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观察 |
16 |
15/16 |
14
|
15
|
16
|
>
|
>| |
|
|
PDF版 |
 |
|
|
|
|
多一些“梭梭树式”企业家 |
|
|
( 2019-05-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本报记者杨绍功、刘晶瑶
前段时间,有一位企业家在谈及企业家精神时做了一个比喻:不管经济形势多么糟糕,企业家应该做梭梭树,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环境。
梭梭树是一个很好的象征,它代表顽强的生命力,可以用来激励转型时期的创业者。但是,梭梭树值得肯定,不只因为它好种耐活,更因为它对维系荒漠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企业家真要做梭梭树,就不能只想着怎么活下去,还得思考怎么活得更有价值。
正如前述企业家所说:从历史上看,我们似乎从来没有过今天这么多的企业和企业家,“今天比昨天、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好”。既然如此,为何还有部分企业家常常陷入担忧和困惑之中?
概而言之,当前企业家主要有两大疑虑:一是历史的积累如何沉淀。经过40余年改革开放,经过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许多企业纷纷做大做强。但到今天,不少企业家仍存困惑:时代环境变了,企业应该交给子女还是职业经理人?收入财富如何实现可持续支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如何永葆生机……在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中,不少企业经营者面临这些共性的现实问题,需要予以关注。
二是现实的转型如何适应。现如今,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的理念渐入人心,新的规则逐步确立,重大的格局调整仍在进行,面对这些变化,有的企业家可能不适应新的发展理念,也可能煎熬在新旧动能的转换之中。当然,问题症结仍是其没能及时求新图变,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疑虑其实正在不断化解。近年来,从顶层的议题设置到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讨论,就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企业家的活跃程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进入经济换挡期,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阶段,企业家应当越来越关注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普通人也越来越关注企业家的价值。
当社会都在关心新时代企业家应该是什么样子,企业家也在不断寻找属于他们的新方位,探索人生的新坐标,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要求。
对企业家来说,维持生存不是问题,如何生存才是问题——经常被八卦新闻包围,显然不是有担当有作为的企业家应有的“打开方式”。社会之所以对个别企业家发出质疑之声,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中一些人作为“改革者”的标签日益弱化,炫富摆阔、庸俗挥霍的形象日益固化。
企业家应该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创新群体。他们敏感地捕捉并满足社会需求,从而不断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企业家生存的根本。
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不简单,其困难程度也许堪比当年“傻子瓜子”的蹒跚起步。但是,不断迎难而上的企业家不乏其人,尽管他们可能名不见经传。在新时代的热土上,有企业家年逾花甲仍在辛勤创业,有企业家呕心沥血把问题变成机会,有企业家为推动规则完善不惜奋身一搏……
他们大多认准一个道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企业广阔的生存空间所在。
今年一季度经济形势趋稳,给了人们更多向好的预期。这是深化改革的结果,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成果,更是企业转型发展的效果。向改革要红利,需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市场作用的发挥,必须依靠企业家群体充分释放活力。企业家要活跃起来,除了社会从各个层面上为其松绑鼓劲,更需要企业家重拾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初心。
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就是不断创造价值。发扬这种精神,才能引领更多企业家将聪明才智、时间精力用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上来。

|
|
多一些“梭梭树式”企业家
|
|
|
|
( 2019-05-1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
|
|
|
多一些“梭梭树式”企业家 |
|
|
( 2019-05-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本报记者杨绍功、刘晶瑶
前段时间,有一位企业家在谈及企业家精神时做了一个比喻:不管经济形势多么糟糕,企业家应该做梭梭树,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环境。
梭梭树是一个很好的象征,它代表顽强的生命力,可以用来激励转型时期的创业者。但是,梭梭树值得肯定,不只因为它好种耐活,更因为它对维系荒漠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企业家真要做梭梭树,就不能只想着怎么活下去,还得思考怎么活得更有价值。
正如前述企业家所说:从历史上看,我们似乎从来没有过今天这么多的企业和企业家,“今天比昨天、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好”。既然如此,为何还有部分企业家常常陷入担忧和困惑之中?
概而言之,当前企业家主要有两大疑虑:一是历史的积累如何沉淀。经过40余年改革开放,经过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许多企业纷纷做大做强。但到今天,不少企业家仍存困惑:时代环境变了,企业应该交给子女还是职业经理人?收入财富如何实现可持续支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如何永葆生机……在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中,不少企业经营者面临这些共性的现实问题,需要予以关注。
二是现实的转型如何适应。现如今,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的理念渐入人心,新的规则逐步确立,重大的格局调整仍在进行,面对这些变化,有的企业家可能不适应新的发展理念,也可能煎熬在新旧动能的转换之中。当然,问题症结仍是其没能及时求新图变,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疑虑其实正在不断化解。近年来,从顶层的议题设置到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讨论,就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企业家的活跃程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进入经济换挡期,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阶段,企业家应当越来越关注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普通人也越来越关注企业家的价值。
当社会都在关心新时代企业家应该是什么样子,企业家也在不断寻找属于他们的新方位,探索人生的新坐标,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要求。
对企业家来说,维持生存不是问题,如何生存才是问题——经常被八卦新闻包围,显然不是有担当有作为的企业家应有的“打开方式”。社会之所以对个别企业家发出质疑之声,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中一些人作为“改革者”的标签日益弱化,炫富摆阔、庸俗挥霍的形象日益固化。
企业家应该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创新群体。他们敏感地捕捉并满足社会需求,从而不断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企业家生存的根本。
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不简单,其困难程度也许堪比当年“傻子瓜子”的蹒跚起步。但是,不断迎难而上的企业家不乏其人,尽管他们可能名不见经传。在新时代的热土上,有企业家年逾花甲仍在辛勤创业,有企业家呕心沥血把问题变成机会,有企业家为推动规则完善不惜奋身一搏……
他们大多认准一个道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企业广阔的生存空间所在。
今年一季度经济形势趋稳,给了人们更多向好的预期。这是深化改革的结果,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成果,更是企业转型发展的效果。向改革要红利,需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市场作用的发挥,必须依靠企业家群体充分释放活力。企业家要活跃起来,除了社会从各个层面上为其松绑鼓劲,更需要企业家重拾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初心。
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就是不断创造价值。发扬这种精神,才能引领更多企业家将聪明才智、时间精力用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上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