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2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8 5/8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一家三代农民的“幸福观”变迁
· “我看到了大陆脱胎换骨的发展过程”
· “画出心,画出情,画出美好新生活”
· 从“农民工”到“新市民”

  相关文章: 
从“农民工”到“新市民”

( 2018-12-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农民工,既是个称呼,更是段历史。改革开放40年间,他们用双手和汗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实现自我提升。他们所建设的城市,用各种方式接纳他们,这些曾经的“农民工”,逐渐转变成城市的“新市民”。
 
 
 
  ▲上图为2008年,王喜发在黑龙江农村的老家扫地(受访者提供);下图为2018年12月13日,送餐员王喜发在深圳市福田区一条美食街准备为顾客送餐。
  40岁的王喜发来自黑龙江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村,15岁学厨,学成后农忙时在家务农,闲时在哈尔滨的小饭馆打工当厨师。为了让妻儿过上更好的生活,2016年4月加入美团外卖在深圳香蜜湖地区送餐。王喜发工作勤勉,每天从早上7点的早餐到晚上12点前的宵夜都会送,现在已经在哈尔滨为家人购买了房子。他说非常喜欢深圳,如果能够攒够本钱,希望和朋友一起在这儿开一家餐馆。
         新华社记者李莹摄
 
 
  ▲上图为1981年,王顺高进入中建三局后在湖北荆门热电厂工作时拍摄的照片(受访者提供);下图为2018年12月13日,项目安全员王顺高在深圳罗湖区一处中建三局一公司的项目工地上。
  55岁的王顺高来自浙江东阳市马宅镇王潭村,子从父业进入中建三局当木工,1982年10月随着单位来到深圳参与了国贸大厦、深圳大剧院等一系列地标建筑的建设。在工作中他收获了爱情,在深圳成家立业,自己也逐渐从木工转到电工,1996年进入公司管理层,专门负责建筑项目安全直到现在。王顺高说:“本来计划支援深圳三个月,没想到呆了三十多年,我已经爱上了这座城市。”
          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上图为2008年,入职海能达通信公司(当时叫好易通)不久的李丽在公司里留影(受访者提供);下图为2018年12月12日,生产线安全员李丽在深圳龙岗区海能达通信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旁留影。
  30岁的李丽来自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官庄镇马底驿乡,2006年南下深圳到电子厂打工,辗转了几家公司以后,她于2007年加入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工作到今天。她所在的流水线最初只是个手工作坊,现在已经成为行走着机器人、装配着机械臂的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线。“来了就是深圳人”,李丽最大的爱好是空闲约着朋友们一起爬山、游玩,欣赏这座城市的风景。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上图为1997年乔学武在湖北襄阳老家抱着孩子拍摄的照片(受访者提供);下图为2018年12月12日,在深圳福田区一处电动车充电站,乔学武站在自己驾驶的出租车前。
  47岁的乔学武来自湖北襄阳程河镇乔庄村,2001年他来到深圳,现在在深圳龙岗公共汽车公司开出租车。2014年深圳开始用新能源出租车代替传统燃油车,乔学武也成为最早一批驾驶新能源出租车的司机。在深圳的十几年里,乔学武见证了出租车“油换电”,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职称,参加志愿活动,积分转变身份,成为了“新深圳人”。
         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从“农民工”到“新市民”

( 2018-12-1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