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世界报道

04版: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美丽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美丽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兴隆镇牛皇村通过打造特色景观等举措,发展“美丽经济”,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多彩旅游打造古城新韵
多彩旅游打造古城新韵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让游客更好地畅游古城。     新华社发(张晓峰摄)
 
改革十年,义乌出口占比从全省1.2%到全国1.6% “世界超市”迈向更高水平开放新路
改革十年,义乌出口占比从全省1.2%到全国1.6%
“世界超市”迈向更高水平开放新路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杭州10月6日电(记者何玲玲、王俊禄、方问禹)10月3日,浙江义乌铁路口岸内,4列满载五金工具、日用百货、玩具等商品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整装待发。这个国庆假期,班列发运计划排得满满当当,预计有27列发运。今年前8个月,“义新欧”累计发运522列,同比增长191.6%。

  义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今年是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第十年,义乌出口占比从全省的1.2%跃升至全国的1.6%。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配套政策完善“生态系统”,当地干群勇于“闯关探路”——集成改革激发了“世界超市”的澎湃动能,推动义乌在国际贸易领域破难攻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路。

  义乌之“勇”:挑起改革重担,成为“世界通道”


  从“义新欧”裹挟的世界风,到“直播村”不熄的长明灯,一踏进义乌,浓郁的商贸气息呼啸而至。每年出入义乌高速、省道的大货车将近600万辆,满载的商品通过海陆空运往世界各地。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试点为支点,义乌先后承担20多项国家级改革及系列省级改革,如全国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针对专业人才在全省首推的聘任制公务员等。今年1月1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条例》正式实施,意味着多项政策制度上升为法规。

  改革十年,义乌商贸取得长足发展,出口规模增长了14倍。从改革起跳的2010年底算起至2019年底,义乌出口占比从浙江省1.2%增至全国1.6%,其中日用消费品出口占全国8%。

  与219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的义乌,虽遭遇中美经贸摩擦直接冲击,但2019年仍实现出口2867.9亿元,同比增长13.7%;今年叠加全球疫情影响,前7个月仍出口1635.3亿元,同比增长2.2%。

  “义乌不仅是市,更形成了强大的场。”义乌市委办主任陈峻峰说,义乌关联全国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2000多万名产业工人,每年支付的来料加工费超过220亿元,链接万亿级商贸实体。

  强大的经济“场”,为国内商贸实体赋能。把“快递小哥”手中的订单累加,2019年,义乌快递业务达到49.9亿件,今年预计突破60亿件。义乌快递业务量与广州并驾领先,成为国内最大规模、最活跃的商贸中心之一。

义乌之“韧”:善于自我革命,激发市场活力


  深夜的义乌市福田街道北下朱村依旧热闹,人车川流不息,主播们正与粉丝热情互动。这个村以“直播带货”为特色,村内有约5000家市场主体,社交电商从业者5万余人。

  虽遭遇全球化逆流,但义乌仍显示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上半年,义乌新设市场主体7.7万户,同比增长22.8%,总数达62.7万户。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通过改革闯关、拥抱变化,义乌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进口出口互动、境内境外连通的发展新局面,抗压能力、迂回空间更加凸显。

  义乌凯越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家纺、餐厨、文具等日用轻工产品出口。今年前7个月,这家企业出口规模达到6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4%。公司董事长徐欣坦言,当地政府和企业在各种风浪中,积累了兴商建市、改革闯关的丰富经验。

  “义乌人以前怕电商、拒绝电商,现在拥抱电商、深耕电商。”走进义乌商城集团新馆区,集团副总经理张奇真表示,电商让义乌人从“坐商”到“行商”,进一步激发实体市场的比较优势,精确挖掘消费市场一手信息,从而提升产品品质、设计研发、产销链条等竞争力。

  义乌发挥市场、物流、产业合作网络优势,将贸易改革与参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山海协作”“东西部扶贫协作”有机结合,与20多个省份的特色产业集群紧密联动,带动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走向全球。

义乌之“惠”:固化改革成果,输出“普惠红包”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让兴商建市见长的义乌再次“迎风挺立”。义乌正继续发扬“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改革经验,再现“莫名其妙”的发展,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得益于改革驱动,义乌一些行之有效的试点成果迅速在全国推广。比如,义乌首创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以“通关快、便利化、免征增值税”等为特征,该方式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已在全国13个重点城市推广。

  在线下,义乌巩固全球最大实体市场地位,商品出口219个国家和地区,汇集约15万种源头商品,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级贸易平台;在线上,内外贸网商密度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并与阿里巴巴共建eWTP全球创新中心。

  2014年开行以来,“义新欧”依托世界“小商品之都”和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港,成为我国运营效益最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中欧班列之一……

  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林毅表示,义乌将进一步发挥小商品贸易特色和优势,以大众贸易数字化、自由化、全球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强化内外联动、促进内外互通,坚定扛起更高水平开放的战略使命。  

 
粮食安全有根基 全面小康有底气
粮食安全有根基 全面小康有底气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秋收之季,喜报又传!继夏粮增产、早稻增产之后,全国秋粮丰收也成定局。这意味着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高位增长,总产量连续6年“十三五”期间全部5年都稳定在13000亿斤的水平上。这对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沉甸甸的丰收来之不易。从年初到年中,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春耕春播受阻,农民工就业压力加大,草地贪夜蛾和非洲蝗虫等重大病虫害“虎视眈眈”,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

  挑战不一般,抗疫抗灾夺丰收的行动更不一般。全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闯过重重关口,我们才迎来这不一般的丰收!

  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面对今年大疫大灾的“大考”,我们更能清晰看到,做好自己的事,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农业丰收,我们做任何事就有底气,就能为我们应对复杂国际形势争取战略主动。这再次证明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自己饭碗的特殊重要性。

  让全国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这样的小康才有基础、有底气。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来看,“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核心指标,其中“不愁吃”是首要指标。粮食和农业丰收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提升了全面小康成色。

  站在“十三五”规划即将完成的历史节点回首既往,我们可以看到,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我国保障粮食稳定发展的政策“组合拳”更加有力,一整套中国特色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已经形成,粮食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供求状况得到改善。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是一大考验,而从中长期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等工作重点抓好抓实抓细。同时,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有效支持国内粮食需求。 (记者董峻)

      新华社北京电

 
特殊之年的丰收答卷 来自国庆假期秋收一线的报告
特殊之年的丰收答卷
来自国庆假期秋收一线的报告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哈尔滨10月6日电(记者王建、周楠、宋晓东)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东北连续台风侵袭,今年的丰收来之不易。

  “十一”国庆假期,适逢秋收,从东北平原到中原大地,再到洞庭湖畔,各地忙秋收,特殊之年的丰收答卷徐徐展开。希望的田野上,五谷丰登,端牢中国人自己饭碗的底气更足。

战“疫”抗灾,丰收来之不易


  黑土地上秋收忙。这几天,黑龙江省富锦市种粮大户柳军力一直在忙着收水稻。“早点收回家就放心了,一变天就影响了收成。”

  柳军力今年种了1000多亩水稻,他说,春耕时受疫情影响,缺人工、缺农资,关键时刻政府开辟绿色通道,化肥送到地头,尽管后期又遭遇三场台风,但今年仍是个丰收年,亩产量达1000多斤。

  受三场台风影响,黑龙江省部分农作物出现倒伏。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兰西镇河口村种粮大户周春波的玉米地里,经过改装后的收割机,正在收获倒伏玉米。“玉米倒伏增加了收割成本,但玉米产量和价格都比去年好。”周春波说。

  走进“中原粮仓”河南省,广袤的田野遍地金黄。在河南省叶县任店镇古路湾村,10台玉米收割机在农田里一字排开,摘棒、剥皮、粉碎秸秆一次完成。古路湾村村民娄林坡种了20多亩玉米,他说,今年的玉米又大又饱满,估计一亩地能产1000多斤,又是一个丰收年。目前,河南省秋作物已收获8000多万亩,超过秋作物播种面积的70%。

  面对严峻挑战,亿万农民辛勤耕耘,换来沉甸甸的收获。近日,湖南省蓝山县塔峰镇种粮大户陈昌军驾驶收割机下田抢收水稻,已抢收近万亩。他说,今年不仅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抗击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丰收尤其来之不易。

挑上“金扁担”,丰收基石稳


  在黑龙江省桦川县新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水稻田里,多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联合社理事长王振宏说,今年合作社采取了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稻田不用经常给水,以根层土壤含水量及土壤表相,确立灌水数量,根系扎得深,不易倒伏。

  “尽管遭遇了三场台风,但我们的倒伏面积比较少,保守估计亩产量也在1200斤。”王振宏说。记者了解到,今年黑龙江省水稻节水控制灌溉面积达到3000万亩。

  伴随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金扁担”,奠定丰收基石。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的8000亩优质花生基地迎来了大面积收获,数台4垄8行的大型无人驾驶农机从仓库开出,按照之前技术人员通过电脑设定的规划路径,精准地开进花生田,起垄收割。

  丰收的农田里,看到的是忙碌的机器,很少看到农民。技术人员岳丹松介绍说,目前这片8000亩的花生田已实现数字作业,无人收割机可以实现24小时收获作业,一台农机一天至少能收700亩。

  “这个秋收来之不易。”在洞庭湖畔,看着长势喜人的晚稻,湖南省汨罗市汨罗镇的种粮大户曾岳华很开心。今年以来,湖南省遭遇20多轮强降雨,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

  “暴雨下个不停,靠简单人工难以应付,我们想办法加强了技术防护,克服了困难。”曾岳华说,沟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再加上农业部门及时组织,大家伙一起抢种补种,最终有大水无大灾。

擦亮“绿色”底色,土地能生“金”


  秋收时节,在河南省延津县小渭村的农田里,玉米棒大芯细、籽粒稠密。这已是小渭村试点使用配方肥的第三年,当地村民说从开始使用绿色配方肥后,化肥施用量和种地成本减少了,而玉米产量和收入反而增加了。

  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近年来,河南省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年施用量已连续3年负增长,有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品质。

  绿色成了农业生产主旋律,全国绿色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已有4.6万个。

  在湖南省蓝山县归雁创业园,种粮大户彭丽娟种植的绿色有机水稻加工成了优质大米。她开通抖音直播推销,并通过淘宝店铺、微信小程序拓展销路,已卖出优质大米1000多包,网络销售额达8万余元。

  在黑龙江省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基地,已开镰收割,一台台鲜艳的收割机点缀在稻田,秸秆粉碎还田。在稻田里,可以看到有一种和黑土地颜色差不多的地膜。

  该合作社理事长姚宏亮介绍说,地膜是玉米淀粉可降解材料做成的,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免除除草剂的使用,保障了水稻的绿色生长环境,种出的有机水稻每斤能卖到10多元。

  粮食安全,更需要品质安全。农业高质量发展将中国人的饭碗装满装精。2019年黑龙江省绿色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今年绿色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将达到8500万亩,“中华粮仓”正成为全国“绿色厨房”。

 
大美中国看活力 来自国庆黄金周的一线观察
大美中国看活力
来自国庆黄金周的一线观察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游客在湖北武汉黄鹤楼景区观看演出(10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游人在北京天坛公园内自拍(10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鲁鹏摄
 
 
游客在河南开封小宋城内品尝小吃(10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嘉南摄
 
 
 
  天涯共此时,家国同欢庆。
 
  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十一”黄金周——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亿万国人共同经历焦虑难安的春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并实现经济复苏。中秋恰逢国庆,流动中国里,无论是回家团圆还是享受“诗和远方”,不少人感慨:家国无恙,今年国庆过出了春节的味道。
 
  这是令世人瞩目的画卷——
 
  金秋的中国,江山如画;忙碌的车间,灯火通明……动起来、忙起来、火起来的中国,呈现强大的经济韧性与活力。
 
动起来的假期
 
流动中国尽显复苏活力


 
  10月1日,武汉东湖宾馆。如茵绿地上,一对新人正在举办婚礼,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见证这幸福一刻。
 
  “武汉已经摆脱阴霾,恢复昔日的美好!”从北京回武汉参加同学婚礼的小眭感慨道。
 
  一切正在回归正常——很多人在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发出这样的感悟。
 
  不少人把这个假期称为“迟来的春节”。因疫情中断的阖家团聚,在中秋团圆的主题下,温情被再度点燃。回家过节或“家庭团聚式出游”,成为温暖的一幕;
 
  更多人在祝福中感慨“家国同庆”。是党中央带领人民英勇抗疫,才有今天的幸福安宁。
 
  长江沿岸,江汉关钟声回荡。
 
  25公里江滩“巨屏”,展现着武汉凤凰涅槃、重现生机的景象;曾作为方舱医院的武汉体育中心假期恢复开放,“微型马拉松”、2020姚基金慈善赛人气爆满;地标建筑黄鹤楼自1985年重建后首次开放夜游,成为携程平台国内景区热度榜的首位……
 
  “登楼远眺,还是那座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还是那条滚滚东流的长江。不同的是,桥上已是车水马龙,江上货船穿行如梭。武汉又回来了!”来自湖北恩施的青年王宇说。
 
  “蓬勃发展的武汉再次充满欢声笑语。”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0月2日以此为题点赞武汉变化。
 
  不止在武汉。随着经济复苏向好,疫情平稳后的第一个大长假,人们以不同方式庆祝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大江南北的中国处处是盛景——
 
  首都北京,10月1日清晨,天安门广场18米高的巨型“祝福祖国”花篮旁,来自五湖四海的9万多名群众观看升国旗仪式,共迎新中国71岁华诞;
 
  湖南长沙,10月2日上午,橘子洲头、岳麓书院,国旗挥舞,歌声嘹亮,4000多名群众以一场“我的祖国”快闪活动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祝福;
 
  广东广州,全国首个覆盖5G网络的北京路步行街,历时两年改造焕发新颜,国庆假期亮相首日便吸引40多万人次游客……
 
  今年国庆、中秋8天假期,全国接待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达5.5亿人次。10月1日当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总量6586.23万人次,其中铁路以1509万人次创疫情发生以来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
 
  截至4日,全国已接待国内游客4.2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20.2亿元。《阿里巴巴2020“十一”假期消费出行趋势报告》显示,家庭出游成为假期主流,购买3人(含)以上机票的人数比端午涨了160%;影院也火起来,《我和我的家乡》等电影备受欢迎,国庆档票房已超30亿元。
 
  黄金周,历来是观察中国经济的窗口。
 
  “这是迄今为止表明中国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的最明确信号。”关注今年中国国庆假期,美国《纽约时报》如此评价。
 
忙起来的假期
 
创新中国展示前行动力


 
  不一样的黄金周,忙碌的假期,收获的季节。
 
  当交通、旅游等行业人员因如潮的游客忙碌不停时,很多假期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也为新订单、新任务加班加点,开足马力。
 
  5日,广州萝岗云埔工业区。广州市联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热火朝天的加班生产成为别样的节日氛围。
  “这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忙的一个国庆假期,现在的订单已排到明年2月。”该公司副董事长谭治铭说。
 
  这家全球化的床垫和软装家具设备制造企业,六成产品销往海外。疫情期间公司产能一度降至30%,但从5月份开始订单强劲恢复,到7月底,订单额已超去年全年营收额,8、9月的订单更是同比翻了一番。
 
  强劲逆势增长的订单,源于企业对创新的坚守。
 
  谭治铭说,公司聚焦未来5到10年的市场需求,从源头与客户共同研发,不仅扩大了市场,还增强了公司和客户的黏度,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近两年公司年营销额都保持了20%以上的高增长,今年预计增长也将超过20%。
 
  这个假期,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总监唐世彪一直“泡”在实验室。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客户要求高、时间紧,研发任务重。”唐世彪说,从“产业无人区”出发的量子通信,如何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真正走向用户端,是企业研发投入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合计3073.38万元,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46.15%。
 
  两个机房,170多台高性能交换器,24小时不停地高速运转……正在假期值班的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运维部门负责人姚胜,早已习惯散热风扇工作时的“嗡嗡”声。
 
  中科类脑公司联合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搭建了类脑智能开放平台,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训练模型的环境,平台使用者络绎不绝。此外,该公司聚焦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智能化需求,研发生产了多款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软硬件产品,目前已在多个城市落地。
 
  “2019年,企业营收比2018年增加了十几倍,期待今年能破亿元。”公司董事长刘海峰说。
 
  从灯火通明的车间,到日新月异的大数据平台……透过国庆假期这扇窗,世界看到一个忙起来的中国正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只争朝夕,努力奔跑。
 
  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至8月货物出口累计增速3个指标实现年内首次转正,9月份制造业PMI升至51.5%……
 
  以创新为动力,持续复苏的中国经济,给世界注入信心和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预测,中国有望成为今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火起来的假期
 
奋进中国书写美好未来


 
  10月3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基诺山寨景区,一阵阵打铁声从围观的人群里传出来。人群中心,65岁的基诺族老人普者身穿民族服饰,白须挂唇,腰杆笔挺,一手握铁锤,一手钳住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手臂起落间,铿锵有声,火星四射。
 
  依托家门口的扶贫旅游景区,位于大山里的基诺山寨吃上了“生态饭”和“旅游饭”。有一门打铁手艺的普者也在景区有了新工作。
 
  旅游带来的客流和资金,为当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国庆期间,云南西双版纳、怒江、临沧等地的山货在线上线下迎来销售高峰。在电商平台上,一款来自云南大山深处的“七彩野地花生”颇受消费者欢迎。
 
  到乡村去,成为今年国庆假期的旅游新时尚。
 
  国庆前夕,文化和旅游部整合全国乡村旅游资源,集中向社会推出300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据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疫情影响,游客越来越倾向于慢节奏、短周期、近距离的出游方式。相比城市、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的传统目的地,亲近自然、出行便捷、绿色时尚的乡村旅游日益受到青睐。
 
  金秋时节,位于河北承德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层林尽染,美景如画,不少游客自驾前来感受秋日的视觉盛宴。
 
  “从风沙漫卷,到天蓝地绿,就想来看看塞罕坝的巨变,感受绿色中国的魅力。”来自北京的刘女士说。
 
  去东北感受大粮仓丰收的喜悦,看黔桂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焕发新颜,沿青藏铁路探寻“世界屋脊”……
 
  今年国庆假期,“坐着高铁看中国”也带着人们行在画卷里,看江山大美,向世界展现奋进中国的美好未来。
 
  家国天下,共此光华。
 
  此时的中国,已发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攻,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超长假期,看大美中国,感澎湃活力,盼光明前景,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国庆。(记者刘红霞、吴涛、汪奥娜、严勇、余俊杰、荆淮侨)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现代金融体系逐步健全
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  现代金融体系逐步健全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吴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十三五”时期,中国金融改革着力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为“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金融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学生逐步返校,文具销售大幅增长,江苏学泰印务有限公司的车间重现一派繁忙景象,企业订单源源不断。“这些订单能够顺利生产,多亏建行7月为我们提供了1000万元的贷款支持。更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建行还主动下调了贷款利率,降幅超过20%,一年可帮我们节约利息费用约12万元。”企业负责人陈志润说。
 
  今年以来,在政策引导下,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今年1月至7月,全国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93%,较去年全年利率水平下降0.77个百分点。
 
  这背后离不开金融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去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并将LPR作为各银行新发放贷款的主要参考,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今年8月底,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顺利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看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地增加机构、增加贷款、增加产品,而是资源配置方式的重新调整,提升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
 
  “十三五”期间,我国信贷规模合理增长,直接融资也显著增加,金融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正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相互补充、功能完整的现代金融体系。
 
  8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7.5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78.2%;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112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目前我国沪深两市已经有超过4000家上市公司,A股市值规模全球第二……
 
  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金融“活水”被引向实体经济,配置到更有效率、更具创新性、更加绿色的地方,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水平稳步提升。
 
守住风险前提下加速金融机构改革


 
  目前,我国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000多家,其中99%是中小银行。它们扎根基层,天生具有普惠性质。但个别中小银行盲目扩张、偏离主业、股东结构复杂等问题突出,如何化解风险引发普遍关注。
 
  今年5月,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宣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出台了《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已找准定位,回归“支农支小”本源,依据自身优势深耕地方,迎来发展新天地。
 
  推进中小银行深化改革是我国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一步。人民银行相关人士介绍,“十三五”期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加快战略转型,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深化改革方案得到积极落实,中小银行稳健经营能力进一步提升,民营银行实现常态化设立和稳妥有序发展……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在金融改革举措的引导下,金融业普遍注重创新发展,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市场层次,这也要求建立健全与各项创新相匹配的风险管控能力。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双轮驱动,正共同推动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加速前进。“十三五”期间,金融部门不断优化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新框架,完善问题金融机构市场化处置和退出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际,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影子银行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治理,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等涉众金融风险得到了全面治理。
 
高层次开放型金融体系初步形成


 
  日前,中国证监会等三部门发文,进一步便利外资投资境内资本市场,针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境内进行证券期货投资,降低了准入门槛,扩大了投资范围。
 
  这只是近年来我国持续扩大金融开放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取得实质性突破:彻底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企业征信评级、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给予外资国民待遇……
 
  与此同时,我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16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央行发布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人民币已成为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八大外汇交易货币。
 
  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随着稳步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高层次开放型金融体系初步形成。中国正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升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影响力,大力推动区域金融合作。
 
  在“十三五”收官之际,金融领域不仅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还在人民银行牵头下启动了“十四五”金融改革发展规划起草工作。展望“十四五”,人们对未来金融改革新举措充满期待,一个更为健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正迎面而来。
 
胡春华在贵州督导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胡春华在贵州督导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贵阳10月6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近日在贵州督导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贵州省黔南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胡春华先后来到贵定县、都匀市、三都县、平塘县、罗甸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兴仁市、晴隆县和兴义市,深入到水族、毛南族、布依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村寨,实地考察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和群众生产生活等情况。

  胡春华指出,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强化兜底保障,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要切实巩固成果,加强监测工作,及时对返贫致贫人口采取有效帮扶措施。要因地制宜,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要积极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民族地区发展。

  在贵州期间,胡春华还考察了秋季农业生产工作。他强调,要做好秋收各项工作,维护粮食正常收购秩序,同时积极安排好秋冬种工作,为明年粮食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穿越“喀斯特”的高铁
穿越“喀斯特”的高铁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贵阳10月6日电(记者齐健、吴涛)搭乘地铁抵达广州南站,换乘贵广高铁动车组,经过最快4小时旅程抵达贵阳北站,再在大厅换乘地铁,你可能会有种一直在坐地铁的错觉。这是因为,全长857公里、穿越壮丽的喀斯特景观带的贵广高铁,有一半旅程在“地下”。

  2014年末贯通的贵广高铁,全线隧道长464公里、238座,穿越270多个溶洞,地下工程有一半在施工难度极高的岩溶发育地区,建成时曾被誉为“超级地铁”。

坐着“超级地铁”上高原


  乘坐贵广线的旅客不难发现,与广州高楼林立的闹市区相比,动车组钻出隧道后窗外的风景大不相同:在桂林阳朔段,列车一边是漓江风景名胜区,一边是阳朔国家森林公园;等进入贵州段,让人遗忘喧嚣的苗乡侗寨不时跃入眼帘,连片的吊脚楼和梯田从列车两边“掠过”……据悉,贵广线沿线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地等近20个。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都匀东站下车时,高铁已身处平均海拔千米左右的喀斯特高原。都匀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服务中心负责人程燕说,贵广高铁是贵州境内第一条高铁,自它开通以来,从广东来的游客和客商逐年增多,都匀东站所在的经济开发区也同步快速发展起来。

  高铁穿越喀斯特地质地区,让贵阳至广州列车运行时间由21小时缩短到4-5小时,交通成本大大降低。沿线的民族风情、自然山水和现代时尚被高铁串联起来,贵阳、桂林、贺州、肇庆、广州等沿线城市纷纷组建旅游联盟,带动旅游业显著增长。

  从2016年底广州市首启“百企千团十万广东人游贵州”,到今年7月重启“百万老广游贵州”活动,每年广东省到黔南州的过夜游客超30万人次。今年10月1日至4日,贵州省接待游客2709.95万人次,其中铁路进出的旅客是民航的3倍多。

  已开园试运行的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主会场——都匀绿博园离都匀东站仅10分钟车程。据都匀绿博园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这届盛会即将登上喀斯特高原,以“绿水青山新画卷、生态文明新标杆”为主题,展现喀斯特山与水、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都匀绿博园56个展园中就有“中国铁路”展园,采用高铁“八纵八横”浮雕,微缩的边坡绿化、生态保护、西南铁路生态景观中,穿插着复兴号动车模型和铁路模型、雕塑小品,展示了中国铁路在路网建设以及高速、重载、高原铁路等方面取得的绿色发展成就。

连通大西南的“经济走廊”


  高铁穿越喀斯特地质地区,不仅让数以千万计的贵州、广西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人员有了新集散通道,还吸引大量东部客商“闻高铁而动”。不少贫困县搭上“脱贫专列”——从制造业到旅游景区开发、旅游城镇建设、温泉度假酒店等服务业,数百亿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带动了沿海资源向内陆纵深转移配置。

  张贵从贵州大山里走出去,在广州市江南果蔬批发市场做了15年蔬菜批发生意。今年国庆节,他乘坐高铁到黔东南考察新的蔬菜基地顺便度假。自贵广高铁开通以来,他往返于贵州和广东的频率,从原来每年两三次提高到至少每月一次。

  高铁开通前,张贵曾尝试从贵州寻找货源,但受限于交通条件没成功。高铁开通后至今,张贵已在贵州谈成10多个合作基地。如今,在“黔货出山”等政策的扶持下,高品质蔬菜源源不断地从贵州运抵广州,摆上了珠三角地区市民的餐桌。

  贵广高铁开通后,成为连接大西南和珠三角的重要经济走廊。在贵阳北站东西两侧,中国“数谷”贵阳与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唱响“双城记”,腾讯、华为等总部在深圳的企业不约而同把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等产业布局到这里。贵阳市、贵安新区作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正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之举,融合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大家期盼已久的安宁生活终于回来了” 市民见证香港国安法实施近百日成效
“大家期盼已久的安宁生活终于回来了”
市民见证香港国安法实施近百日成效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香港10月6日电(记者刘明洋、丁梓懿、朱宇轩)国庆中秋双节之后的周末,香港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铜锣湾街头人流熙攘,商铺正常营业。随着香港新冠肺炎疫情的缓和,不少香港市民选择假日出门逛街购物,抑或与家人朋友相约餐厅小聚。具有香港鲜明城市印记的红色的士、双层巴士和有轨电车驶过街市。香港国安法实施百日之际,往日那个繁华祥和的铜锣湾又重新回到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中。

  “这是久违的安宁。去年6月‘修例风波’开始以来,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就游行示威不断。位于暴乱重灾区铜锣湾和旺角的店铺,通常只能营业几个钟头就不得不关门避祸,搞得店员和行人个个惶恐不安。”从事百货零售业已经二三十年的蔡宗建对“黑暴”重创香港零售业的情况记忆犹新,“‘黑暴’肆虐之时,游客望而却步,普通市民连门都不敢出,更别说上街消费了,甚至还有店铺被暴徒打砸。当时香港市场的景气被暴乱人为地搞差了。”

  “‘修例风波’时,普通市民最大的感受就是,多数人没有了人身和言论自由,出门、讲话都要很小心,人与人之间也因观点不同产生隔阂。”蔡宗建告诉记者,经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大多数市民都盼望香港能尽快重回正轨。

  令蔡宗建感到庆幸的是,这场“人祸”在香港国安法出台实施后终于得以终结。“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社会氛围好了很多,大家期盼已久的安宁生活终于回来了,做生意、上班、逛街都不用再担惊受怕。”蔡宗建表示,虽然今年因为疫情封关失去了很多游客光顾,对香港零售业打击不小,但好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社会重回正轨,本地市民的消费意欲恢复正常,没有出现雪上加霜的情况。

  郭德英在市井生活气息浓郁的深水埗经营着日式牛肉饭铺位,她对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社会形势转稳趋好同样有着切身体验。“香港国安法实施这段时间以来,明显感受到社会气氛好转,我们做生意更加安心了,普通市民可以放心安全地外出了。随着疫情逐渐受控,现在市面也慢慢热闹起来。”她说。

  去年“修例风波”期间,激进示威者一度占领香港国际机场并在机场施暴。曾经当过空姐的郭德英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幕感到心痛和愤怒,她在网络上仗义执言,反对暴徒的野蛮行径,却因此招致示威者的记恨,不断受到滋扰甚至恐吓。

  “为什么去年‘黑暴’那么猖狂?就是因为香港缺少一部像国安法这样有震慑力的法律,导致没法有效保护国家和我们普通市民的安全。”郭德英告诉记者,自己一直盼望香港能出台可有效止暴制乱、恢复社会秩序的法律,当得知国家出手制定香港国安法时,她十分兴奋。

  现在除了经营一间饮食铺位,郭德英还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拍摄各种短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上,传递爱国爱港的正能量。记者在商场见到,光顾郭德英铺位的食客络绎不绝,其中不少人都是慕名而来,他们对郭德英敢于表达正义之声的勇气纷纷竖起大拇指,并同她合影留念。

  香港国安法出台前,每逢节假日,有时甚至是在工作日,“黑暴”分子总会不时在各处组织非法示威或进行捣乱破坏,让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蒙上阴影。家住元朗的林慧明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她和家人出门前要密切留意新闻报道和公共交通状况,因为暴乱分子经常四处堵路、瘫痪交通,不仅无端阻挠市民日常的通勤、社交及生活,还暴力欺凌与其意见不合的路人,大多数市民的日子都过得提心吊胆。

  如今,林慧明及其家人出门前再也不用如此担忧了。她告诉记者,香港国安法实施近百天,威力已经显现,少数乱港分子仓皇出逃,害群之马明显被震慑,暴徒不敢再制造动乱,交通、市面都恢复了往日的顺畅热闹,民众也能安心地工作和生活了。

  除了打砸破坏、恐吓市民,“黑暴”势力还曾编造大量歪曲事实、抹黑特区政府的谣言,并在社区、街道涂鸦及张贴起所谓“连侬墙”。记者近日走访港岛多区发现,在香港国安法生效约百天后,充斥着反中乱港内容的“连侬墙”基本消失了,一些具有“港独”含义或者支持暴乱的海报也被拆下。“现在街面、社区都变得清朗起来,走在外面,人的心情都轻松愉快了许多。”香港青年丁政凯告诉记者。

  由于反中乱港势力的极力抹黑与污蔑,起初一些市民对出台香港国安法难免有些忧虑。“只要你不去搞分裂、搞破坏,奉公守法,根本无须惧怕。”丁政凯表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身边很多人都发现原来的担心是多余的。事实证明,香港国安法震慑打击的是“黑暴”,保护了绝大多数市民的自由和权利。

  谈及对今后的期待,多位受访市民表示,希望有关部门继续严正执法,对一小撮始终想搞乱和“揽炒”香港的顽固分子要坚决打击,绝不能手软。大家相信,在香港国安法的护佑下,香港一定能够重整旗鼓、重新出发。

 
山西吉林两省政府负责人被约谈
山西吉林两省政府负责人被约谈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6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当日,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试行)》,国务院安委会分别约谈山西省人民政府、吉林省人民政府负责人。

  约谈指出,今年以来,山西省接连发生临汾襄汾“8·29”农村饭店重大坍塌事故、太原“10·1”景区冰雕馆重大火灾事故,分别造成29人遇难和13人遇难。截至目前,今年山西全省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排全国第一,近年来还接连发生森林火灾、山体滑坡等多起灾害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吉林省松原市连续发生“4·15”和“10·4”两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分别造成12人遇难和18人遇难。截至目前,今年吉林省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占到全国的一半。

  约谈要求,两省就今年以来连续发生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进一步从思想上、责任上、执法上和担当精神上,深刻剖析原因、总结教训,结合事故调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坚决防止重蹈覆辙。

 
假日经济凸显中国市场优势与发展动能
假日经济凸显中国市场优势与发展动能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王嘉伟)今年中国“十一”黄金周掀起的假日消费热潮,受到世界关注。“人们坐上火车,前往古老的寺庙,做着许多其他国家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这是中国从疫情中恢复的明确信号。”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日前刊文说。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成功控制疫情,是中国人得以在黄金周放心出行消费的大前提。与此同时,假日消费热潮也凸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释放的发展动能。

假日经济助力消费复苏


  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正重新成为中国人的假期“标配”。观察人士认为,“十一”黄金周集中释放了被疫情压抑的消费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经济持续复苏。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说,中国“十一”长假的消费红利将带动服务业复苏,促进经济更平衡发展,特别是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旅游、餐饮等行业将得到较好补偿。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表示,中国消费已经开始复苏,8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受黄金周期间“报复性消费”等因素刺激,零售业有望加速复苏。

  疫情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倒逼一些行业转型升级。德国开元周游集团中国区总经理丁佳表示,疫情得到控制后,重新恢复经营的景区景点、酒店民宿等分别在业态和服务质量上做了相应调整和提升,让民众出行更舒心、放心。

假日经济凸显市场优势


  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旅游业首当其冲。而“十一”黄金周第一天,中国共接待国内游客0.9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3.8%;实现旅游收入766.5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8.9%。中国国内游的火热场景令海外同行艳羡。

  航空运输也是遭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而“十一”黄金周,中国国内航班量、客运量、客运收入等指标显著提升。“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国庆假期乘坐飞机出行,让中国航空公司在摆脱疫情、恢复常态上处于领先位置。”彭博新闻社网站刊文说。

  从旅游、航空运输到餐饮、娱乐、健身等行业,黄金周的繁荣景象背后,依托的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的需求潜力。“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中国作为消费市场的魅力正不断增强。”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如此评价。

假日经济折射发展动能


  黄金周期间,多地发放惠民消费券,刺激消费需求;多家大型电商平台推出节庆消费券等促销活动;部分通信运营商大规模发放5G消费券……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努力抓住黄金周契机,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频频出招。

  观察人士认为,假日经济的蓬勃发展折射出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释放的发展动能。当前,中国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

  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新兴市场部部长韩载振表示,假日经济的繁荣是中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体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促进假日经济能够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活力。

  顾清扬认为,中国国内消费增加会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增加世界需求总量,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参与记者:朱晟、蔡蜀亚、陆睿、胡晓光、孙晓玲)

 
中国代表二十六国在联大批评美西方国家侵犯人权
中国代表26国在联大批评美西方国家侵犯人权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联合国10月5日电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5日在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一般性辩论中,代表安哥拉、安提瓜和巴布达、白俄罗斯、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中国、古巴、朝鲜、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伊朗、老挝、缅甸、纳米比亚、尼加拉瓜、巴基斯坦、巴勒斯坦、俄罗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南苏丹、苏丹、苏里南、叙利亚、委内瑞拉、津巴布韦等26个国家发言,批评美西方国家侵犯人权,强调应立即彻底取消单边强制措施,并对系统性种族歧视表示严重关切。
 
  张军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对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影响。应对疫情并实现恢复需要全球团结和国际合作。然而,我们看到单边强制措施仍在实施。这些措施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国际法、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单边强制措施对人权造成不可否认的影响,有碍充分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有损受影响国家民众的福祉,尤其是妇女、青少年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单边强制措施损害健康权,阻碍人们获得药物、医疗技术、设备及物资。这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尤其突出。联合国高级官员和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这些措施的严重负面影响。
 
  张军说,在此方面,我们欢迎联合国秘书长2020年3月26日关于取消削弱各国应对新冠疫情能力制裁的呼吁,以及联合国人权高专3月23日关于减轻或暂停对卫生部门和人权产生不利影响制裁的声明。我们还重申“77国集团和中国”关于呼吁采取紧急和有效措施消除对发展中国家使用单边强制经济措施的声明,以及不结盟运动关于谴责并敦促取消单边强制措施的宣言,以确保各国有效应对新冠疫情。
 
  张军说,我们也欢迎联合国大会近期通过的《全面协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决议。该决议强烈敦促各国不颁布、不实施任何不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单边经济、金融或贸易措施。我们注意到单边强制措施对人权的负面影响问题特别报告员、人权理事会其他特别程序和相关人权条约机构在这一问题上的工作。我们期待他们对该问题做进一步阐述。借此机会,我们呼吁立即彻底取消单边强制措施,确保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全面、有效和高效应对新冠疫情。全球团结和国际合作是抗击和战胜新冠疫情的最有力武器。
 
  张军说,在《德班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近20年后,弗洛伊德死亡和布莱克遭枪击等事件仍在发生,弱势群体继续因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遭受痛苦,甚至丧命。这些事件反映了长期存在、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警察暴力和社会不平等。在一些国家,少数族裔特别是非洲人后裔在疫情期间死亡率远远高于其所占人口比例。
 
  张军说,我们也对有关国家移民拘留中心中移民的健康状况深表关切,这是当代形式种族歧视的反映。
 
  张军说,我们欢迎人权理事会通过《防止执法人员过度使用武力和其他侵犯人权行为,促进和保护非洲人和非洲人后裔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决议,呼吁该决议得到全面落实。
 
  单边强制措施通常指一个国家为迫使另一国家改变政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如以禁运形式的贸易制裁、切断国家间的金融和投资流动等。单边强制措施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违反国际法,严重阻碍受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卫生能力,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其消极影响进一步引发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和人权高专都呼吁取消削弱各国应对新冠疫情能力的制裁,多国领导人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也都呼吁解除单边强制措施。
 
解读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他们“看到”了黑洞
解读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他们“看到”了黑洞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10月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新华社发(魏学超摄)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罗国芳)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位获奖者,因为“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奇异的现象之一——黑洞”。

  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证明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直接产物。德国科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和美国科学家安德烈娅·盖兹则发现,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看不见的、质量极大的天体控制着周边恒星的轨道,目前对这个天体的唯一解释就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颠覆了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概念。他的方程式预言了黑洞的存在:大质量的天体会使空间弯曲、时间减慢,一个超大质量的天体甚至能吞噬光线,从而形成一片“绝对黑暗”的空间,这就是黑洞。值得一提的是,爱因斯坦本人并不相信黑洞真的可以存在。

  然而,在爱因斯坦去世10年后,彭罗斯用巧妙的数学方法论证了黑洞可以形成,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在黑洞的核心隐藏着一个奇点,它的时空曲率无穷大,密度也趋于无限大。一旦物质开始坍缩,就没有什么能阻止坍缩的继续,所有物质只能沿一个方向走向奇点。这是一条通往时间尽头的“单行道”。

  彭罗斯这篇开创性的论文发表于1965年1月,至今仍被认为是自爱因斯坦以来对广义相对论最重要的贡献。现在,黑洞的中心存在奇点已成为科学界的普遍认识。

  黑洞引力非常强大,甚至连光线也无法逃逸,没有光线射出的边界称为“事件视界”。直接窥视黑洞是不可能的——黑洞所有的秘密都藏在它的事件视界内。但是,星星为孜孜以求的科学家们指明了方向。

  利用恒星的轨道作为向导,根策尔和盖兹提出了迄今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银河系中心隐藏着一个看不见的超大质量天体。

  100年前,美国天文学家哈洛·沙普利首先确定了银河系的中心,即射手座(又称人马座)方向。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更大、更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出现,科学家们才得以对银河系中心进行更系统的研究。

  根策尔和盖兹分别领导一个研究小组,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直试图透过尘埃云观测银河系中央一个名为“射手座A*”的区域。根策尔小组最初使用位于智利的新技术望远镜(NTT),而后使用位于智利帕拉纳尔山上的甚大望远镜(VLT)。而盖兹小组则使用位于美国夏威夷冒纳凯阿山上的凯克天文台。

  近30年来,根策尔和盖兹的团队不断完善观测技术,追踪观测区域内众多恒星中一批最亮恒星的运动轨迹。其中一颗恒星在不到16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围绕星系中心的完整运行,科学家们得以绘制出它的完整轨道。

  两个研究团队在数十年如一日的观测后得出一致结论: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质量非常大且看不见的天体,在不超过太阳系的空间中聚集了约400万个太阳的质量,使周边恒星急速旋转。对这个看不见的天体,目前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它是一个黑洞。

  2019年4月10日,由全球8台射电望远镜组合而成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拍摄到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被拍到的这个黑洞位于一个名为M87的星系中央,其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在不久的将来,银河系中央的黑洞“真容”可能也会显露。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主席戴维·哈维兰德在颁奖仪式上表示,今年获奖者们的发现为研究致密和超大质量天体开辟了新天地。但这些奇特的物体仍然提出了许多有待进一步解答的问题,并激发未来的研究。他说:“不仅有关于它们内部结构的问题,还有关于如何在紧邻黑洞的极端条件下测试我们的引力理论的问题。”

 
数说诺贝尔物理学奖
数说诺贝尔物理学奖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颁发一百多次。宏观至宇宙探索,微观至原子结构,都是物理学奖得主们的研究领域。回顾过去颁发的这个奖项,能发现不少有趣的数字。

  113次:自1901年首次颁奖至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已颁发113次。因战争等原因,有6个年份未颁奖,分别为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首名获奖者是发现X射线的物理学家伦琴,其他获奖者还包括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玛丽·居里)、玻尔等。

  1对夫妻:在物理学奖历史上,曾有一对夫妻同时获奖,即人们所熟知的居里夫妇。玛丽·居里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有意思的是,居里夫妇的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与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1935年同获诺贝尔化学奖。

  2次获奖:截至2019年,共有213人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约翰·巴丁在1956年和1972年两次摘走物理学奖,因此实际获奖人数为212人。玛丽·居里也曾两次获诺奖,但奖项不同,1903年获物理学奖,1911年获化学奖。

  3名女性:历史上仅有3名女性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除玛丽·居里外,另两人分别是1963年因原子核研究获奖的玛丽亚·格佩特-梅耶,以及2018年因在激光物理学领域作出突破性贡献而获奖的唐娜·斯特里克兰。

  4对父子:父子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共有4对,其中威廉·布拉格与劳伦斯·布拉格于1915年同时获奖,其他三对父子不是同年获奖。

  25岁与96岁:截至2019年,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1915年获奖的劳伦斯·布拉格,时年25岁。最年长的获奖者为阿瑟·阿什金,2018年获奖时已96岁。

  47次独享:诺贝尔奖的某一奖项可以同时授予两项成就以及最多三名获奖者。截至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有47次由一人独得,32次由两人共享,34次由三人分享。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出院返回白宫
美国总统特朗普出院返回白宫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华盛顿10月5日电(记者邓仙来、孙丁)正在接受新冠治疗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于美国东部时间5日傍晚离开位于马里兰州的沃尔特·里德国家军事医疗中心并返回白宫,其医疗团队说,他尚未痊愈。

  现场视频画面显示,特朗普穿着西服、戴着口罩走出医院大门,乘车前往总统专用直升机并登机。抵达目的地后,特朗普在白宫阳台上摘下口罩,接受媒体拍照。

  白宫医生肖恩·康利在5日下午的病情通报会上说,特朗普虽尚未痊愈,但他达到出院标准,他将在回到白宫后接受全天候医疗护理。

  临出院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说,他将“很快”参加竞选活动。特朗普竞选团队2日曾发表声明说,涉及他参与的竞选活动都将转为线上或推迟举行。

  根据白宫发布的特朗普病情备忘录及白宫医疗团队在历次病情通报会上的介绍,自感染病毒以来,特朗普曾感到疲劳,并出现轻微咳嗽、鼻塞、发烧、血氧浓度下降等症状,但其病情持续改善。

  特朗普顾问霍普·希克斯1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后,作为希克斯密切接触者的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接受检测,结果均呈阳性。2日傍晚,特朗普被送往沃尔特·里德国家军事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特朗普感染新冠病毒后,多名政府官员及特朗普身边人士相继确诊。

 
黄连苦 蜂蜜甜旅游乐 重庆南川区庙坝村脱贫致富记
 
黄连苦蜂蜜甜旅游乐
重庆南川区庙坝村脱贫致富记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柯高阳、刘敏
 

 
  今年国庆期间,重庆市南川区庙坝村的村民何代云没有闲着,一连几天和妻子扎进10多亩黄连地里除草劳作。“黄连很苦,但收益还是很甜的,一亩至少能挣四五千元。”
 
  庙坝村位于重庆金佛山东麓,平均海拔1400米,是南川区位置最偏远的村落之一。仅仅在十多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村民们挂在嘴边的真实写照。而在2015年,庙坝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近五年更是实现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两番。
 
  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宋建峰说,这要归功于黄连、蜂蜜和乡村旅游:“全靠这‘苦、甜、游’三大产业,不仅让村民摆脱贫困,日子还越过越甜。”
 
黄连带走“苦日子”


 
  庙坝村几乎没有良田,但是丰富的森林植被和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黄连种植。
 
  “我从小就跟着父亲种黄连,已经种了40多年。”何代云说,这么多年对黄连“不离不弃”,不仅仅是对这个祖传产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它让村民日子越过越甜。靠着种黄连,他家在2015年就脱了贫,还成为全村致富示范户。
 
  “不喜存钱,爱存黄连。”何代云告诉记者,黄连是村民的“绿色银行”,庙坝村几乎家家户户贮存黄连,这既是村民应对市场的法宝,更是他们的生财之道。市场行情好,就当年卖掉,行情不好,他们就把黄连贮存起来,等到价格上涨后再卖,最高时能卖到60到70元一斤。
 
  为了帮助村民们进一步发展黄连产业,庙坝村集体投入资金购买了10台大型黄连烘烤机,还为种植户们发放肥料。宋建峰说,在这些政策鼓励下,今年庙坝村的黄连种植规模扩大到1500亩,预计今年全村黄连户均收入将突破3万元。
 
蜂蜜酿出“甜生活”


 
  粉刷房屋外墙、申报蜂蜜品牌……庙坝村中蜂养殖大户何仕华最近正忙着准备“摇蜜节”,以吸引更多游客来体验摇蜜,购买蜂蜜。
 
  何仕华家今年养蜂400多群,预计产蜜2吨以上,蜂蜜产量比去年大幅度增加。“去年,我只搞了一次摇蜜节,当天就卖出去400多斤蜂蜜,今年准备再增加一次。”何仕华说。去年,他家仅蜂蜜收入就超过40万元,着实尝到了养蜂的甜头。
 
  庙坝村海拔高、空气好、植被好、蜜源好,产出的蜂蜜品质高。现在,庙坝村的蜂蜜卖到120—150元/斤,养蜂成为当地村民另一重要收入来源。
 
  宋建峰告诉记者,庙坝村村委会今年注册了蜂蜜公共品牌,免费给村民使用。原本零散出售的蜂蜜有了统一标识、包装和质量标准,庙坝村的蜂蜜卖出了更高价:“去年我们全村蜂蜜产量1万4千多斤,预计今年的产值还会大幅度提高。”
 
旅游乐出“好钱景”


 
  今年夏天,庙坝村党支部书记程坤祥家扩建的4层小楼农家乐刚竣工,就迎来了一拨避暑游客。“这里环境好,又凉快,我们已经是第四年来这里避暑。”来自重庆主城的欧帮珍老人说,她喜欢上了这里,每年夏天带着老伴和孙子,一住就是两三个月。
 
  “我们村毗邻山王坪景区,夏季气温只有20多度,纳凉避暑最好不过。”程坤祥说,一到夏天,庙坝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住满了,程坤祥家的农家乐也越来越“不够用”。今年,程坤祥下定决心扩大农家乐的规模,一口气向银行借了60万元的贷款,再加上家里原本的20多万元积蓄,修建了这栋4层的小楼。
 
  不远处,村民程小敏家也住着几位避暑游客。“今年天不热,游客不多,往年这时是避暑旺季,一天都要推掉十几个订房订餐的电话,如果要订周末的房间,起码要提前一周预订。”
 
  游客的到来,让庙坝人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原本漫山遍野生长的竹笋、村民放养的鸡鸭、种植的高山蔬菜,如今纷纷变身“爆款”土特产,成为装进游客汽车后备厢的特色旅游产品,给村民又添了一笔收入。
 
  “如今庙坝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宋建峰说,大部分农户在城里或镇上购买了商品房,还有不少村民开上了小汽车:“这条绿色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的路子,我们真的走对了!”
 
脱贫路上“跑”出幸福生活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脱贫调查
脱贫路上“跑”出幸福生活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脱贫调查

( 2020-10-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现在的石柱县华溪村村貌。摄于2020年5月。   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脱贫前的石柱县华溪村道路。摄于2011年6月。   新华社发
 
石柱县华溪村村民在承包的黄精田中劳作。摄于2020年5月。 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位于石柱县华溪村的中益乡小学全貌。摄于2020年4月。  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特约调研组
 

 
  华溪村,位于重庆石柱县,平均海拔1000多米,山高林密,谷深坡陡,土地贫瘠,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典型的贫困村。过去,村民一年到头只能在“巴掌田”、“鸡窝地”里刨食,收入很低、生活很苦。2014年,全村381户1219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9户225人,贫困发生率18.5%。
 
  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不顾山高路远,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华溪村,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鼓励大家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近日,我们走进大山深处的这个小村庄,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扶贫车间,亲眼见证了条条新路盘山梁、通组到户宽又畅,良田池塘相辉映、产业基地务工忙,户户住上安稳房、房前屋后百花香的山乡蝶变,亲身感受了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拼搏奋进,向着美好生活努力奔跑的火热之情和奋斗精神。
 
生活在奔跑中提质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村民们的生活大变样。2019年,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11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多。如今,乡亲们的生活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吃得更健康,穿得更体面。过去,村民们吃的是苞谷饭,喝的是红苕汤,穿的是旧衣烂衫。如今,村民们不但能填饱肚子吃上肉,而且开始注意饮食健康。穿新衣早已不稀罕,大家更注重衣着的整洁和体面。总书记亲切看望过的马培清老人笑着对我们说:“现在吃不愁、穿不愁,就希望身体好、心情好,安安心心度晚年。”
 
  校园换新颜,书声满山乡。总书记考察位于华溪村的中益乡小学时,学校的综合楼、宿舍楼还在施工,食堂也很小很挤。如今,综合楼、宿舍楼已经落成使用,学校还扩建了食堂,新铺了塑胶操场。离校较远的43名学生全部住进了明亮的新宿舍。村里的孩子们过去走不出大山沟,现在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有的到过重庆市区,有的还去了北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集中防控期间,孩子们在家上起了网课,实现了“停课不停学”。曾经向总书记表态要扎根乡村的马影翠老师说:“现在山区学校的条件和城里差不多,我留下来的决心更坚定了。”
 
  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早几年,村民们常说“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现在,“手机一拨打,医护来到家”。全村贫困户有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住院就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得了大病还能享受大病救助政策,堵住了因病返贫的源头。村民谭启桂过去和丈夫做中药材生意,家境还过得去。2017年丈夫查出结肠癌后,一次手术下来家庭就坠入贫困。丈夫担心钱花了,人也没了,拒绝再治疗,她也一度打算让孩子退学。绝望之中,贫困户大病保障政策给了他们曙光,如今丈夫身体已经恢复健康,夫妻俩又重新操持起生意了。经历类似的还有村民谭登周,他感慨地说:“没有党的好政策,我的坟头早就长草了!”如今,他种了7盆兰花,养了5群中华蜜蜂、19只土鸡和鹅。他说:“我答应过总书记,病好了,也要做点事。虽然我的腿脚不太利索,但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也要努力向前跑、不掉队。”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以前,华溪村的民居多数是土木结构,不少年久失修、歪歪斜斜,还有的电路老化,有村民曾因火灾致贫返贫。如今,在上级推动和帮扶下,村里落实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政策,13户贫困户搬进了新房,17户贫困户改造了房屋,村里的老旧电线也都全部更换了。大半辈子独居在破旧木屋中的贫困户谭启宇搬进新房时,激动得流下了泪水。他说:“做梦都没有想到,60多岁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2017年以前,村里饮水安全很成问题。现在,村里成立了“人饮协会”,通过村民自治方式把自来水入户、管护、收费全部管了起来。如今,水龙头一开,净水哗哗而来,做饭、洗澡方便了,旱厕也彻底消灭了,村里9成以上农户买了洗衣机,再也不用到河里洗衣服了。
 
  道路变通畅,出行享便捷。过去,华溪村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泥石路通向村外,生产生活物资基本靠马驮人扛。如今,村里全面实现了组组通水泥公路、户户通人行便道,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们走到哪里都感觉踏实放心。
 
产业在奔跑中壮大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华溪村过去穷,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很大原因在于只有苞谷、红苕、洋芋“三大坨”,没有任何能致富的产业。如今,村里抓住产业这个根本,规划产业、发展产业、壮大产业,为脱贫致富提供了动力源。
 
  规划搞起来。华溪村山高谷深,植被茂密,百花绚烂。村里结合县里30万群中蜂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中华蜜蜂谷”,紧紧抓住蜜蜂做文章。现在,主导产业覆盖了所有贫困户,2019年带动贫困群众户均收入5890元。在发展中蜂产业的同时,村里还规划种植脆桃、脆李、吴茱萸、木瓜等集观赏、蜜源、增收功能于一体的经果林;林下套种效益好的辣椒、西瓜、黄精等,对生态要求极高的莼菜种植也发展起来了。
 
  企业办起来。华溪村的干部群众认识到,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是产业发展的支撑。为此,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并与16户村民共同出资成立了旅游公司。村里有了公司,发展就有了依托,村民们的积极性也就调动了起来。村里依托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办网店,建成扶贫车间,推动产业从“一产独撑”到“接二连三”。去年,村里的农副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销售收入达到212.3万元。
 
  资源活起来。产业发展盘活了140亩撂荒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后,293户村民用1088亩耕地的经营权入股旅游公司,使沉睡的土地资源变成了资产。尝到甜头的村民们还把溪流、古桥、老树、土家族吊脚楼等文旅资源整理出来,变成了发展生态旅游的资产。如今,“家乡就是好地方,挣钱不用去远方”正成为全村人的共识。2019年,华溪村有26人返乡创业和发展生产,建立了15家品牌民宿,全村旅游创收50余万元,带动30户贫困户增收。
 
  利益联起来。过去,由于发展思路受限,产业发展较少惠及贫困人口。如今,村联合社在劳务用工和效益分红中,重点向贫困人口倾斜,将贫困户纳入产业发展链条。同时,探索建立兼顾股东、困难群众、村集体三方利益的共享机制,把村联合社利润的60%用于全体社员分红,30%作为村扶贫济困基金,10%作为村集体公益金,使全村人都能受益。贫困户陈朋过去不爱劳动,还染上酗酒的毛病,曾经把村里送的一头能繁母猪转手卖掉换酒喝。如今,在利益联结机制下,他把自家7.54亩田地入股公司后,每年享受租金和年底分红;又代种代管4.9亩黄精,2019年工资收入4900元;黄精上市后,还能分得20%的收益。在村里党员、干部的教育带动下,陈朋不仅不再混日子,还积极要求进步入了党。他说:“村里变化这么大,感觉日子有了奔头。现在入了党,更要发挥带头作用。”
 
力量在奔跑中凝聚


 
  我们在调研中,感触最深的是华溪村干部群众精气神的变化,听得最多的话是感谢党、感谢总书记,见到最醒目的标语是“总书记来了咱家乡,我更要努力奔小康”、“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向前跑”。
 
  强化党建引领。华溪村始终把抓党建作为促脱贫的最大动力。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说,2019年村里发展了3名预备党员,培养了4名入党积极分子,抗疫期间还有4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些都是脱贫攻坚的后继力量。去年村里还调优配强2名村干部,如今村干部中大专学历的有3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是一支“得力的不走的工作队”。在村党支部引领下,村里建立乡风文明积分制,成立蜜蜂志愿队,探索“贵和工作法”,引导村民自力更生、勤劳致富、邻里和睦。今年抗疫期间,村里主动向湖北的医护人员捐赠蜂蜜360多斤,村民们自发向武汉捐款27892元。
 
  党员干部带头。村里的党员、干部是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如今,全村19名无职党员全部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村里成立旅游公司时,2名党员和4名村干部带头每人出资2万元,带动了10位村民参与。组织上为村里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大多是有“三农”工作经验的干部,他们带领贫困群众干出个样子来的斗志很强。1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曾因脱贫攻坚任务重,两次推迟婚期。第一书记汪云友说:“白天上山入沟,晚上组织开会。用心用情帮扶群众,脱贫攻坚决不叫累。”
 
  激发村民干劲。脱贫莫等靠,自立是正道。现在,有条件、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在村里的产业发展中有自己的角色。村民张剑峰患有鼻咽癌,但他并没有被病魔击垮。2018年,他申请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在家里养起中蜂和土鸡,去年这两项就有13000元收入。他说:“致富之路千万条,总有适合我一条。”
 
  能人业主帮扶。一些本地能人和外来业主,也通过各种方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重庆餐饮协会的9家会员单位“一对一”帮扶先锋组偏岩坝9户村民开办了农家乐,还免费提供电视、床单等用品和餐饮管理服务等培训。村民刘益洪返乡开办农家乐,自己年收入超过12万元,还带动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500元。贫困户花仁叔的丈夫前几年因病去世,在村里帮助下,她办起了农家乐,今年“五一”期间纯收入就有6000多元。我们到她家时她正在学习制作卤肉,打算丰富菜品,吸引更多游客。
 
  华溪村脱贫摘帽后,干部群众奔小康的劲头更加充足。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说,全县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监测,持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还要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啷啰,挑起扁担啷啷啋,咣啋,上山岗啰啷啰……只要我们啰喂,多勤快啰啷啰,不愁吃来啷啷啋,咣啋,不愁穿啰啷啰。”这首土家族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过去唱的是土家儿女对“不愁吃不愁穿”的热切期盼,如今则唱出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表示:“不怕辣椒辣,敢吃黄连苦,才能换来蜂蜜甜。”对于未来,当地干部群众坚信,只要努力奔跑,就一定能跑出新时代的加速度,跑出更加幸福甜蜜的好日子。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