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2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 闻
4 1/4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一个“吃返销粮”穷山村的美丽蝶变
· 太行最后的“喊山”人
· 跳回农门的春节守山人
· 农家炕头细算“脱贫账”

  相关文章: 
太行最后的“喊山”人

( 2019-02-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本报记者姜锦铭、张典标


  “爸爸为啥吼我啊?!”在广州工作的女儿回太原过春节,还没和父亲刘建峰说上几句话,却发现有话没法“好好说”了。

  “女儿一年没见面了,爱都来不及,怎么舍得吼?”刘建峰既委屈又无奈。

  刘建峰的同事也为他“叫屈”:老刘一开口,听着就像吼,是一种“职业病”。

  刘建峰的职业是火车司机。开火车为啥爱吼呢?

  记者登上太原铁路局1551次绿皮车。19点10分,刘建峰和搭班的张海岸驶离太原站,开往长治北站。

  20多分钟后,火车进了太行。

  “隧道注意!”“桥梁注意!”……“信号落了!”“信号落了!”

  刘建峰和张海岸,此起彼伏地喊着。冬夜更显寂寥的太行山,除了火车的呼啸,只有他俩“一唱一和”的呼喊。

  内燃机车的轰鸣越来越响,他俩的喊声也越来越大。一边喊着,一边“标配”着各种手势——或握拳,或指前方,或上下晃动。这些手势代表着“注意”“停车”等不同含义。

  “他们是在‘喊山’!”太铁干部王海伟形象地向记者介绍。

  王海伟说,在山大沟深的太行,过去由于交通通信不便,老乡们交流经常要“隔山”喊话,被称作“喊山”。如今,随着交通改善、扶贫搬迁和手机的普及,老乡们不用再“喊山”了。像刘建峰和张海岸这样隔两天就要喊,一喊就是五六个小时的,只有绿皮车火车司机——绿皮车还是内燃机车,噪音大,嗓门小了听不见。“绿皮车停站多、票价低,沿途百姓还离不开,我们的‘喊山’人还得继续喊。”

  火车行驶在太行山间,桥梁、弯道和隧道一个接一个,线路弯弯曲曲。在柴油机的轰鸣和汽笛声中,伴随不断变换的操作和不同的手势,张海岸和刘建峰“喊山”节奏也加快了,声音似乎更大了。

  火车驶过太焦线海拔最高的路家庄站,开始下坡,机车转速降下来,驾驶室也“安静”下来,刘建峰和张海岸“喊山”的节奏也慢下来。

  “火车司机‘喊山’,是为了互相提醒、监督。”有20多年火车驾驶经验的机务段队长赵晋军告诉记者,喊不好,可能影响火车正常行驶。“喊山”有一套标准化“喊法”,包括读仪表、看信号灯、确认控制操作……所有可能影响火车正常行驶的隧道、桥梁、弯道以及突发情况等都要喊出来。

  “夜深行车,喊几嗓子也可以提提神。”赵晋军补充说。

  新春佳节,城乡灯火灿烂,但开着火车过太行,轨道两边除了黄土高坡、枯草,就是光秃秃的树杈。从太原站到长治北站,一趟下来5个多小时,火车司机不能“挪窝”,而要“手不离闸脚不离风笛”。

  为了解乏,张海岸和刘建峰有时索性打开车窗,吹吹山里的冷风,遇到熟悉的山头时,也会喊上一句“我来了!”或是“我走了!”太行群山是张海岸和刘建峰的“熟人”,也像“情人”,“哪座山掉了一块,我们都看得出来。”

  “喊山”久了,下了班说话,嗓门也降不下来。自认已是“轻声低语”却被误解为“冲人大吼”,对走太行的火车司机来说也是一种“烦恼”。

  “只要继续开火车走太行,我的职业病是没治了。但这个春节,女儿回家了,得好好憋一憋嗓门啦!我给女儿买了她最喜欢的花,算是赔不是吧!不过,我的女儿懂得爸爸,当然会和我说话……”刘建峰的声音明显变柔了。

(参与采写:实习生张渊杰)

 

太行最后的“喊山”人

( 2019-02-0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要 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