就是为法院干警评论事件、展示观点提供空间,为个人在时代发声。《改革最重要的,是记住出发时的方向》《你们从未知道,那些罪犯的脸》《书记员的故事》等文章中呈现着多样的情感,真实而坦率。
 
  司法改革给海淀法院干警带来的红利之一,就是法院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公众号“海法人”始终坚持每名干警都是主角的思路。一年多时间里,为因工作三次搬家的年轻女法官,为凌晨赶赴火车站等候“老赖”到来的执行干警、为在盛夏前往山区徒步送达的工作人员一一亮相。
 
畅通司法与公众沟通之路


 
  法院干警履行法定职责,为司法积累社会获得感,既要抓住执法办案的第一要务,也要让公众真切看到法院为公正司法付出的努力。
 
  2015年3月,政务微信公众号“北京海淀法院”上线。创立伊始,它就做出了明确清晰的定位:不做网络信息集散港,只为公众讲述来自海淀的法治故事。
 
  点开“北京海淀法院”,读者也许会看到不少面熟的案件。在微信推送的北京首例民政部门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案中,海淀法院依法撤销未履行监护义务的监护人资格,并指定北京西城民政局担任涉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回应了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社会焦虑,传递了司法温度。在于艳茹诉北京大学撤销学位案中,海淀法院公开判决北京大学败诉,“程序正义”成为裁判文书中的关键词。本案结果经“北京海淀法院”发布后,单条累计获得超1.6万次阅读,呈现了司法力度。
 
  除普通公众之外,法律专业群体同样能从海淀法院的微信实践中获益良多。2017年3月,北京基层法院第一个综合审判业务公众号“审判前沿”诞生。《多次碰撞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等法学成果、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法官助理手册》等翻译作品从基层出发,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等法治公众号广为转载,开拓了一线法律人的司法视野。(涂铭、熊琳、苏航)
 
 

六个公众号推送新时代司法体验

( 2018-01-1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