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5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文化·民生
8 6/8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浙江:“新雨”洒向全国,培育网文新军
· 为海洋装备披上“铠甲”的人
· 长三角:寻求区域舞龙风俗中的“共同因子”
· “惠民戏”
· 中哈合拍故事片《音乐家》在京首映
· 最高检:涉群众利益的司法解释可公开征求意见
· 中国红十字会设立面向乡村的健康社区发展基金
· 深圳富源学校32名“高考移民”报名资格被取消
· 对“低级错误”和“高级操作”都要零容忍

  相关文章: 
长三角:寻求区域舞龙风俗中的“共同因子”

( 2019-05-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民生
 
  新华社上海5月12日电(记者李荣)上海金山吕巷有“小白龙”舞龙文化、江苏昆山有“段龙舞”文化、浙江奉化有布龙文化……记者从近日在沪举行的长三角传统舞龙展评活动中获悉,长三角正在寻求区域舞龙风俗中的“共同因子”,促进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文脉传承。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性文化符号,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代表。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文脉相连,有着深厚的共同历史文化渊源,各具特色、却又区域一体的龙文化也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展、互相影响、共融共生。
 
  在此次长三角传统舞龙展评活动中,来自沪苏浙皖的9支舞龙队翻腾起舞,轮番上场。其中,“小白龙”文化是沪郊吕巷镇历史文化的现实遗存,经过500余年的传承与发展,至今已形成巡游、舞龙等表现形式,体现了当地民众对风调雨顺、幸福祥和、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参加展评活动的江苏昆山“段龙舞”,运作套路变化丰富、动作优美而富有技巧,2016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浙江奉化布龙文化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代表性龙舞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安徽板凳龙舞相传源于汉代,它有机融合舞蹈、武术、花鼓灯等艺术元素,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勤建教授认为,长三角的龙文化,既有共通性,又有独特性。特别是有些舞龙文化,已融入地方群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让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作为“泥土的芬芳”2019上海金山区乡村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此次长三角传统舞龙展评活动旨在深挖民俗民间文化传统,展现地区特色乡村文化,以龙为媒推进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共生、联展联动、互通互惠。
 
 

长三角:寻求区域舞龙风俗中的“共同因子”

( 2019-05-14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文化·民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