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1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2/16 11 12 1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蜀道中的中华文明DNA
· 蜀道咏叹五千年

  相关文章: 
蜀道中的中华文明DNA

( 2018-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研究人类文明起源,有一个永恒谜题。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都难以存续,而中华文明不但传承远古至今,而且越发兴旺。中华文明的DNA中,究竟是什么基因战胜了困难与挑战?

蜀道初通 中华共祖


  种种上古文献揭示,中华文明的远古火种,或于古蜀燃起;黄帝统一中华,必经蜀道!

  战炎帝于阪泉、战蚩尤于涿鹿,黄帝第一次统一中华。打仗,打的是钱粮,打的是后勤,打的是综合实力。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么黄帝的治所在哪,他的经济命脉靠啥,他的动员和运输如何进行?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

  黄帝治所“轩辕之丘”在哪呢?

  历史学博士后、重庆大学贾雯鹤教授撰文指出,黄帝之国和岷山紧密相连。《山海经·海外西经》云:“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晋郭璞注:“其国在山南边也。《大荒经》曰:岷山之南。”郝懿行疏:“《大荒西经》说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此云岷山者,以大江出岷山故也。”贾雯鹤引郭璞观点,认为穷山就是岷山。或又一说,穷山,可能是“邛”山的谐音,四川名“邛”的地点颇多,邛海、邛崃等,古文献也不乏邛杖、邛人等记载。

  《西山经》又云:“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一说黑水即岷江,轩辕之丘乃岷江源。又有一说指今洵河源头,流经汉中。而山无草木,是典型的雪山特征,汉中距离雪山较远,成都较近。2017年治理大气污染之后,成都数次被雪山阳台刷屏,凭肉眼即可远眺雪山。而无论汉中、成都,均是古巴蜀范围。

  作为中国丝绸文化的创造女神形象,黄帝之妻嫘祖故里之争颇多,其中一个主要可能地点在四川。《华阳国志·蜀志》云:“蜀之为邦……媾姻则黄帝婚其族。”认为嫘祖为古蜀之人。四川盐亭,以嫘祖文化之盛,出土丝绸文物之多,为呼声最高嫘祖故里之一。

  黄帝两个孩子封地皆在巴蜀,唐司马贞为《史记·五帝本纪》注释《索隐》说:“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国也。”玄嚣封地江水,《山海经》“曰岷山,江水出焉。”昌意封地“若水”,《水经注》“黑水白水间、若水出焉。”黄帝之后,昌意继位,即是颛顼。

  《山海经》“居山生若木,若水出焉。”四川瓦屋山古名“居山”。又云:“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流沙河在如今四川汉源县境内,而黑水呢?《山海经》云:“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袁珂对此引用杨慎《山海经补注》云:“黑水广都,今之成都也。”四川话中,往往倒文同义,夜宵与宵夜,热闹和闹热。

  可见颛顼封地,在如今的青衣江和雅砻江流域——乐山人郭沫若的笔名也由此而起。何况颛顼还娶了蜀山氏的女儿。

  屈原对此念念不忘,他自报家门:“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亲伯庸是颛顼的后代啊!——楚文化,很可能是早期中华文明沿着长江顺江而下的结果。 

  众多上古文献显示,最早踏上蜀道的中华人文始祖,就是黄帝、嫘祖、颛顼乃至尧舜禹等华夏主干!如尧舜时期,重臣最为知名的莫过于禹、皋陶、契、后稷、伯益、夔、龙、倕、彭祖等“九贤”,多与巴蜀川陕相关。

  《史记》记载:“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由巴蜀出发到中原一带,需要多大的道路运输力量和后勤保障?且嫘祖驯化野蚕,出产丝绸,经济动能又通过什么渠道来释放?披山通道!辟的是什么山,通的是什么道?

  ——只能辟秦岭巴山,通悠悠蜀道。

万古长夜 谁人踏出


  黄帝拓通蜀道,借助三大天府之国的人力物力,一统中华。他是不是形成蜀道的最早人物呢?答案是,蜀道形成比黄帝还要久远。

  《华阳国志·蜀志》开篇就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宋罗苹注《路史·前纪·蜀山氏》说,上古《世本》、西汉扬雄《蜀纪》、东汉《本蜀论》上都有这两句话,应为古代口头记忆的遗存。华阳国志还留下一句“人皇出斜谷”,证明黄帝之前的古人,就已探出褒斜道的大致走向了。

  黄帝之前,上古三皇,人神模糊,伏羲、神农、燧人氏。这年代究竟久远到什么时间呢?

  考古发现证实,万年之前,四川就存在古人活动痕迹。成都羊子山文化遗址,主体为商周时露天大祭祀台,被破坏前比足球场还大,足有四层楼高,是国内曾经最大的商周祭祀台。土台基址下地层中发现年代最早的遗物,是5件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距今1万年左右。而据成都不远的“资阳人”、简阳“龙垭遗址”,更是远在3万年之前的人类活动遗存。有专家提出,早在三万年前就掌握热食方法的“资阳人”,应为人皇燧人氏部族,这侧面印证了《华阳国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的记载。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朱熹曾引用唐子西的话,赞颂过孔子。“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唐子西名为唐庚,字子西,今四川眉山人,《唐子西文录》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古人诗词,多为虚数,然而谁能说“万古如长夜”就一定不是古人口头记忆的遗存?此句写在蜀道之上,更有深意。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蓬、蜀道研究专家黄建中曾从汉中出发,沿着北上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故道等蜀道考察,发现最古老的栈道,全部沿着河谷修建,不会翻越一处高山,即可从西安抵达汉中。

  专家在秦岭山中的河谷地带发现了古代先民踩踏开凿的原始小路,如留坝县境内界牌关附近,褒河对岸数百米的整体山石上凿有脚窝,间隔半米左右,正好是一步距离。这种脚窝明显是人工凿成,即使在新旧石器时代,用石制砍砸器也能凿出。询问山民,但凡河谷,均有这样供人行走的小道。

  “道的部首是‘辶’,有沿水而行的本义。”王蓬说:“从造字法就可以感到,古道的确是产生于文字之前。小道走的人多了,成了商人通道,最后经过国家工程拓建,成为国家栈道!”

文明童年 蜀道飞驰


  黄帝之后,蜀道沿线时时出现在中华文明早期正史记载中。

  《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竹书纪年》:“后桀伐岷山,岷山女於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於,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於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夏亡。”

  这是史载第一个沿着蜀道展开的“宫斗”!夏桀攻岷山,获取了两位美女,宠爱有加,把皇后“妹喜”扔在洛水不管。“妹喜”一怒之下联手商汤,灭夏。竹书纪年远在先秦所成,没有后世刻意抹黑“妹喜”的所谓“放荡”,反倒是敢爱敢恨的形象。

  在有甲骨文字可考的商代,甲骨学大家董作宾考证了写明蜀字的十一条卜辞,其中“蜀射三百”“蜀御”“至蜀”“正(征)蜀”等甲骨卜辞表明,蜀国曾把射手、车手等战士供给商朝,而商朝既向蜀国派遣过使者,也曾攻打过巴蜀区域。关系颇为复杂,而又往来频繁。

  商王武丁王后“妇好”甚至亲自对羌、巴作战。“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这是甲骨文中记载的出兵最多的一次战争。著名的“后母辛方鼎”即是对妇好盖世武功的肯定。——这或许也是后来羌、巴等国随周武王报复商朝的前因。

  还有一种猜测,蜀道五丁开山是否是商王“武丁”开山的口头记忆遗存?为了大规模伐蜀,武丁修整蜀道是极有可能的。

  商末,《尚书》记载,武王伐纣,牧野誓师,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皆来参战。古巴蜀地域广大,含汉水流域,此八国皆为古巴蜀区域。巴蜀将士作战奋勇,居功至伟。《华阳国志》记载,“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胜利后把一位公主封赐给巴王,只不知是商朝公主还是周朝公主。

  殷商既逝,周朝分封。尔后周幽王讨伐褒国——今汉中褒河一带,褒国献出美女褒姒,姒是姓,自禹、启之后一直是夏朝皇族之姓。周幽王宠爱褒姒,废掉皇后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改立褒姒为后,以褒姒生子姬伯服为太子。激怒申国,申国与犬戎联手攻灭周朝主力“宗周六师”,灭亡西周。又一个江山美人悲剧!

  夏商周时期四大“红颜”,妹喜、妲己、褒姒、骊姬。与蜀道直接相关就有其三,足见蜀道对于中华文明童年时期政治生活介入之深,依赖之切。

  历史氤氲,后世只见蜀道凋敝,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难以想象中华文明青壮少年时,那种一往无前的豪迈。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印群撰文指出,秦岭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东西长达1600余公里,海拔1500至3000米,海拔2000米的千里巴山则隔开了四川盆地与汉中盆地。在其看来,远古蜀人大规模北上、商军大规模南下都难以办到。他推测蜀人伐纣的进军路线沿长江而下,由川东走廊经洞庭湖溯流至江汉。但又疑惑,取道洞庭,这如何能保证行军、后勤的速度和效率?纣王帝辛完全是被突袭打了个措手不及,匆忙中调集奴隶充军,才有牧野倒戈。蜀军必定是快速北上的。

  屈原也发出“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西行遇阻于穷(通“邛”),如何穿过大山呢?

  上世纪50年代,成都羊子山出土汉砖上的古栈道场景回答了“天问”:若干梁柱支撑的栈道上,两匹马拉车全力奔跑、分道线外一匹马并行护航。这说明,蜀道能够高速奔驰!

  《史记·货殖列传》印证了这幅画面:“巴蜀亦沃野……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襃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所鲜。”

举国之力 万世之功


  通常所称蜀道,汉中以北5条,自东向西依次为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而汉中向南入川则有3条,自东向西为荔枝道,起于西乡,经万源、达州去往重庆;中为米仓道,经南江、巴中而至阆中;西为金牛道,经宁强、广元而至绵阳。此外金牛道西还有邓艾偷渡摩天岭的阴平小道——今西成高铁,即是自褒斜道入汉中,自金牛道入广元,又自阴平道去成都。

  更西还有一条出川道路,从都江堰沿岷江西北而上,经汶川、茂县、松潘、若尔盖而至甘肃南部的临潭、青海的同仁、贵德,再连接传统的丝绸之路,因其沿线经过吐谷浑河南国,故又被称为丝绸之路河南道。

  最早明载史册的蜀道工程,当属历史上秦蜀筑金牛道,动用两国政府财力和智慧,把原本逼仄的小路民道,改建为国家高等级快速交通干道。

  其效果,是千里秦岭巴山,“去就安稳”,军道、政令、邮传、贸易、商旅通达,《汉书》记载“玺书交驰于斜谷之南,玉帛贱乎于梁益之乡。”三国时,诸葛亮执政蜀汉,更设立锦官,将纺织业作为整个蜀汉的经济命脉,通过专营予以推行。

  唐代孙樵《兴元新路记》记载,修复褒谷栈道时,“诏张羌卫绩王胡等三人,诣汉中郡受节制,治余谷道教习常民学川石栈孔术。”表明当时国家对蜀道已形成了一整套施工技术和验收标准。

  栈道悠悠,白云千载。经过历代先民的开拓,蜀道沟通了四川盆地、关中盆地、汉中盆地三大天府之国。依赖于蜀道通达,生产力一次次得到飞跃。蜀道就是中华民族最宏伟的基因,一代代复制着成功的精神、制度和策略,黄帝、宗周、强秦、雄汉、盛唐……由此,中华民族得以从蜀道奔腾出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伟大气象。


 

蜀道中的中华文明DNA

( 2018-01-05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