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4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新闻
8 3/8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西藏“四世同堂”家庭的“幸福密码”
· 上海援疆旅游直飞专机首航
· 木里森林火灾现场发生复燃
· 一座美国城市与两只大熊猫的告别
· 青海:“田间土炕”成年轻干部新课堂
· 我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基因剪刀”载体

  相关文章: 
西藏“四世同堂”家庭的“幸福密码”

( 2019-04-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拉萨4月7日电(记者王学涛、田金文)听见门外熟悉的汽车声,坐在院里喝茶、晒太阳的贡珠老人赶忙迎了上去,从外孙媳妇怀里接过才两个月的外曾孙,怜爱地亲了又亲。
 
  今年70多岁的贡珠是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纳金村的村民。他出身于一个农奴家庭,父亲早亡,母亲带着他们兄妹4人艰难生活,十几岁时从家中逃跑。民主改革后,他参了军,1984年成为拉萨市的一名绿化工。
 
  “小时候吃不饱就吃地里的野菜,经常中毒,脸都是肿的。”他回忆说。
 
  如今,贡珠的生活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人和女儿一家住在一起,5年前搬进了新居,楼上楼下都有水冲厕所和淋浴房。退休后,贡珠每月领3000多元的退休金,和老伴儿散步、喝茶、晒太阳,日子过得舒心惬意。
 
  吃过中午饭,29岁的外孙媳妇达瓦卓嘎哄儿子睡觉后,在屋里跳起了舞。刚生产完不久,她想通过锻炼尽快恢复身材。
 
  “一儿一女,非常满足。”在村委会上班的达瓦卓嘎说,她生两个孩子的费用几乎全报销。
 
  民主改革前,由于经济落后、新生儿成活率低、医疗条件差等因素,西藏人口增长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经过60年的发展,西藏人口由1959年122.8万人,增长到2018年343.82万人。西藏人均预期寿命从1959年前的35.5岁,提高到目前的68.2岁。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西藏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增多。记者在走访中,既感受到藏族百姓生活里的脉脉亲情,也体会到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在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加荣社区加央旺久家,小院里一片欢声笑语。旦增曲珍和她的两个姐姐正围坐在一起,一边择菜,一边说笑。八旬的加央旺久和老伴儿坐在一旁微笑地看着女儿们。
 
  对于过去的苦难,加央旺久不愿过多地回忆。他的爷爷、父亲都曾是领主家的奴隶,他从小给领主放羊、伺候主人,后逃到寺庙出家。直到民主改革后,他才还俗成家。
 
  “旧社会,有钱人的孩子才能上学。现在,我们家有好几个大学生嘞。”老人自豪地说,他的5个孩子都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在孙子辈中,已经有4个大学生。
 
  如今,二女儿拉巴曲珍、三女儿旦增曲珍的孩子们都已大学毕业,他们不仅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还努力让长辈们安享晚年。
 
  在聊天过程中,53岁的拉巴曲珍不时为大家展示她的好嗓音,还讲述她在上海、重庆、云南、四川等地旅游的经历。性格开朗的她看上去不像是一个做过5次手术的病人。“女儿们常带我去旅游散心,这让我心态很好。”
 
  旦增曲珍的女儿拉珍已经为家族诞下第四代长女。她从西藏藏医药大学毕业后,在高海拔地区那曲市安多县滩堆乡卫生院工作了5年。拉珍在传承藏医文化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当地脱贫攻坚战中,如今,当地脱了贫,乡卫生院也盖起了新房。
 
  “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28岁的拉珍说,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她由于多年扎根基层,还将享受到西藏自治区的学费补偿政策。
 
 

西藏“四世同堂”家庭的“幸福密码”

( 2019-04-0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