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8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夜经济”的白与黑
· “夜经济”是城市活力的表征
· “锦官不夜城”如何炼成
· 他山之石:首尔“夜猫子夜市”
· 管理“夜经济”,要防“灯下黑”
· 岁岁花相似,城城“夜”不同
· ■留声机

  相关文章: 
岁岁花相似,城城“夜”不同

( 2019-08-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刘晶瑶


  提起城市“夜经济”,人们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是盛夏消暑——三五好友相约,一起烧烤、撸串、喝啤酒。不容否认,从“吃”这个角度切入,找寻拉动“夜经济”消费的突破口,确实是最简单的发展思路。

  不过,仅有夜宵的“夜经济”,缺乏印刻着城市文化底蕴的“夜标识”,很容易让公众产生审美疲劳。不论夜晚行走于哪个城市,都有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城相同”的观感。在不少地方,都存在将发展“夜经济”简单与夜间餐饮行业画等号的现象。

  如今很多地方的“夜经济”主打“夜宵”,可走进这些地方的“深夜食堂”,食客却找不到期待中的地方风味,只有“千城一面”的冷饮、烤串,味道难以下咽,价格又不够亲民。这种“夜经济”的发展思路,只能通过宰外地游客一刀,赚一时的快钱,缺乏长期发展的持久动力。

  多年前,曾有一首街头巷尾传唱的流行歌曲,叫“白天不懂夜的黑”。城市在探索“夜经济”发展思路的时候,想要让公众避免夜生活“乏味”的观感,尤其需要立足城市特色,不能闭着眼睛“摸黑”、闭门造车。

  在这方面,国内不少城市都已经探索出相对成熟、各具特色的“夜经济”模式。例如,西安主推“夜游西安”,力争将“大唐文化”打造成古都旅游名片;武汉推出“长江灯光秀”带火两江夜游;福州三坊七巷、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都打造了夜间旅游“金字招牌”;北京故宫近600年来首次开“夜场”,中国国家博物馆将暑期开放时间延长到夜间等;上海打造“具有国际消费城市特征的夜市模式”,推出体现国际大都市美食文化水准、展示城市民俗风情、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的“地标型夜市”等。

  归纳总结这些成功案例,会发现具备城市文化品牌加持,找到城市文化内涵,代表城市独有个性的“夜经济”,才是让城市“夜经济”“夜不眠”的动力引擎。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早在千年前,“灯如昼”的不夜城,就已经投射出了古代都市的繁华。

  在文人的笔下,特定节日里,古代的“夜都城”看上去流光溢彩,绽放风情。如南宋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就,“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唐代李商隐描绘元宵夜观灯,“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时代发展到当下,城市“夜经济”发展,应突破原有窠臼,打造城市“夜IP”,成为人们感知地方文化韵味、体验“夜生活”的重要渠道。


 

岁岁花相似,城城“夜”不同

( 2019-08-0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