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1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2/16 11 12 1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蜀道中的中华文明DNA
· 蜀道咏叹五千年

  相关文章: 
蜀道咏叹五千年

( 2018-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明月峡古栈道

 
 
 
本报记者陈天湖、谢佼  

  

   这是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困难象征。“蜀道难”一度沉甸甸地压在中国的交通版图上,阻隔着西南和西北,西南和中原。而今西成高铁沿着古蜀道全线贯通,一日越千年,中华民族勇敢开拓前行的沧桑巨变尽收眼底。

  以贯通三大“天府”聚集国力——始于国策


  蜀汉?蜀汉!

  汉即蜀,蜀即汉,蜀汉不可分割。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成都博物馆馆长王毅等专家据考古实证认为,蜀汉一体的概念远比三国“蜀汉”更早。巴蜀文明和长江中下游文明、黄河文明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中华文明起源。

  众多上古文献记载,最早踏上蜀道的中华人文始祖,是黄帝、嫘祖、颛顼一系,其统治的江水、若水即今川陕范围。华夏的“华”字,来自黄帝母系华胥氏部族,而“夏”字来自岷江部族禹夏。蜀道中央的江汉之地,孕育了中华大家庭中的汉族童年。

  《史记》记载:“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考古研究发现,陕西汉中城固的等腰短援戈出土之多远胜安阳殷墟,证实夏商之时,作为蜀汉北部要冲的汉中,保有巨大军事能力。

  文明崛起,靠军事更靠综合实力。远古中华文明生产力最为发达的,是三大“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关中盆地、汉中盆地。有专家认为,支撑中华文明第一次崛起的,正是确立了蜀道国策:贯通蜀道,将三处鼎盛的人力物力财力攥成一股绳,以大宗运输集聚中华崛起的国力。

  苏秦曾对秦惠文王说:“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是蜀道国策收到的万世之功。

  以国家雄心带动科技发展——成于国力


  屈原《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他疑惑,西行遇阻于穷(通“邛”),怎么穿过大山?

  上世纪50年代,成都羊子山出土汉砖上的古栈道场景回答了“天问”:若干梁柱支撑的栈道上,两匹马拉车全力奔跑,分道线外一匹马并行护航。这说明,蜀道能够高速奔驰!《史记》称:“栈道千里,无所不通。”

  四川古蜀道专家粟舜成领着记者,沿嘉陵江徒步考察金牛道上最险段——明月峡古栈道:右边嘉陵江滚滚而去,宝成铁路沿江穿行;左上方著名抗战公路108国道险象环生,老虎嘴下古栈道沿江而建,古驿路依稀可辨;古钻孔历经千年风雨,不改当年模样。一切犹如活的中国交通博物馆……

  沿溪线,这一设计理念一直沿用至今。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王蓬和蜀道专家黄建中考察发现,最古老的栈道全都沿河谷贴水面而行,全程不翻越一处高山。

  约1万年前,地球变暖,冰川消融。受冰川漂移和洪水冲刷,秦巴山区变得沟壑纵横。先民通过狩猎交换等活动,开始了“先踩踏成路、再民间壮大、后国家扩建”的蜀道三部曲。

  爬上汉中褒谷石门,两岸石壁如铁。一个个统一高度、沿河前进的石孔,开口40公分,深达70公分。黄建中尝试过复原古人凿栈孔。3名工人震得虎口流血,7根钢钎全部打崩,只凿进去3公分。使用电锤电钻角磨机,耗费3天才凿进10公分。石雕师傅高昆说,山石摩斯硬度高达7.5,是铁矿石的两倍,开凿栈孔比打铁还难。

  栈孔开口高,内部低,插梁后自然上翘支撑。秦岭深处太白县境内,7根石梁至今仍挺立山间。只要铺上木板,就犹如山壁长出的稳固阳台,令人叫绝。

  “不知古人用什么方法凿栈孔,本以为是火烧水淬,但栈孔在悬崖上,工人得用绳索悬在半空,拿什么去烧石壁?”黄建中叹息:“古人科技,超乎我们想象!”

  伟大的科技来自于国家意志。书法界著名的“石门十三品”,出自褒谷石门的摩崖石刻。其《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记录东汉朝廷维修褒斜栈道情形:“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余道……凡用功七十六万六千八百余人(次),瓦三十六万九千八百四,用钱百四十九万九千四百余斛粟。”可见国家对蜀道自古有着严格施工技术标准,造就了这一交通科技奇迹。

  《汉书》称“玺书交驰于斜谷之南,玉帛贱乎于梁益之乡。”借助蜀道,成都纺织业达到鼎盛,获“扬一益二”美名。出土于成都老官山汉墓的提花织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提花织机,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科技水平。到近代欧洲,计算机之父查尔斯·巴比奇根据提花织机原理提出计算机编程……

  以兴衰存亡砥砺人文视野——长于国风


  甲骨学大家董作宾曾分析,甲骨文中蜀字卜辞多达十一条,“蜀射三百”、“蜀御”、“至蜀”、“正(征)蜀”等甲骨卜辞表明,蜀道是夏商时期的活跃通道,包括夏商周数次更迭——妹喜因桀伐岷山得蜀妃二人,怒而与商汤共谋灭夏;巴蜀从周武王伐纣;周幽王从汉中取褒姒后灭国……

  春秋战国后,秦借蜀道取巴蜀,修都江堰,后又在咸阳建郑国渠。开山治水的伟大成功,开拓疆域的骄傲豪迈,给了中华人文自信的起点。

  汉赋中最为明亮的“双子星”司马相如与扬雄,沿蜀道昂然北上。此后以李白、杜甫为首,唐诗宋词中响起一长串响亮名字:陈子昂、杜牧、韩愈、李商隐、元稹、岑参、王安石、苏东坡、陆游、辛弃疾……蜀道上,才子佳人走过,贩夫走卒走过,帝王将相走过!

  秦岭巴山地质灾害频发。“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灾难需要大规模重建,如汉唐国力强盛时,中央政权维护蜀道不成问题;而如宋末国势衰弱,则力不从心。蜀道的多项技艺从此失传。而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也一度被游牧民族所攻陷。

  辛弃疾写道:“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杨升庵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林则徐生命最后关头,在连云栈道张良庙留句:“烧绝褒斜千阁道,衣羽终占一山云”。曾国藩途中写下:“此身病起百无忧,敢为艰难一怨尤。”

  以天下太平为己任担当——兴于国运


  每当危亡之时,蜀道总能向前延伸,让人们穿越千山,让国力迸发复苏。英雄为往圣继绝学,蜀道为天下开太平!

  张骞,一带一路第一人。他在匈奴危机中,只身一人打通北丝绸之路。

  这名出生在蜀道上的男人,出使西域,寻求在中亚建立友好关系。一走13年,无论遭遇何等打击,都没有软化他的铮铮铁骨。这意志就是蜀道石壁的延伸,坚如钢铁。

  最终他横跨西域,抵达中亚,开通了丝绸之路。他用和平开拓,完成了蜀道的第一次大延伸:一头连河西走廊,一头接南方丝绸之路。这是欧亚大陆桥首次闭环,让文明火种战胜了游牧入侵的倒退危机。

  在张骞一千多年之后,沿着蜀道延伸的丝绸之路,从意大利走来了马可波罗,将东方见闻写成游记,风靡欧洲。带动哥伦布向西去寻找东方,揭开大航海时代序幕,这是蜀道的第二次大延伸,它帮助文明火种进一步传播,堪称全球地理大发现的起点。

  时针指向1932年,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也是世界文明在法西斯进攻中最危险的时刻!

  名将蒋百里提醒,警惕日军仿效蒙古灭南宋的行军路线:先占陕西汉中与四川。此计若得逞,中国必亡。必须抢先将蜀道三大“天府”通过现代化交通组织起来,掌握在中国人手里,以大西南西北为根据地,战胜日寇。

  经3年奋战,西安到汉中公路开通,在此基础上建成“新蜀道”川陕公路。抗日战争中,蜀道国策再次迸发威力——

  三百余万川军将士,大部分经川陕公路开往前线。在击溃日寇神话的台儿庄大捷中,川军王铭章等3000将士,身穿单衣,赤足草履从成都步行2000多里参战,全部壮烈牺牲,居功至伟。

  据统计,抗战期间,四川伤亡人数约为全国的1/5,60多万将士壮烈殉国;四川承担着全国抗战50%的钱粮,其大部分经川陕公路运送。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条“新蜀道”,中国抗战胜利要艰难得多,付出牺牲将更加惨烈;而没有中国在东方战场的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必然发生变化。

  应当感恩蜀道的第三次延伸!保卫了中华文明,捍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而今随着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铁开通运营,古蜀道迎来“新四大发明”高铁的延伸,再次提档升级,不但重绘了中国西部交通版图,更释放了包括中欧班列西线在内的一带一路铁路运能。

 

蜀道咏叹五千年

( 2018-01-05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