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5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中国新闻
8 3/8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多会合一”京交会开启中国服贸“新大门”
· 扫黑除恶要避免制造“高级黑舆情”
· 下月起简化机动车抵押/解押登记手续开始实行摩托车全国通检和6年免检
· 荔浦茶城:以特色项目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 雄安新区已由顶层设计转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 八十八岁,突击队员再冲锋
· 外交部发言人介绍美国驻华大使访问西藏情况
· 党员志愿者送技术到田间助力家庭农场发展

  相关文章: 
扫黑除恶要避免制造“高级黑舆情”

( 2019-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新闻
 
  本报评论员易艳刚
 

 
  无锡某家幼儿园摸排扫黑除恶情况的报告,引发网民争议。该幼儿园老师报告称,“通过对本班35名幼儿进行排查,未发现有幼儿有涉黑涉恶情况”。当地综治办回应网民质疑时称,将幼儿园纳入扫黑除恶覆盖范围,是为排查辖区内所有学校是否存在校园欺凌等情况。
 
  扫黑除恶无死角,校园也应是战场。校园欺凌现象频发,一些省份将中小学生欺凌防治纳入公安机关牵头的“护校安园”“护苗行动”“扫黑除恶”等校园安全治理工作或有必要,但扫黑除恶是否应该“从幼儿园抓起”,应以中央精神为准,否则很容易制造“高级黑舆情”。
 
  “高级黑舆情”背后,有形式主义之弊。煞有介事地排查咿呀学语的幼儿是否涉黑涉恶,比较合理的推测是,当地在落实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要求时,习惯了“纸上来纸上去”的套路——上级部门负责发表格,各个单位负责填表格,双方都把“留痕”等同于落实。一些地方把扫黑除恶简化为刷标语、拉横幅,同样是形式主义作祟。
 
  “高级黑舆情”背后,还有扫黑除恶随意化之忧。当前扫黑除恶声势很大,但个别地方和部门似乎把专项斗争当成了“筐”。无论是此前一些地方将医生、失独家庭列为重点扫黑对象,还是此次排查幼儿是否涉黑涉恶,都在舆论场收到了“扫黑除恶要谨防跑偏”的警示。扫黑除恶不能随处点火,要把火力对准民众有普遍共识的“毒瘤”。
 
  最近,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扫黑办主任在山西专题调研时强调,扫黑除恶进入下半场要注意6个苗头性问题,其中就包括“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和“随意定性、乱贴标签”。由此可见,中央对扫黑除恶中可能引发“高级黑舆情”的问题,早已有所觉察。
 
  扫黑除恶是一项有利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好事,也是一项错综复杂、任重道远的工作。要将好事做好,就必须把小事做实、做细,不能用形式主义、文牍主义敷衍了事;同时,还要保持扫黑除恶的严肃性、规范性,不随意扩大打击范围。如此,才能避免“高级黑舆情”,让专项斗争具备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扫黑除恶要避免制造“高级黑舆情”

( 2019-05-2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