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文脉滋养城脉 千年商都广州的广府文化印记
文脉滋养城脉
千年商都广州的广府文化印记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广州电(记者周强、邓瑞璇)从粤剧变身电影走向银幕大放异彩,到虎年春晚武术亮相广州塔,再到广州美院设计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这些烙有广府文化印记的作品不断刷新朋友圈,让外界看到了广州经济成就之外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两千余年历史孕育的广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的精神气质,滋养着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城市根脉,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深沉动力。

  跨界融合带来“破圈”传播


  当粤剧和游戏结合,会发生什么?

  一首粤剧版的《原神》游戏插曲《神女劈观》,上线不久便在B站收获近400万次点击量,让演唱者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也颇为意外。

  “南国红豆”粤剧受到追捧并非偶然。去年曾小敏主演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映,俘获一大批年轻观众,也创造了戏曲电影“破圈”的神话。

  粤剧是广府文化的瑰宝,而后者又是岭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分支,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

  广府,按照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进广府》一书的定义,通指岭南承载以粤语为母语的民系所在地;广府人指岭南早期百越族人与中原移民融合衍生的一支汉族民系;广府文化指广府民系的文化。

  “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中原文化逐步南渐,与当地原有文化不断交融,形成以粤语方言为主的广府文化区域。特别是中原地区群雄逐鹿,战火纷飞导致民众离乡背井远走岭南,大规模移民迁徙进一步丰富了广府文化多元兼容的特质。”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陈伟明表示,历经两千多年融汇,广府形成醒狮、粤剧、粤曲等艺术形式以及特色美食粤菜。

  “与大银幕、新媒体、科技的结合,让粤剧这个传承数百年的艺术走出传统的剧院,走向更大的舞台。”曾小敏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广府文化这样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跨界的不止粤剧。作为广府文化传承的重镇,广州市越秀区创办广府庙会,每年元宵节与市民见面,成为“老广”与游客体验民俗文化、观看非遗展示的好去处。疫情之下,当地政府在今年元宵节将这一古老的民间习俗与新潮的“元宇宙”概念相结合,为市民打造虚拟公共文化空间。

  越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冯晓表示:“传统与创新是一体两面,广府庙会历经10年嬗变,已创新成为既古老又现代、既通俗又时尚的都市文化形态,成为500万观众和游客的广府文化嘉年华。”

文化开放兼容塑造千年商都


  广州2021年地方生产总值突破2.8万亿元,持续稳居国内城市第一梯队,作为全国商贸中心城市的两大重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更是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

  “文化的引领力是推动广州经济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越秀区文广旅体局局长杨卫国说,“受长期对外交流的影响,广府文化有着鲜明的开放特质和重商传统。”

  作为广府文化的发展地,广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商业门户,航海贸易长盛不衰,被誉为千年商都。历经唐宋时期的东方大港,到明清时“一口通商”,再到改革开放前沿,独特的地理位置影响了广府文化的衍化,海洋意识让广府人较早跳出“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广府文化重视务实利而避虚名,形成了一批重商兴业的实干群体。”广东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所研究员钟晓毅表示,叠加改革开放政策春风的吹拂,珠三角一跃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粤家电”为代表的广货北进,叩开了内陆市场的大门。

  商业的发展也反哺催生引领潮流的文化现象。无论是《轻轻地告诉你》《涛声依旧》等传唱大江南北的旋律,还是《七十二家房客》《雅马哈鱼档》等引发观影潮的电影;无论是中国动漫行业第一股,还是征服了世界的“顶流冰墩墩”,都体现着广府敢为人先的文化创造力和强大的产业实力。

  佛山科技学院图书馆研究员周雪华研究发现,在全国七大方言中,粤语保留古汉语元素最多,同时吸收英源外来词也最多,粤语中商店“士多”是英语“store”的音译,“泊车”则是“park”的半音译,“土洋结合”的特征反映了广府文化应对外来冲击的承受力,也折射出其开放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好饮“头啖汤”,“生猛”“进取”的文化性格让广州不仅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桥头堡,也成为百万民工下珠江的首选地,更赢得岭南文化中心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等城市文化名片。

  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杰表示,广府文化对于岭南文化奠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近代民主革命策源、现代改革开放先鞭等历史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提升广府文化与时俱进的特质,对推动大湾区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无疑具有润滑与催化作用。


平民气质滋养城市烟火气


  一壶好茶,几件茶点,惬意地品上一个清晨——“叹早茶”,是广州都市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一个“叹”字,是广府人从容有滋味的生活态度,也是广府文化平民气质滋养城市烟火气的生动写照。

  虾饺、烧卖、叉烧包……丰富而精致的菜品体现着“食在广州”的魅力,也展现着丰俭由人的宽容。如今,早茶不只满足享用,更是亲友交流、社交沟通的手段,是广州人经济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那建筑就是城市最直观的外貌。高耸入云的“小蛮腰”正在书写新的广州记忆,老城街巷则通过焕发新颜,让历史与文化回归市民的生活。

  趟栊门、满洲窗、镬耳墙……昔日的西关大屋和沿街骑楼,体现着广府建筑中西合璧、革故鼎新的鲜明风格。在荔湾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当地政府以绣花功夫进行改造,保留街巷肌理,引来新业态,承载着乡愁记忆的街道得以活化重生。

  让广府文化印记回归市民生活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东山口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曾经的小洋楼不再是大门紧闭的民居,摇身一变成为小众艺术空间、设计师店、咖啡店等,点亮城市生活的一角。

  6年前,广州在地文化艺术公司来到这里,将几座空置的小洋楼以艺术空间和特色商业的形式再赋生机。公司运营总经理吴汀说:“新河浦片区因建筑独特而与众不同,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公司选址正是被文化魅力所吸引。”

  老城优雅,活力依然。如今,文化、艺术、商业气息交相点缀,新的城市文化空间正在一些老旧街区形成,让传统与现代和谐交融。

  “广府文化就是在这样生机勃勃而又趣味盎然的‘容器’中酝酿芬芳,进而香飘四季、香飘四海。”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说。

 
夯实“稳”的基础 凝聚“进”的力量 当前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夯实“稳”的基础 凝聚“进”的力量
当前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春意渐浓,乍暖还寒。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稳增长的压力加大。

  新华社记者深入一线调研发现,面对多重压力,各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加大精准防控力度的同时,想方设法稳链条、铆足干劲稳增长、争分夺秒忙春耕、多措并举惠民生……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朝着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坚定前行。

坚持就是胜利

抗疫情 抓发展



  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紧张忙碌,奋起直追的火热气息正从富士胶片制造(深圳)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扑面而来。

  “我们要力争把生产时间抢回来。”公司总经理长尾敏晴介绍,这里贡献了富士胶片集团全球70%的生产量,目前,公司在抓好防疫基础上,正通过扩充生产队伍、两班倒作业等方式,全力以赴抢进度。

  3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深圳在阻击本土疫情、支援香港抗疫、保障城市平稳有序运行“三条战线”上同时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坚持“一链一策”“一企一策”,不断增强产业应对疫情冲击韧性;拿出真金白银帮助市场主体输血活血,减免房租、降低水电气费、缓缴社会保险费……预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750亿元。

  口岸是外防输入的重要防线,也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保障经济内外循环畅通的重要一环。

  记者3月29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自2月底以来的这波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即使在疫情防控最紧张阶段,北方大港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依然昼夜不息。一季度预计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2.8%,桥吊单机作业效率第8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无人码头”背后是精细化的管控。“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争取的每分每秒,对于保供稳链都至关重要!”码头总经理助理李波说。

  疫情阻断人流,确保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效畅通就显得尤为关键。

  上海奋力“两线作战”,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全力确保金融、贸易等大动脉高效畅通。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各大金融要素市场均按时开市交易,并平稳完成全天交易;上海港作业依然繁忙,单日集装箱吞吐量仍保持在14万标准箱左右……

  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平稳有序,煤电油气等能源保供是基础,化工行业安全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3月以来,吉林石化原油加工负荷已上提至每日2.5万吨以上,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优化调整。

  面对疫情,吉林石化迅速调整生产运行管理方式,实施全封闭运行和网格化管理,针对冬春季节气温变化大的特点加大专项检查,确保生产安全平稳运行,全力保障能源供应。(记者陈宇轩、王凯、何欣荣、马晓成、司晓帅报道)

保持战略定力

稳住基本盘 锚定高质量



  春江水暖“机”先知。三一重工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的“挖掘机指数”显示,3月全国挖掘机、汽车起重机平均作业量较前两月稳步提高,意味着大批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传递出投资发力稳增长的积极信号。

  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一季度、上半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对实现全年目标至关重要。

  扩大有效投资,是推动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3月的春风拂过浏阳河畔,湖南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一片工地上,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的8台挖掘机正在紧张施工,发动机轰鸣声此起彼伏。

  一座集创意中心、媒体艺术中心、出版博物馆等业态于一体的出版“梦工厂”将拔地而起。三湘大地上,今年有309个省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达1.8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527亿元。

  在贵州,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当地新基建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在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二期建设规划及土建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贵州计划实施数字设施大提升行动,力争全年大数据领域投资达到170亿元。

  沿海港口的繁忙程度,映照出经济运行的温度。

  汽笛声响起,靠泊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的“金星布莱特”轮正式起航。这条天津港首次开通的“中澳快航”航线,将在天津与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之间投入7艘专业集装箱船舶。

  “新航线的开通,让企业交货周期从50天降到25天,资金周转更快了。”天津万达轮胎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俞光珠说。

  多措并举稳外贸,助力经济平稳运行。海关总署3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其中出口增长13.6%,基本实现外贸开门稳。

  粮稳则天下安,春耕图正从南到北徐徐展开。

  黑土地冰雪开始消融,春耕备耕正当时。黑龙江省兰西县惠丰种子经销处,不时有农民进来买种子。

  “去年我只种了5亩大豆,因为今年种大豆补贴多,所以准备增加到150亩。”兰西县红光镇农民岳伟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优质大豆生产和供给基地,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1000万亩以上,产量预计增加26亿斤以上。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不误农时抓好耕作,一项项务实举措正努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从工地到厂房,从港口到农田,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地,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强大力量正在生长;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能量正在积蓄。

  机械臂灵巧地翻转,自主创新产品1Hz低功耗AMOLED显示屏整齐地从产线上“吐”出……安徽合肥城北,占地745亩的维信诺生产基地第六代全柔高定AMOLED生产线24小时持续不断运转供货,进入产能、良率爬坡的新阶段。

  依靠创新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今年前两个月,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9.4%,增速比规上工业产值快3.2个百分点。(记者白田田、向定杰、王井怀、黄腾、马姝瑞、张健报道)

坚持人民至上

排忧解难 惠企利民



  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散发着城市的烟火气,传递出个体商户的信心暖意。

  3月24日,国家关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出台当天,徐州市睢宁县双沟镇四季羊肉馆店主张雯雯,为每个顾客免费送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受益于最新的减负政策,这家羊肉馆仅增值税预计全年就将减免近10万元。“国家送来‘大红包’,我们也送上‘小礼包’。”

  约2.5万亿元——近年来规模最大的组合式退税减税工作实施已拉开大幕。近段时间,中央层面密集出台留抵退税等相关减负政策,各地落实和配套举措相继发布。

  江苏,出台“苏政40条”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辽宁,445项税费优惠政策“免申即享”;甘肃,提供政策落实“零时差”服务……

  “现金流就是生命线,目前我们在苏州项目投入已超30亿元,今年增值税留抵退税将有效缓解我们的资金压力,坚定发展信心。”英诺赛科(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向东说。这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各条生产线有序运转,苏州研发楼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

  春意渐浓,玉兰花开。为推动金融政策落地见效,北京建立小微金融服务顾问队伍,为各类企业精准把脉,让金融机构“敢贷愿贷”。

  “没想到政府主动上门服务,纯信用首次贷款50万元为企业续了命。”北京嘻友食品科技公司创始人郭音龙说,小微金融服务顾问帮助他们找担保公司,申请担保费、贷款利率补贴,助力企业渡过了资金“寒冬”,挺到了今年开春再接大单。

  正值“金三银四”招聘季,各地紧锣密鼓拉开促就业大幕。围绕重点行业、聚焦重点群体,各地促就业新举措也纷至沓来。

  “招聘Web前端开发工程师、运维工程师、IT工程师……”通信技术高新企业重庆尚优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急需招聘一批技术人员。在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发布招聘需求后,很快就收到了数十份简历。

  为引进数字经济人才,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启动了“数字经济人才线上引才活动”。截至3月底,已吸引1700余家用人单位发布了3.6万多个招聘需求。

  在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来自四川仁寿县的农民工廖伟刚刚找到工作,正在等待坐车前往用工企业。“我是焊工,和一家企业谈好了岗位,每月工资4000多元。找工作挺顺利,这个待遇我比较满意。”

  据了解,四川省正在全省紧锣密鼓建设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努力打通服务保障农民工就业“最后一公里”。

  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各级政府严控各项开支过紧日子,节用裕民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山西省娄烦县位于吕梁山腹地,今年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增加2000万元投入教育,为全县1100多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发放基础性绩效奖,以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的要求。

  发现最近每月工资涨了1830元,娄烦县杜交曲镇中心学校教师常永春感慨:“可以很大程度改善家里生活,让我安心在农村扎根教书。”

  春光灿烂,蜂舞蜜甜。江西井冈山市东上乡浆山村脱贫户刘富华今年养了70多箱蜜蜂,加上就近务工的收入,一年能赚10万元。最近,他把买车提上了日程。

  为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东上乡整合土地30多亩,共整合资金40万元,鼓励合作社建设示范型蜂场,带动更多村民参与“甜蜜产业”。

  风霜雨雪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夯实“稳”的基础,凝聚“进”的力量,必将收获硕果累累。(记者潘晔、陈旭、柯高阳、陈健、李紫薇、赵阳、熊家林、郭杰文报道)

  统稿记者:谢希瑶、邹多为、刘夏村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从“追太阳”到“追数据”,让“甜蜜事业”更甜 台州黄岩:“瓜农天下”数据平台构建可用能用有用的“种瓜数据”,助全国瓜农共同富裕
从“追太阳”到“追数据”,让“甜蜜事业”更甜
台州黄岩:“瓜农天下”数据平台构建可用能用有用的“种瓜数据”,助全国瓜农共同富裕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本报记者王俊禄


  浙江台州市黄岩区西部山区,环抱着当地“大水缸”长潭水库。30多年前,一些有闯劲的农民带头,尝试外出种西瓜谋生。

  通过“夫妻西瓜棚”“老乡带老乡”,从省内到省外再到国外,队伍迅速壮大。目前,有4.3万名黄岩瓜农“追着太阳种西瓜”,年销售额超50亿元,带动各地十余万农民就业创业。

  然而,这份“甜蜜事业”也有重重风险。风餐露宿不说,选址不对、病害威胁、台风侵扰、资金链条、销售渠道……每个环节都足以让个体瓜农破产。

  作为外出瓜农的“娘家人”,黄岩区创新推出“瓜农天下”应用场景,为外出瓜农、种瓜基地提供信息指导、资源对接、服务保障等多元化服务,帮助瓜农避险增收,带动全国瓜农共同富裕。

吃最多的苦,种最甜的瓜


  虎年春节,一大批瓜农从天津、陕西、河北、甘肃、海南等地返回黄岩。带着资金和信息,又四散到全国各地。

  在天津承包500亩瓜田的何智禹,春节前跑了趟银行。此前一两天,他已将身份证、承包合同传给信贷员审核。在银行待了一杯茶的时间,230万元的信用贷款到账。大年初三,他就回到天津,采购农资、准备秧苗,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这是他跨省种瓜的第12个年头。去年,他种了150亩西瓜,收入100多万元。粗略统计,台州籍的瓜农在天津的承包规模有3万亩。

  在黄岩,像何智禹一样的外出瓜农有4.3万人。如今,黄岩瓜农遍布全国24个省(区、市),以及缅甸、越南、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西瓜种植面积达57万余亩,是黄岩本土经济作物面积的3倍;年销售产值超50亿元,带动各地十余万农民增收致富。

  普通“吃瓜群众”不知道的是,全国每10个精品大棚西瓜,就有7个是黄岩人种的。

  但瓜农们说,西瓜虽甜,但种瓜人都是苦出来的。

  走进位于黄岩西部山区的茅畲乡,生态环境优美,是长潭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增收门路狭窄。为破解困局,在老乡帮带和政府鼓励下,大批农民发展外出农业。  

  每天起早贪黑,挖沟翻地;守着瓜田,风餐露宿;远离家乡,人地生疏;台风病害,欲哭无泪……这些都是瓜农之苦,尤其是夏天大棚内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湿度也特别高,人一进去就有胸闷、呼吸不畅的压抑感。

  丰收,是对勤劳者的褒奖。“种西瓜周期短、见效快,一般6到8个月就能获益,亩均收益七八千元。”黄岩区瓜农协会常务副会长胡才谦告诉记者。

“跟着数据”种瓜,又创造“种瓜数据”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找不对方法,颗粒无收。

  “种瓜最难的是选址,最怕的是天灾,最愁的是卖不掉。”何智禹说,以前是老乡帮带,选址信息渠道单一,一旦选错产区,可能面临很大损失。此外,瓜农们线下办理金融贷款程序复杂,异地还款也比较麻烦。有了病虫害,还时常求助无门。

  作为瓜农的“娘家人”,黄岩区委区政府积极协调,创设了“瓜农天下”应用场景,打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外出农业服务体系,为瓜农和种瓜基地提供多元服务,推动避险增收,解决了瓜农们不少难点痛点。

  “瓜农天下”的基础是建立数据仓。黄岩区副区长夏曦说,他们整合对接省、市两级公共数据平台、农业农村原有系统、瓜农协会“帮农宝”等数据平台,形成瓜农基础信息、种植技术、土壤、市场行情、技术培训、病虫害信息等六大数据库,破解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瓜农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难题。目前,平台已整合7个部门67个细项的信息,构建出一套瓜农“可用”“能用”“有用”的数据资源体系。

  哪些是瓜农最关心、最忧心的事?黄岩区梳理了瓜农需求清单,明确4大类16项具体需求,对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资源,为瓜农提供多元化服务。

  对瓜农个体来说,他们既是大数据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

  胡才谦说,通过政府绘制的研判图,能对行业有更精准的参考。比如,通过外出瓜农分布、市场行情及预警、产业地图、选址推荐、瓜农画像等5张研判图,瓜农得以在选址、种植、销售、对接政府等方面更加便利。

  比如选址方面,“智能选址”由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机构提供数据,从积温、积雨、土质、PH值、气象灾害等多个维度对全国各地产区进行综合评级。此外,还能够显示该产区租金预算、矛盾纠纷发生率、相关配套设施等参数,最终得出“选址推荐指数”,便于瓜农科学选址。另外,“瓜农天下”还会定期更新土地流转信息,全国有哪些土地出租一目了然。

既是发展“推进器”,又当治理“老娘舅”


  1月17日,在台州市黄岩区举行的外出瓜农政策性农业保险首单交接仪式上,人保财险的工作人员将首张保单交给黄岩瓜农协会,这也是黄岩区与云南勐海县共同开出的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第一单。

  “每亩可以赔付到4000元,有了这张保单,今年就踏实了。”这张保单,让瓜农叶赛敏吃了一颗“定心丸”。

  农资价格、销售行情、病害咨询……“瓜农天下”成为瓜农离不开的掌上应用。胡才谦介绍,通过该应用,能实现农资购买“一站配送”,技术支持“一键到户”,品牌建设“一体推广”。

  2021年9月,黄岩本地瓜农郑敏在内蒙古赤峰市遇到西瓜大棚租赁纠纷,通过平台维权快速通道申请援助后,黄岩区农业农村、司法、律师事务所等人员迅速开展协调,提供定制化建议,稳妥化解了纠纷。

  夏曦说,平台还整合司法、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力量,以及行业协会法律专业力量,为外出瓜农提供土地合同、民事纠纷、劳动纠纷、农资买卖等日常可能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外出瓜农的依法维权意识。瓜农在外遭遇法律纠纷时,可第一时间获得相关部门法律顾问的在线答复和法律指导,大大提高维权成功率。

  “瓜农天下”的目标是打造全国大棚西瓜产业大脑。据介绍,该应用主要还是服务性质,但希望能够最终达到平台自收自支,市场化运营。如平台提供的数据能够降低银行尽调成本,可探索向大型农资店开展团购活动,售卖化肥、种子、钢架、薄膜等,实现多方获益。

  黄岩区委书记包顺富表示,将坚持“大场景、小切口、快应用、大牵引”原则,将“瓜农天下”场景打造成当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成果。

 
广开食源耘天下 探寻“大食物观”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广开食源耘天下
探寻“大食物观”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张志龙、邵鲁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春回大地暖。眼下,一幅幅忙碌有序的春耕图景正在各地徐徐展开,折射出实践“大食物观”的生动缩影。

夯实粮食生产“命根子”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中国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要满足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每年的粮棉油糖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3亿亩至24亿亩,如果按照1.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必须管住、管好耕地,树立“大食物观”,瞄准市场进行有效生产和供给。

  “大食物观”,基础是粮食。

  “黑土地是产粮的‘命根子’,保护黑土地就像养小孩,需要用心去呵护。”黑龙江省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说,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能明显感觉到土壤变得疏松了,土地更有劲了。

  近年来,黑龙江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积温带,探索形成以秸秆翻埋还田、秸秆覆盖免耕等为主的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和以水稻秸秆翻埋、旋耕和原茬打浆还田为主的“三江模式”,让黑土地“喘喘气”,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

  在“中原粮仓”河南,农业农村部门今年1月就发出2022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为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提供科技支撑;在山东,春耕时节建立了省包市、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的工作网络体系,把全省小麦田间管理的任务细化到村、到地块。

  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山东省齐河县创新设立“书记指挥田”,让各级书记为粮食生产“忙碌了起来”。“这1000亩是我的‘书记指挥田’,隔不两天,就得到地里看看麦苗长势,有什么问题就在田间地头解决。”齐河县焦庙镇党委书记孙旭东说,把党政同责齐抓粮落到实处,让粮食生产有更多保障。

  除了稳住耕地基本盘,科技创新也是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所在。

  去年以来,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持续开展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模式实验,每亩玉米产量不减的同时,可收获大豆300斤左右。靠着创新,山东培育的济麦、山农、登海等系列品种多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

  而在东北地区的北大荒集团,农业机械化率达99.6%,拥有飞机100多架,航空化作业面积2179.5万亩;有各类科技人员10.8万人,正“耕耘”在生机勃勃的黑土地上。

向整个国土资源要食物


  “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大食物观’内涵更加丰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说,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还要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也就是守好“米袋子”的同时,要拎稳“菜篮子”,还要端牢“油罐子”,实现整个食物的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各地正积极进行探索。山东半岛附近的深海中,矗立着一座座巨大的“海中城堡”,只需数人操控,便可实现智能运行。这种被称为海洋牧场的“蓝色粮仓”,在山东近远海,省级以上的达到129座,其中国家级的有59座。

  凝聚着海工装备行业工人智慧的智能网箱“经海004号”,近日在山东省烟台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隍城岛海域投运。这一设备出自烟台中集来福士公司。近年来,这家海上钻井平台生产企业开始用海工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制造海洋牧场专用设施。

  烟台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刘富祥说,“经海系列”深远海智能化网箱有效养殖容积达7万立方米,单体网箱年产渔获600吨到700吨。从此,在深远海“养鱼”,不再遥不可及,满足消费者对海洋美食的需求。

  内蒙古自治区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奶罐”“肉库”名声在外,其优质果蔬、葵花籽等产品远销海内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

  “北大仓”上,黑龙江省肇东市向阳乡向阳村的冰城黑牛牧场,拥有8栋现代化牛舍,存栏5000多头安格斯肉牛,周边则是广袤的草原。牧场负责人孙永开说,牧场的废物处理区实现了废物的固液分离和氧化,干湿分离处理后的牛粪可直接用于配套草原及耕地的养护,草原、牧场、养殖与加工得到了有机结合,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肉牛产品。

  “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曾是渤海之滨不少农民对盐碱地的形象描述。如今,在齐鲁大地北部,数百万亩盐碱地正脱胎换骨,渐渐变身为丰收沃野。

  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所在的昌邑北部地处渤海莱州湾畔,由于靠海较近,地下全是咸水。通过深翻压碱、提取地下卤水等方式进行改良,这片盐碱滩变成了“吨粮田”。

向生物资源要热量、要蛋白


  在位于山东省邹城市的邹城国家农业科技园的蘑菇生产车间里,一瓶瓶培养基整齐排放在架子上。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任德祯说,以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应用为代表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

  专家表示,多年来,我国瞄准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不仅拓展了食物来源的宽度——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还着力延伸“大食物”的深度——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以科技引领实现热量和蛋白等的多元化。

  小小蘑菇,激发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蘑”力。目前,邹城市食用菌种植总面积已达246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3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元。

  在黑土地上,不仅粮食安全有保障,木耳等食用菌类也成了大产业。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市的黑龙江黑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0栋大棚整齐排列,工人每天忙碌地生产菌包、挂袋。这家企业专门从事食用菌种植、菌种研发。

  公司副总经理李文俊说,目前企业年生产菌包5000万袋左右,还同高校共同研发新配方、新工艺,目前已形成了蘑菇四大品类、木耳三大品类的强大阵容,满足市场对食用菌的多样化需求。

  如何更好地向设施农业要食物?“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近年来用信息化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让“菜篮子”金名片更加闪亮。

  在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村民崔江元的大棚里,记者看到西红柿植株长势良好,藤蔓上挂满了果子。崔江元说,从3月中旬开始,这个使用了物联网技术的大棚每天能采摘1000斤西红柿,采摘季大约可持续一个半月。

  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立新说,寿光设施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年产450万吨。“菜篮子”事关千家万户,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蔬菜之乡”正着力做好蔬菜“稳”字文章。

  如今,“大食物观”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级农业农村、林草、科技等部门,正在加快部署、综合施策,不断推动人们的餐桌更丰富营养美味,中国饭碗端得牢、端得好。(参与记者:于文静、王春雨、王建)  新华社济南4月2日电

 
读懂习近平主席这场“云会见”的深刻意涵
读懂习近平主席这场“云会见”的深刻意涵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4月1日晚,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当晚,新华社播发了一篇1800多字的新闻通稿,其中包括习近平主席对“中欧观”的最新阐述和对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的意见,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细细读来,很有深意。

  通稿的开篇,是习近平主席提及一段8年前的往事:

  “8年前,我提出中国愿同欧洲一道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2014年,习近平主席出访欧洲并到访欧盟总部,全面深入阐释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提出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秉持这样的原则,8年来,中国同欧盟的关系发展取得一系列成果。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方的这一愿景至今未改变,当前形势下更有现实意义。”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尚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乌克兰危机又接踵而来。动荡变革的世界里,中欧关系该去向何处?

  “中方对欧政策保持稳定连贯,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奉行自主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一些稳定因素。”阐述中方政策的同时,习近平主席也表达了对欧方的期待。

  这句话意味深长。显然,中方的政策保持稳定连贯,事实也已经证明,它是行之有效、对各方都有益的。欧盟对华政策是否也是如此?在政策制定时,是从双方的共同需求和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任其受某些外部因素的干扰?

  中国始终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而非制度性对手,双方既没有地缘冲突,也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偏偏有些势力不愿看到中欧关系稳定发展,因而刻意“带节奏”,渲染“中国威胁”,炒作对华竞争,鼓吹“制度性对手”,甚至挑起制裁和对抗。就在此次会见前,一些西方舆论特别是美国方面还在不断渲染中欧出现“紧张”“波折”,甚至试图用乌克兰问题绑架中欧关系。

  可以说,中欧关系出现一些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挑起的,这也是为何习近平主席在同欧洲领导人会晤时,多次提出希望欧方“坚持战略自主”。不少欧洲学者也对此深有感触:欧盟必须自主思考,而现在它并不总是能够做到这一点。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欧作为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所应肩负起的责任,即要“以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以中欧开放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中欧团结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应当看到,中欧合作有着很强的内生动力:去年,中欧货物贸易额突破8200亿美元,中国连续两年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双方携手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合作推动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果、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推动伊核等热点问题解决……

  事实证明,中欧如果能够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将是世界之福、人类之幸。

  关于乌克兰问题,在视频会见通稿中占据近一半的篇幅,足见其重要性。事实上,乌克兰问题既是双方此次会见的重点议题,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阐述了对当前形势下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几点意见,其中前两点分别是“坚持劝和促谈”和“防止出现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这也正是中方一直以来积极倡导和践行的。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习近平主席已先后同俄罗斯总统,法国、德国领导人和美国总统通话或举行“云会晤”,表明中方立场,积极推动各方以谈判解决问题。要知道,中国并不是乌克兰问题的直接相关方,但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及其外溢效应的不断显现,中国劝和促谈,同时向乌方提供多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向接受大量难民的欧洲国家提供了物资,彰显了大国担当。

  在同美国总统拜登的视频通话中,习近平主席在谈到如何解决乌克兰危机时,引用了两句中国老话,放在此次会见中,刚好同第三点意见——“构建欧洲和亚欧大陆持久和平”互为注解。

  “一个巴掌拍不响”: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欧洲长期积累的地区安全矛盾,治本之策是照顾有关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时代发展到今天,不能再用冷战思维来构建世界和地区安全框架。

  “解铃还须系铃人”:中方支持欧洲特别是欧盟发挥主导作用,支持欧俄美及北约开展对话,直面多年来积累的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

  此处“欧盟发挥主导作用”,与前文中的“自主”相呼应,再次提醒欧方不要被带“跑偏”。

  事实上,在处理乌克兰危机的过程中,正是西方国家采取的一些做法,使危机影响不断外溢。比如,逼迫各方选边站队,要么加入西方谴责、制裁俄罗斯的阵营,要么就等着被西方制裁;再比如,对俄单边制裁不断升级,甚至不惜将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

  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要防止局部冲突扩大化,并一连提出六个“不能”:“不能病急乱投医”“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能把全世界都捆绑到这个问题上”“更不能让各国老百姓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不能轻易冲击现有世界经济体系”“更不能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引发世界金融、贸易、能源、科技、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严重危机”。

  简言之,相关方要认清形势,绝不能再任由事态这样发展下去,任由冲突恶化升级。否则会怎样?

  “很多人十分担心,目前这样的局面可能使国际经济合作几十年努力的成果毁于一旦。如果局面继续恶化下去,估计事后恢复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这两句话分量很重。殷鉴不远、和平宝贵,人类是否能够吸取教训?

  通稿的最后,是一段总括:双方领导人认为,此次会见开诚布公、坦诚深入,增进了相互了解,也达成了不少共识,同意继续加强沟通交流,开展协调合作。

  可以说,这正是此次会见的主基调,也向国际社会释放了积极信号。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之间坚持对话合作,对世界而言也就多了一份和平与稳定的希望和保障。   主笔:郑明达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美国是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
美国是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这场危机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多年积累矛盾的爆发,但要论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难逃其咎。

  引发俄乌冲突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国主导的北约不断东扩,无视俄罗斯在安全问题上的合理关切,一再挑战俄战略底线。由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渊源,乌克兰成为美国遏制俄罗斯的有力“抓手”,掌控了乌克兰无异于遏制住了俄罗斯的“咽喉”。对俄罗斯而言,如果乌克兰被完全纳入西方阵营,将直接威胁到俄地缘政治安全,这是俄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俄罗斯一直寻求北约以法律形式保证不再东扩,然而始终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视。俄罗斯总统普京说,30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就北约不东扩达成协议,但却受到欺骗、施压和讹诈。

  美国之所以推动北约不断东扩,既是为了打压俄罗斯,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全球霸权。冷战时期,美国不断渲染苏联对西欧的安全威胁,借此维持西欧多国的恐惧情绪,令其甘愿聚集在美国“老大哥”的保护伞下。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需要为北约的合理存在寻找新的假想敌,俄罗斯这个大国首当其冲。通过主导北约不断东扩,在俄周边大搞“颜色革命”,美国不仅持续刺激俄罗斯的“安全神经”,还以俄罗斯的回应为借口,联合盟友制裁俄罗斯,加深俄欧对立,继而强化欧洲对美国的依赖。一个团结稳定、独立自主的欧洲是美国不愿看到的,因为这会让美国丧失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利用乌克兰局势制造“可控的动荡”,符合美国掌控欧洲的霸权需求。纵观美国霸权史,在全球各个地区制造“可控的动荡”正是其推行全球霸权的“法宝”之一,从其发动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等战争的轨迹中,这样的思路清晰可见。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去年年底以来,在俄乌矛盾加速恶化之际,美国非但没有缓和紧张局势,反而抓紧向乌提供军火援助,培训乌军队,并向波兰等周边国家增兵。俄提出的安全保障建议继续遭到美国和北约的忽视,新明斯克协议迟迟未能有效执行。种种放任局势紧张加剧乃至拱火浇油的举动,终于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乌克兰的战火,是美国政府持续“添柴加薪”的结果,更是美国为了霸权的需要而刻意放任乃至制造出来的危机。尽管美方力图将自己打扮成无辜者,但是欺骗不了国际社会。正如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近期撰文所说,美国无视俄罗斯的“红线”,把乌克兰作为俄边境上的西方堡垒,西方,尤其是美国要对这场冲突负主要责任。

  乌克兰危机再次向世界表明,美国霸权是世界多地战火最主要的“导火索”,是造成这个世界不安的最大“动荡源”。只有美国放弃霸权的迷思,放弃地缘政治争夺的执念,世界和平才能看到希望。

   (记者谢彬彬)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栗战书在安徽调研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栗战书在安徽调研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合肥4月2日电(记者陈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3月30日至4月2日在安徽就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职业教育法修订进行调研。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部署的各项重点任务,坚定不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栗战书先后来到黄山市、宣城市、合肥市的乡村、企业、院校和省人大机关调研,同干部群众深入交流,主持召开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职业教育法修订座谈会,了解有关情况,听取对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意见建议。栗战书对安徽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举措和成效予以充分肯定。

  栗战书指出,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几条重要原则必须把握住、坚持好:一是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二是增强以科学理论统揽和指导人大工作的理论自觉,增强历史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走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三是坚定人民立场,更好发挥人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扣人民群众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需求,依法履职,展现担当作为;四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栗战书指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和生动实践。各级人大代表要从践行初心使命、夯实党执政的根基的高度,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贯彻体现到履职全过程各方面。各级党委和国家机关要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联系群众,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栗战书来到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调研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听取对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的意见。他强调,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实践中的成功经验,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法律规范,推动解决职业教育中的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夯实法治基础。

  调研期间,栗战书考察了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情况,瞻仰了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栗战书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安徽的发展,多次到安徽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安徽发展锚定了坐标、擘画了蓝图。安徽要进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贯彻好、落到实处,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乡村振兴,弘扬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做到总书记要求的“在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胡春华主持召开外贸形势座谈会
胡春华主持召开外贸形势座谈会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潘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2日在京主持召开外贸形势座谈会。他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对外贸形势的分析研判,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千方百计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外贸目标任务。

  胡春华指出,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促进外贸发展,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一季度总体开局良好,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但同时要看到,外贸所处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实现稳外贸目标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胡春华强调,情况越是复杂,越要求我们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有关部门要密切跟踪形势、准确分析研判,充分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的意见。要把加强和改进对外贸企业的服务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促进已出台的各项利好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同时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胡春华希望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外贸领域重大问题和风险的分析研究。外贸企业处于市场一线,对形势变化最敏感,要积极应对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来自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和部分外贸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会并发言。

 
教育部部署 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全面排查坚决整改
教育部部署
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全面排查坚决整改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徐壮)记者2日从教育部获悉,为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成果,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工作的通知》,部署全国各地对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压减和转为非营利性的所有线上、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排查,系统查找问题并坚决整改。该工作从当前持续到今年6月。

  据介绍,“回头看”工作主要抓“七看”。一看培训机构压减,是否存在“假注销、真运营”等情况;二看“营转非”“备改审”,是否存在“名有非营利外壳,实为营利性行为”情况;三看培训收费监管,是否存在机构预收费资金未纳入监管情况;四看隐形变异治理,是否存在以“家政服务”“家庭教育指导”“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培训现象、打“擦边球”等情况;五看材料和人员,是否存在培训内容不合规、从业人员不合格等情况;六看数据信息填报,是否落实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使用要求;七看风险防范,是否建立相关机制。

  通知强调,各地要压实工作责任,采取县级全面摸排和省市级抽查、暗访相结合方式,对发现因不作为而导致隐形变异反弹严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予以严肃问责;要健全长效机制,以“回头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校外培训监管长效机制,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推动日常监管、巡查暗访、违规查处等制度建设,确保“有人管、有人查、有人巡、管得住、管得好”。

 
国家网信办规范清明期间网络祭扫
国家网信办规范清明期间网络祭扫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王思北)记者2日从国家网信办获悉,为倡导文明风尚,规范网络祭扫秩序,防范借网络祭扫传播封建迷信信息、随意“立碑”侵犯他人权益、恶意敛财损害群众利益等乱象,国家网信办相关部门近日下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明期间网络祭扫规范管理工作。

  通知要求,网站平台不得发布传播歪曲历史、诋毁英烈等违法违规信息;不得随意创建网上烈士纪念馆、无证明文件随意“封”烈士;不得传播低俗庸俗、封建迷信等违法不良信息;不得以巧设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售卖豪宅文玩等导向不良纪念品、提供私人订制豪华服务等方式借机敛财;要严防活人被祭拜,随意立网碑建网墓等情况。同时,网站平台要及时处理网民投诉举报,回应网民关切;要依法依规从快处置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并及时发布公告。

  国家网信办指出,希望广大网民自觉开展绿色、健康、文明的网上祭扫,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

 
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再次扩大
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再次扩大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吴雨)记者2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在前期试点地区基础上,人民银行增加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厦门市、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六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转为试点地区。

  2017年以来,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稳妥推进,已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等地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基本涵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

  记者从人民银行了解到,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政务缴费等领域形成一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试点地区的用户、商户、交易规模稳步增长,市场反响良好。

  人民银行日前召开的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座谈会指出,随着试点测试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在彰显便捷性、优化普惠性、突出创新性、保障安全性、体现合规性、加强可持续性等方面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探索。下一步,各有关参与方将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有序扩大试点范围。

 
陆海新通道首次开辟直通印度洋新线路
陆海新通道首次开辟直通印度洋新线路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四月二日,陆海新通道中缅印国际联运班列(重庆-仰光-印度洋)在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首发,这是陆海新通道首次开辟直通印度洋的新线路。 新华社发(潘婕摄)

  新华社重庆4月2日电(记者赵宇飞)陆海新通道中缅印国际联运班列(重庆-仰光-印度洋)2日在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首发,这是陆海新通道首次开辟直通印度洋的新线路。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由中国西部省份与东盟国家合作打造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各西部省区市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世界各地,比经东部地区出海所需时间大幅缩短。

  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渝培说,据初步测算,这列满载摩托车配件产品的国际联运班列需要10-14天即可抵达缅甸仰光,相比经长江抵达东部沿海城市再出海的传统线路,物流时间缩短20天以上。

  《“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将实现东中西三条通路持续强化,通道、港口和物流枢纽运营更加高效,对沿线经济和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的总体目标。

  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组织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陆海新通道目的地已拓展至全球107个国家(地区)的315个港口。2021年,以重庆为始发站的铁海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运量同比分别增长60%、17%和30%。

 
孙春兰强调 尽锐出战 以快制快 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
孙春兰强调
尽锐出战 以快制快 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上海4月2日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实李克强总理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2日上午从吉林赶赴上海调研疫情防控工作,抵沪后即与上海市委和市政府负责同志交换意见,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关心和慰问。孙春兰强调,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态度坚决果断,行动迅速有力,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紧推进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和专业优势,调集检测能力、医务人员、防控物资等资源力量,强力支持上海防控工作,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有关活动。

  当前,上海疫情处于高位流行,各项防控措施正在有力有序推进。孙春兰听取国家专家指导组汇报,到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研并主持召开有关专家座谈会,实地考察世博展览中心方舱医院、长宁区新泾五村,了解流调排查、转运收治、社区管控等措施的落实情况。她指出,在2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应对奥密克戎疫情,还要保持核心功能的正常运转,任务艰巨、挑战巨大。要尽快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周密组织开展全员核酸筛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抓紧摸清疫情本底。要改扩建方舱医院和定点收治医院,备足隔离房间,快速转运收治感染者,及时开展流调排查,追踪管控风险人员,做到日清日结。要从严从紧加强社区管控,保障好居民基本生活和正常就医需求,开展区域协查,严防疫情外溢。对关键行业、重点机构等要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确保核心功能正常运转、供应链产业链畅通。

  在吉林市期间,孙春兰每天召开专家座谈会分析研判疫情形势,每晚视频调度各区县应收尽收、应隔尽隔,推动实施社会面“清零”行动,集中资源力量对疫情较重的船营、昌邑、高新三个区发起总攻,推进流调排查、“四应四尽”、社区封控、服务保障等综合防控措施落到实处。目前,吉林市社区新发现的感染者明显下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支出1200余亿元,医保基金可承受 再降价,核酸检测单人单检不高于二十八元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支出1200余亿元,医保基金可承受
再降价,核酸检测单人单检不高于二十八元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北京4月2日(记者彭韵佳、顾天成)据国家医保局最新消息,我国目前已经接种32亿剂次疫苗,疫苗费用1200余亿元。疫苗支出费用在医保基金可承受范围内。

  2021年2月,国家正式启动居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疫苗采购和接种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负担。

  居民免费接种疫苗初期,新冠病毒疫苗生产企业少、产能不足,全球范围内供求矛盾非常突出。经国家医保局反复沟通协调国内疫苗生产企业,首轮将灭活疫苗采购价格降到不超过90元/剂,整体低于企业供给国际价格。后又多次与企业磋商,推动企业连续降价,先后降至40元/剂、20元/剂左右。近期,国家医保局已再次组织与企业谈判磋商,新的议定价格已降至更低水平。

  此外,国家医保局配合有关部门协调生产能力强、供应量大的疫苗生产企业免费提供疫苗6亿剂。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结合疫情防控需要,继续做好相应的费用保障工作。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彭韵佳)为适应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形势变化,降低大规模核酸筛查和高频率检测的成本,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2日联合印发《关于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和费用的通知》,明确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28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每人份不高于8元。

  通知明确,各省份应在2022年4月8日前完成调价工作,确实存在特殊情况的省份,可延后至2022年4月30日前完成调价工作。

  各省份医保部门参考目前全国已有的挂网采购价格,在4月30日之前,通过组织实施集中采购、竞价挂网、参与跨省联盟采购、区域价格比较等多种方式,使公立医疗机构可以将新冠核酸检测所需扩增试剂、提取试剂、采样器具等物耗成本降至单人单检价格的50%以内。

  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应同时提供单人单检和多人混检两种服务选项,在符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允许“愿检尽检”的群众自愿选择。

 
浦西第一次核酸检测采样超1400万人
浦西第一次核酸检测采样超1400万人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上海4月2日电(记者袁全、胡洁菲)记者从4月2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4月1日24时,上海浦西地区第一次核酸检测采样超过1400万人,目前正在检测中。

  4月1日,上海新增260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605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60例确诊病例中,8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250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2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6051例无症状感染者中,5402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649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表示,1日新增的阳性感染者人数较前两天又有增加,是因为筛查范围更广了。目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任务极其艰巨。第一批封控筛查的相关区也发布了公告,对辖区街镇进行阶梯式管控。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

  据介绍,浦西地区的筛查工作仍在进行,这一批涉及人数更多、管控范围更大、各类情况也更复杂。吴乾渝表示,要确保核酸筛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做好核酸筛查工作。

  目前,上海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在规范防疫的前提下已全部开放。各区普遍建立了社区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设立专人专班,畅通就医渠道。上海市各村(居)委会对放化疗、血透、孕产妇等重点人群需求进行收集,协同各区卫健委确定的医院做好封控区医疗保障工作。

 
长春疫情上升与聚集性疫情并引发社区感染有关
长春疫情上升与聚集性疫情并引发社区感染有关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长春4月2日电(记者段续、赵丹丹)记者在2日召开的吉林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长春市的疫情上升与近日农贸市场、工地等单位出现聚集性疫情并引发社区感染有关。

  4月1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730例,其中长春市1544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44例,其中长春市894例。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力表示,目前,长春市的疫情上升与近日农贸市场、工地等单位出现聚集性疫情并引发社区感染有关,需抓紧扭转疫情发展态势;吉林市、长春市九台区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但仍需稳固疫情防控成果并降低日新发感染者数量。

  在隔离管控方面,张力表示,对各地到期未腾退房源和可使用房源全面排查,统筹调度使用,提高“清仓”效率。截至4月1日18时,全省可用隔离房间5433间。有序推进隔离期满和治愈出院师生返校安置和服务保障工作,相关高校按照“一校一策”制定返校方案。

  在生活物资保障方面,吉林省现在每天有1000吨左右“蔬菜包”抵达长春市。吉林省商务厅副厅长吕继伟表示,到4月1日,长春市共接收各地支援蔬菜包近50万个,这部分蔬菜包由社区配送,采用市场化手段保供应。同时,辽宁省捐赠2691吨蔬菜已分别运抵吉林市、长春市,河北省支援的4万份蔬菜包将于4月3日启运。辽宁和河北捐赠的蔬菜,优先保障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目前,长春市蔬菜企业库存3896吨,能够满足市场供应,正加快专业化物流配送,尽早把蔬菜包送到居民家中。

  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刘任远表示,在全力保障蔬菜物资接收、配送的同时,对运输车辆进行卫生防疫消杀,在蔬菜分发前采集物表样本进行检测,确保安全。

 
此轮疫情能否“管得住”?张伯礼:应坚定信心
此轮疫情能否“管得住”?张伯礼:应坚定信心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张建新


  近期,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防控工作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便是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疫措施,依旧可以得到控制。“希望大家坚定信心。”

  ——此轮疫情能否“管得住”?

  张伯礼认为,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躺平”,我国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目前阶段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多点散发、局部规模暴发的本土疫情到底能否得到有效的管控?我国疫情防控经验证明,靠有效的政府行政措施,以及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可以实现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的目标,即便出现疫情局部规模暴发的情况,也依旧可以很快将其控制住。

  “因此,我相信即便是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依旧可防可控。大家要坚定信心。”张伯礼说。

  ——为何此轮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多、比例高?

  张伯礼表示,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多、比例高是本轮疫情的明显特点。他解释,这一新特点的出现,首先与奥密克戎变异株自身特点有关,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力增强,但毒性相对减弱,临床症状也会相对较轻,很多感染者感染后短时间内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

  此外,张伯礼认为这与我国及时筛查、早期就发现感染者相关;也与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密切相关。他表示,疫情出现后各地均进行了大范围筛查,因为发现较早,不少患者尚在感染初期,尚未出现感染症状。“另外,我国居民已经大规模进行了疫苗接种,人群的机体免疫力增强。”

  ——新冠病例复阳是否还有传染性?

  张伯礼介绍,新冠病例少部分出现复阳,但却不再具备传染性,这点已经得到全球大多数专家的公认。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复阳病例传染他人的现象。他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复阳率会进一步降低,目前天津等地采取的“治疗和康复一体化”干预模式,对于减少复阳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对疫情防控还有哪些建议?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增多,不能掉以轻心。”张伯礼表示,“西医无症状,中医有证候”,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要积极重视,特别是年龄大、有基础病、体质弱、肥胖、有不良生活嗜好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一是虽无症状,但一样有传染性;二是今天无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两三天就出现症状了。因此宜采用“先症而治,截断病势”治疗策略,根据中医证候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核酸转阴。

  他表示,对于轻症也不能忽视,关键在早期干预。新版方案指出将轻型患者集中隔离管理,是说轻症可以不去医院,可以去方舱或宾馆隔离观察。不去医院可避免轻症患者挤兑医疗资源,但并不是可以不治疗,尤其对上述所说的高危人群,用中药治疗有确切的疗效。

  “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等防疫措施依旧需要坚持做好。”张伯礼强调,这些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坚持。

     新华社天津4月2日电

 
保障群众吃饭是大事 泉州疫情封控区一线见闻
保障群众吃饭是大事
泉州疫情封控区一线见闻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今年3月,福建泉州新一轮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城市因疫情防控而按下“慢行键”,一度给当地管控区域尤其是封控区居民生活物资保障带来不便。在泉州市区,记者采访发现,为了保障群众买得到、吃得好,在当地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下,重重困难被克服,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平稳有序。

  “疫情发生后,根据对全市粮油肉蛋菜等生活物资的监测,我们及时联动保供企业、市内外生产基地提供协助,使货源有了保障。”泉州市商务局局长张小红说。

  记者了解到,泉州市农业农村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分别提供了生产基地和粮油副食品货源信息;商务部门则根据城中村网格管理员收集上报的困难群众信息,挑选了合适货源并组织本地国企集中采购;交通运输部门则配合组织保供物流企业和公交集团等负责区域内外运输。物资采购来后,来自政府部门、国企的志愿者们将物资重新打包并跟车送给专门接收人员,再由网格管理员等为群众送上门。

  “一般是头天安排供应基地采摘并就地简单打包,连夜或者第二天一早运过来。”负责采购工作的泉州中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经华说,这些蔬菜都是从生态无公害生产基地采购的。

  记者了解到,4月1日,泉州有关部门共为城区封控区内29个城中村的孤寡老人、残疾人、五保户等困难群众提供了2900份物资。除了配送给困难群众的生活物资外,志愿者们还紧张地打包给其他群众团购的粮油、面包、预制菜等。

  泉州市商务局服务业科科长刘龙真介绍,这些物资是群众从公益性平价物资采购电商平台——“礼遇泉州 温暖到家”上采购的。平台上设有“粮不愁”“菜无忧”“食有味”“爱满城”等版块,分别组织生产基地、商超和农贸市场、食品企业等与封控区内的社区、城中村实现对接,提供多样化生活物资套餐,让群众不仅“吃得上”还“吃得好”。

  “通过精准对接、线上集单、线下统一配送,使封控区内群众生活物资得到优先保障,且所有商品均由承诺平价供给的商家提供。”刘龙真说。

  记者从泉州市新冠疫情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当地的应急保供车队目前每日有120辆车服务203个社区和单位,日配送生活物资超4.7万件。

  “疫情发生之初,泉州市就组建由200多辆公交车组成的应急保供车队。之后又启动社区统订统配‘保供套餐’预案,并引导社区和商超配对、组织志愿者帮助等,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众的生活物资平稳供给。”张小红说。    (记者秦宏、周义)新华社福州4月2日电

 
疫情防控节奏,每天都很紧凑 探访上海泖港镇农村社区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节奏,每天都很紧凑
探访上海泖港镇农村社区防控工作

( 2022-04-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根据核酸检测筛查结果和相关规定,4月1日5时起,上海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实行分区分类、网格化管理。其中,位于上海松江区浦南地区的泖港镇被划为防范区,暂未发现阳性感染者。记者随即走进泖港镇,实地探访农村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1日晚,记者跟随镇干部走访黄桥村。夜幕之下,只见村口道路设置了横杆。一顶蓝色帐篷前,几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站得笔直。志愿者的衣服上都印着党徽。镇党委书记杜劲松介绍,农村地区居住较为分散,基层党建的组织动员能力在防疫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村民小组长和志愿者要及时通知村民做核酸检测,引导老年人不要聚集在一起晒太阳、聊天等。还有村里的基层工作人员,帮助老年人提前准备好核酸检测需要使用的二维码。

  “您好!我们是来发放抗原检测产品的。”当晚7点多,从泖港镇机关下沉到黄桥村的“大白”志愿者夏沁敲开了村民何春海的家门。何春海一家今年3月初刚刚搬到村民集中居住点的新居,当天何春海与妻子沈道娟,以及他们9岁的孙子在家。孙子正趴在餐桌上写作业。在“大白”的指导下,三人快速完成了信息登记和抗原自测,并将阴性的结果现场反馈。

  “我们这几天都在家里,没有出门。村里的孩子在家里上网课,他们的作业统一用手机发到村里的社区服务站打印,再由志愿者送到家。”何春海说,“儿子、儿媳是镇上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这些天也一直在一线忙防疫,没回家。”

  跟何春海的儿子、儿媳一样,自从上海此轮疫情发生以来,泖港镇的工作人员基本都处于这样的工作节奏,20多天里最多能回家两三趟,拿上换洗衣物,又匆匆赶回工作岗位。从书记、镇长到很多工作人员,已经连续多天吃住在单位,办公室里支着行军床。

  杜劲松说,要慎终如始、坚持不懈地把工作做好。

  泖港镇全域面积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万人,人口老龄化水平约为37%,产业以农业为主。区域情况跟上海中心城区不一样,疫情防控的举措也要因地制宜作出安排。

  杜劲松拿出一个笔记本,说他总结了几条农村社区疫情防控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在于,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不容易聚集;而劣势同样来自地广人稀,除了正规道路,还有很多村道、田埂,不利于卡口防控;同时,农村地区老年人多,防控意识相对薄弱,防疫知识较为缺乏。

  病人就医和物资保障,是疫情防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下沉黄桥村的志愿者夏沁说:“昨天主要为大家发放蔬菜等物资,今天完成了抗原检测筛查,明天还要准备组织做核酸检测。”村镇的疫情防控节奏每天都很紧凑,与病毒“赛跑”每个人都不能松懈。(记者杨金志、王辰阳)

      据新华社上海4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