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5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文 化
8 7/8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妙手回春的“文明工匠”
· 为发展多彩文明注入新时代的力量
· 文明之间的对话让世界变得更好
· “时光照相馆”:寻找光阴的故事
· 留住“水晶晶”的美丽与乡愁
· 上海舞台迎来“红五月”

  相关文章: 
文明之间的对话让世界变得更好
专访澳国家博物馆馆长马修·特林卡

( 2019-05-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 化
 
  新华社堪培拉5月8日电(记者白旭、潘翔越)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马修·特林卡日前在堪培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澳中两国文化交流频繁、联系紧密,文明之间的对话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坐落在堪培拉市中心伯利·格里芬湖畔的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2001年正式对外开放,特林卡从2014年起任馆长。
 
  特林卡说,原住民文化是澳大利亚文化特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片土地上有数万年人类生活的历史,许多原住民在这片大陆上生息繁衍,澳大利亚同时也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家,“移民文化把我们和全球历史联系在一起,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逐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为澳大利亚现代社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谈及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的博物馆之间的合作,特林卡说,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自从博物馆正式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到中国举办过三次展览。2002年我们第一次到海外办展就去了广州,接下来是2010年到中国美术馆,2018年首次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办展。”
 
  “当我们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时,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更了解自己。”特林卡说,通过两国博物馆间的交流,希望澳大利亚人和中国人可以相互学习,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多年来,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与中方合作伙伴一直通过互派工作人员、合作办展等方式加强合作。去年,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150多件珍贵的土著艺术家树皮画赴华进行巡展,作为交换展览,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百余件书法和绘画作品今年在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展出。这个名为“中国艺术的历史表达”的展览今年4月5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展品中包括中国国宝级书画珍品《乾隆南巡图》的复制品。
 
  特林卡还说,尽管澳中两国文化不同,但国家间的文化联系非常紧密。他希望今后与中国博物馆扩展合作渠道、增加合作方式,使两国间的文化纽带更为牢固。 
    (参与记者:周子寒)
 
 

文明之间的对话让世界变得更好
专访澳国家博物馆馆长马修·特林卡

( 2019-05-0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文 化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