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5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9/16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一个村庄的复活与一条大河的“返清”
· 大观碑记

  相关文章: 
大观碑记

( 2019-05-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梁衡


  古人常喜于阔野面水之处建楼写记,是为远眺河山,抒发胸臆。这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道风景。

  2019年春,因公过常州,见一区政府的办公大厅里,平卧着一面古碑。碑侧略残,但字迹清晰。古碑怎么会来到政府大楼里?原来在清代,这里曾有一座百尺高楼,名大观楼。岁月沧桑,楼久废不存,而两年前这块石碑突然出土,详记了当年的修楼之事。慧眼者急收来保护。

  碑的作者是嘉庆年间主持修楼的知府胡观澜。正如其名,其观也,别有波澜。他说太守之守何为?一是守职,管好民生;二是守土,管好治安。又为何建楼?为观风景,但更为登高观政。登楼之时“我观民,民亦观我”。这是碑文的核心。已超出《醉翁亭记》的与民同乐,并于《岳阳楼记》心忧天下的理念之上,又悟出了敬民、畏民、受民监督的思想。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议政碑、官箴碑,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

  修楼人的本意全在一个观字。不但取名大观,又另题字:大观在上。可见其观人、观事、观史、观政,对世事人情已有太多的体验。他提醒当官之人,春风得意上层楼,勿忘楼下万人瞅。民心如镜照忠奸,夹着尾巴作太守。

  官与民的关系,是永恒的历史课题。官员看似在上,居高临下,可任意为之。但不免载舟覆舟,自取其辱。当官如同登楼。登高虽可穷千里之目,但也常会忘记脚下之土。为官而知自戒自律最是难得。

  当地政府官员,发现此碑,能懂其深意,急收之庙堂,珍之宝之,晨观暮读,亦是可贵。然何不更放大其观,移之河岸,立于广众?

  一可保护古迹,成就江南运河风景之大观;二可让更多的人观碑参政,而成就民主政治之大观;三可使今人重温历史,而现中华文化之大观。庶几,大观碑即成现代都市生活中一奇观也。闻主政者已有此意,盼速成正果,堪慰古人,亦惠今民。

  是为记。

 

大观碑记

( 2019-05-1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