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1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中国新闻
8 5/8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土货变洋货”续写“边城”新篇
· 吉林市:让乡村变成绿色增长的热土
· 半里农村路 “激活”一个村
· 武汉“姐妹花”用机械臂拣快递
· 用“身板、脚板、叫板”补齐“短板”
· 安徽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建设“中国声谷”
· 基层不需要“空心笔杆子”

  相关文章: 
吉林市:让乡村变成绿色增长的热土

( 2018-0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新闻
 
  新华社长春1月2日电(记者段续)吉林省吉林市风景秀美,松花江穿城而过,孕育了丰富的绿色资源。吉林市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优质农产品,发展冰雪旅游,拥有绿水青山的广大乡村日渐成为绿色增长的热土。

寒冷就是财富

擦亮乡村旅游名片



  吉林市雾凇岛边的韩屯村,这几年声名鹊起,被誉为“雾凇第一村”。每天早上五六点钟,游客不顾严寒,从村里的特色旅馆中鱼贯出门,去江边观看雾凇奇观。

  吉林市这些年大力发展特色旅游,许多村子像韩屯一样火了起来。政府组织村民入股成立旅游公司,村民们办农家乐,建游客接待中心。

  一年多来,二合村以“雪乡”为主题的冬季旅游项目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收入80多万元,每户平均增收5500元。

  在丰满区,青山村背靠万科松花湖滑雪场这棵“大树”,村民的日子也日渐红火,有的就近在滑雪场工作,有的开起民宿,吸引了很多滑雪爱好者入住。

  如今,吉林市已连续22年打造雾凇冰雪旅游节,带动一批乡村发展起来。吉林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依托冰雪资源,融入乡村特有的民俗体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好抓手。

品质就是生命

把农产品打造得金灿灿



  大荒地村的“大荒地大米”、棋盘村的“粳稻贡米”、舒兰市的“舒兰大米”、万昌镇的“金娃大米”……产自吉林市的优质粳稻渐渐打出了名气,好米卖出了好价,每市斤七八元、十几元的售价很常见,有的能卖到几十元一斤。

  万昌镇宇丰米业车间里,董事长杨宇峰指着从瑞士引进的封装设备说:“一个人操作,全自动无菌,一天可以封装四百吨。”监控大厅屏幕上,稻田长势、温度湿度尽收眼底。

  永吉县给予企业支持,企业直接带动乡村、农户发展:统购统销生产资料比市场价优惠近10%,每年雇佣农民工上万人次,乡村度假设施吸引游客前来,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乡亲们在家门口打工,农民变市民。”万昌镇党委书记蓝卓说。

  在舒兰市,突出打造中高端的稻米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农户赵福军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拉粮的车越来越多,镇子、村子基础设施逐渐完备,干净整洁。“一亩大米比以前多收入四五百元。”他说,“一百亩能卖三十多万。”

  除了大米,优质蔬菜、有机禽畜肉制品、绿色瓜果采摘等产业,也在吉林市的一些村镇铺陈开来,充实了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吉林市农委主任耿云久说,我们在粮食生产中统筹“寒地、黑土、天蓝、水绿”等要素,逐步实现了“主粮区”向“优品区”的跨越。

平台助推发展 壮大乡村经济


  “食品区未来的目标是要成为吉林市乃至东北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为提高区域内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中新食品区管委会主任曲永春说。

  食品区位于长春、吉林两市中间,行走在其中,新建的民居、宽敞的道路以及新建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让位于周边的岔路河镇逐渐有了城市雏形。

  着眼于消费升级大趋势的食品加工项目陆续入驻,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还吸引了周边村民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

  大平台有大作为,以村屯为单位的小平台,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棋盘村在传统种植业基础上,成立水稻合作社、养殖公司、酒业公司,形成绿色农业产业“闭环”。

  村里成立企业,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公司运作章程,每一位村民都享有股份和收益,月平均工资达3000元左右。

 

吉林市:让乡村变成绿色增长的热土

( 2018-01-0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