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成风化人
8 7/8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91岁老人捐款百万,只为守望新闻事业
· 朱旭:“若不是为了改掉结巴,我兴许成不了艺术家”
· 北大“渐冻天使”去世:如我离开,愿爱留下
· 乡亲们痛苦永别他们的“好兄弟”

  相关文章: 
朱旭:“若不是为了改掉结巴,我兴许成不了艺术家”

( 2018-0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新华社记者白瀛


  今年88岁“米寿”的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朱旭,因演出《哗变》《屠夫》等话剧和《洗澡》《末代皇帝》等电影深受观众喜爱,更因《变脸》获封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很多人称赞朱旭台词功夫深,但鲜为人知的是,朱旭曾经有口吃的毛病,语言障碍曾一度使他很苦恼,甚至动摇过他做演员的信心。

  6日在京首发的《老爷子朱旭》一书中,朱旭已故的夫人、北京人艺演员和编剧宋凤仪详细记录了朱旭克服口吃、并由此找到艺术创作方法的历程;而新书首发式上,朱旭自己以及蓝天野等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也一起回忆了这段经历。

  解放初期,朱旭在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做演员,一次在卡车上偶遇失散多年的中学同学,想告知自己的工作单位,但中央戏剧学院的“中”字怎么也说不出来,眼看卡车和同学越拉越远,好容易才说出“上——中央戏剧——”几个字时,卡车已拐弯,同学已不见人影,导致再次和同学失联的遗憾。

  “朱旭很清楚自己首先要克服的是结巴。特别是话剧,在台词方面要求很严格,口齿清楚、流利是最起码的要求,除了所创造的人物是口吃者可以结巴地说台词外,舞台上不允许出现结巴,我们管这叫‘吃栗子’,算作事故,演员要做自我检讨的。”宋凤仪在书中写道。

  那时,朱旭在剧组对台词时常出现结巴,心里又着急又难为情,很伤自尊,认为自己不适合做演员,但在导演和同事的鼓励下,他下决心改掉口吃的毛病。

  朱旭回忆道,一次,同为北京人艺演员的赵韫如对他说:“朱旭,你刚才说了那么多话,一点没结巴,你想想是怎么回事。”

  “我想了想,因为我没打底稿,就直接说,想说什么说什么,就不结巴了,一打底稿、按照底稿一念就结巴。”朱旭说,有次去买光明牌钢笔,就怕结巴,在进商店之前一直念叨“光明光明”,但一到柜台前就“光”不出来了。

  戏剧舞台上,演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人物的潜台词,即台词背后真正的意思。朱旭说,掌握了潜台词,就算忘了或者说错了剧本里的台词,只要按照潜台词的意思编出来,意思也是对的。“这样就做到心中有底,精神就不会紧张,自然而然地就能松弛下来,结巴的问题在舞台上也就消失了。”

  为了巩固成果,朱旭又琢磨:为什么唱歌唱戏就不结巴?因为唱的时候把自己掉进唱词唱腔里,自然产生出唱词里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和感情。

  “他试着把这种感觉带到排戏当中去,尽自己的努力去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拉近自己和角色的距离……因此,台词变成了自己想要说的话,就可以直接从嘴里蹦出来,而不是背出来。当他摸索着并掌握住这些要领后,他在舞台上台词说得顺畅而漂亮。”宋凤仪写道。

  克服了口吃的毛病,朱旭不但突破了表演上的最大困难,而且帮助自己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艺术创作方法。

  90高龄的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蓝天野认为,朱旭的表演特色来自他的松弛。“为什么松弛呢?因为他原来结巴,不松弛下来他就说话老说不清楚。但我后来发现,他的松弛是有一个美学方面的取向——什么样才好,这才是年轻演员应该学习的。”

  宋凤仪写道,在克服口吃的过程中,朱旭发现了台词节奏的重要性,节奏应随着人物思想感情和戏剧体裁而变化;朱旭借鉴了说唱艺术唱中融进道白的特点,即夸大音韵的四声来说话,并在话剧表演中加以改造。

  “朱旭着重在吐字练气息,纠正口吃,这些勤学苦练基本功的精神一直延续很多年。”宋凤仪写道。

  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田冲曾写过一首打油诗发表在院刊上:“台上口若悬河,台下结巴磕,诀窍究何在?明智善藏拙。”

  用朱旭自己的话说:“若不是为了改掉这个结巴,我还兴许成不了什么表演艺术家呢!”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朱旭:“若不是为了改掉结巴,我兴许成不了艺术家”

( 2018-01-0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