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振兴 | 
                                       
                                          
                                             
                                              | 8 | 
                                              3/8 | 
                                                
                                                 
                                                2 
                                                  | 
                                               3 
                                               | 
                                                
                                                 
                                                4 
                                                   | 
                                                
                                                
                                                >
                                                  | 
                                              >| | 
                                              
											  
											  
											  
											   | 
                                             
                                          
                                          | 
                                       
                                        PDF版 | 
                                       
                                         
                                          | 
                                     
                                  
                                  | 
                   
           	
	
	 | 
    
    	 
    	
	
      
        
          	| 
          		
          	 | 
           
          
            
              
              
| 
 晚但不慢,快但不粗,空但不闲  |  
| 
 吉林“晚”春耕里看“门道”  |  
| 
 |  
 
 |  
| ( 2019-05-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东北振兴 |  
 |   
  
  新华社长春5月13日电(记者陈俊、刘硕、薛钦峰)立夏已过,吉林广袤的黑土地上,玉米种子刚开始陆续发芽,水稻秧苗还在温床上奋力伸展。地处东北,吉林的春耕相比其他地区虽然启动晚,但也看点不少,“门道”多多。 
  
  晚但不慢:一周左右“妥妥滴” 
  
  吉林今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预计超过8000万亩,如此大的面积,春耕开始又晚,种地会不会是一场漫长的“战斗”?不少“老把式”告诉记者,过去确实慢,但现在不一样了。
  
  
  梨树县梨树镇八里庙村一片刚播种完的玉米地平坦齐整,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走在垄沟之间,仔细观察出苗情况。卢伟说,在种地靠“肩扛手提”的年代,农民为了抢农时只能把播种时间往前赶,“战线”长,费力多,效率低。
  
  
  注册成立合作社之后,卢伟在相关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先后购置了播种机、收割机等50多台(套)各类农机,而且每隔两三年就会有新一代农机加入“铁牛”队伍。记者春耕期间在八里庙村看到,地里只见机械来回跑,除了司机和几位填料工,多数农民不用下地。“以前一垧地需要七八个人种一整天,现在一台播种机一个多小时就能连种子带肥全部搞定。”卢伟说。
  
  
  记者在榆树、公主岭等产粮大县走访时也发现,春耕时节地里静悄悄,看不到印象中热闹的“人海”。在拥有1.9万公顷耕地的榆树市弓棚镇,今年玉米春耕只用了一周就全部结束了。镇长宋宪平谈起“速战速决”的“武器”十分自豪,现在全镇拥有的农机总量达到1.1万台,整地、深松、深翻、免耕播种等环节全部由机械替代人工完成。
  
  
  “以前机械化程度不高,旱田春耕拖拖拉拉半个多月都整不完,现在靠机械‘抢’出来不少时间,出苗更好,人也省事儿。”弓棚镇三太村种了40多年地的“老把式”张振宽说。
  
  
快但不粗:种地养地两头顾 
  
  土地肥沃,恨不得插根筷子都能发芽,再加上人均耕地多,吉林农民种地是不是简单地把种子化肥“怼”进地里就得了?记者发现,这种粗放的耕作方式已经难觅踪影。
  
  
  据农业科技人员介绍,以前不少农民喜欢用化肥,简单省事产量高,却伤害了黑土地。不少农民秋收时还直接在地里烧秸秆,容易导致土壤的养分和水分受损。如今,一种更精细科学的方式正在帮黑土地“疗伤”。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当地推广的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之下,秸秆粉碎后就地还田,相当于给黑土地盖了一层被子,能保水保肥,秸秆腐烂后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当地统计数据显示,采用这种模式耕种,单产可以提高10%左右,每公顷最多可以节约成本1500元左右。
  
  
  在公主岭,秸秆粉碎并与牛粪混合,经过一冬天的堆沤发酵,形成了“贼有劲”的有机肥。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薛耀辉说,秸秆、牛粪变肥料,不仅解决了以前的处理难题,还减少了化肥对黑土地的伤害,大家对待黑土地更细心了,失去的地力也逐渐回来了。
  
  
  养地意识的提升,也体现在机械化耕种方式的改进上。吉林嘉隆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外,数百台水田耙浆平地机正等待运往田间地头交付用户。据介绍,在水田整地阶段,这种机器可以把去年秋收时留在地里的水稻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不仅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能简化整地流程,“抢”出3至5天时间。
  
  
  公司总经理朱国宽说,保护性耕作方式的综合效益好,农民现在既重视种地,也越来越重视养地,今年生产的3500台机器已经全部销售一空。
  
  
空但不闲:一年忙四季 
  
  东北气候寒冷,一年种一季,农业机械又把农民从繁重的春耕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空余时间,他们是不是都过着抽烟、喝酒、打麻将的生活?事实上,许多吉林农民如今一年四季也没有空闲。
  
  
  记者在榆树市五棵树镇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宽敞的大院里看到,除了各式农机外,合作社还建起了杂粮加工、榨油等车间。合作社理事长丛建说,除了忙春耕,他和合作社成员一年到头都扑到农机设备维护、粮食加工厂生产和销售等业务上,以往农闲喝酒、打麻将的时间早就被搞生产、闯市场代替了。
  
  
  以往春种秋收的时空格局也已经被打破。在播种玉米的时间,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的鲜食玉米以新鲜饱满的姿态走上了生产线。公司董事长隋书侠介绍,鲜食玉米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储藏和加工,现在一年四季订单不断,周边来厂里打工的农民全年都在忙碌着。
  
  
  让农民闲不住的还有黑土地上品种日渐丰富的农作物。公主岭坤圣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里,紫叶生菜、油麦菜等长势喜人,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采摘。副总经理王芳说,在温室大棚里,一年四季都是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城里人来体验采摘快乐的同时,农民也忙出了更多效益。   
            (参与采写:张博宇)
  
  
 
  
              
                
              
             | 
           
        
       
      
      
      
        
          
          
            |   晚但不慢,快但不粗,空但不闲 
             | 
           
          
          
            |   吉林“晚”春耕里看“门道” 
             | 
           
          
          
            |  
             | 
           
          
            |  
             | 
           
          
            
  | 
           
          
            | ( 2019-05-14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东北振兴  | 
           
          
          	| 
          		
          	 | 
           
          
          
            |  
             | 
           
        
       
      
        
          
            
              
              
                
                  
                     
| 
 晚但不慢,快但不粗,空但不闲  |  
| 
 吉林“晚”春耕里看“门道”  |  
| 
 |  
 
 |  
| ( 2019-05-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东北振兴 |  
 |   
  
  新华社长春5月13日电(记者陈俊、刘硕、薛钦峰)立夏已过,吉林广袤的黑土地上,玉米种子刚开始陆续发芽,水稻秧苗还在温床上奋力伸展。地处东北,吉林的春耕相比其他地区虽然启动晚,但也看点不少,“门道”多多。 
  
  晚但不慢:一周左右“妥妥滴” 
  
  吉林今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预计超过8000万亩,如此大的面积,春耕开始又晚,种地会不会是一场漫长的“战斗”?不少“老把式”告诉记者,过去确实慢,但现在不一样了。
  
  
  梨树县梨树镇八里庙村一片刚播种完的玉米地平坦齐整,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走在垄沟之间,仔细观察出苗情况。卢伟说,在种地靠“肩扛手提”的年代,农民为了抢农时只能把播种时间往前赶,“战线”长,费力多,效率低。
  
  
  注册成立合作社之后,卢伟在相关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先后购置了播种机、收割机等50多台(套)各类农机,而且每隔两三年就会有新一代农机加入“铁牛”队伍。记者春耕期间在八里庙村看到,地里只见机械来回跑,除了司机和几位填料工,多数农民不用下地。“以前一垧地需要七八个人种一整天,现在一台播种机一个多小时就能连种子带肥全部搞定。”卢伟说。
  
  
  记者在榆树、公主岭等产粮大县走访时也发现,春耕时节地里静悄悄,看不到印象中热闹的“人海”。在拥有1.9万公顷耕地的榆树市弓棚镇,今年玉米春耕只用了一周就全部结束了。镇长宋宪平谈起“速战速决”的“武器”十分自豪,现在全镇拥有的农机总量达到1.1万台,整地、深松、深翻、免耕播种等环节全部由机械替代人工完成。
  
  
  “以前机械化程度不高,旱田春耕拖拖拉拉半个多月都整不完,现在靠机械‘抢’出来不少时间,出苗更好,人也省事儿。”弓棚镇三太村种了40多年地的“老把式”张振宽说。
  
  
快但不粗:种地养地两头顾 
  
  土地肥沃,恨不得插根筷子都能发芽,再加上人均耕地多,吉林农民种地是不是简单地把种子化肥“怼”进地里就得了?记者发现,这种粗放的耕作方式已经难觅踪影。
  
  
  据农业科技人员介绍,以前不少农民喜欢用化肥,简单省事产量高,却伤害了黑土地。不少农民秋收时还直接在地里烧秸秆,容易导致土壤的养分和水分受损。如今,一种更精细科学的方式正在帮黑土地“疗伤”。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当地推广的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之下,秸秆粉碎后就地还田,相当于给黑土地盖了一层被子,能保水保肥,秸秆腐烂后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当地统计数据显示,采用这种模式耕种,单产可以提高10%左右,每公顷最多可以节约成本1500元左右。
  
  
  在公主岭,秸秆粉碎并与牛粪混合,经过一冬天的堆沤发酵,形成了“贼有劲”的有机肥。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薛耀辉说,秸秆、牛粪变肥料,不仅解决了以前的处理难题,还减少了化肥对黑土地的伤害,大家对待黑土地更细心了,失去的地力也逐渐回来了。
  
  
  养地意识的提升,也体现在机械化耕种方式的改进上。吉林嘉隆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外,数百台水田耙浆平地机正等待运往田间地头交付用户。据介绍,在水田整地阶段,这种机器可以把去年秋收时留在地里的水稻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不仅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能简化整地流程,“抢”出3至5天时间。
  
  
  公司总经理朱国宽说,保护性耕作方式的综合效益好,农民现在既重视种地,也越来越重视养地,今年生产的3500台机器已经全部销售一空。
  
  
空但不闲:一年忙四季 
  
  东北气候寒冷,一年种一季,农业机械又把农民从繁重的春耕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空余时间,他们是不是都过着抽烟、喝酒、打麻将的生活?事实上,许多吉林农民如今一年四季也没有空闲。
  
  
  记者在榆树市五棵树镇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宽敞的大院里看到,除了各式农机外,合作社还建起了杂粮加工、榨油等车间。合作社理事长丛建说,除了忙春耕,他和合作社成员一年到头都扑到农机设备维护、粮食加工厂生产和销售等业务上,以往农闲喝酒、打麻将的时间早就被搞生产、闯市场代替了。
  
  
  以往春种秋收的时空格局也已经被打破。在播种玉米的时间,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的鲜食玉米以新鲜饱满的姿态走上了生产线。公司董事长隋书侠介绍,鲜食玉米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储藏和加工,现在一年四季订单不断,周边来厂里打工的农民全年都在忙碌着。
  
  
  让农民闲不住的还有黑土地上品种日渐丰富的农作物。公主岭坤圣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里,紫叶生菜、油麦菜等长势喜人,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采摘。副总经理王芳说,在温室大棚里,一年四季都是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城里人来体验采摘快乐的同时,农民也忙出了更多效益。   
            (参与采写:张博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