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2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成风化人
8 7/8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山沟里“点树成金”的林业教授
· 干了21年的绿化树“理发师”
· 为柳工装上“雄心”的企业家
· 苦乐相守花山的“百科全书”
· 38年与界碑为伴的“老哨兵”
· 海岛第一所幼儿园的拓荒者
· 护理一线,艾滋病患者的“亲姐姐”

  相关文章: 
38年与界碑为伴的“老哨兵”

( 2018-12-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11块界碑、每天巡逻一次,往返16公里,38年磨破了200多双鞋……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平孟镇天池国防民兵哨所“老哨兵”凌尚前初心不改,以界碑为伴、哨所为家,用他的一双铁脚板忠诚守护着祖国的领土。

  55年前,凌尚前出生在距离边境线不足1公里的小山村。少年时,凌尚前就有从军梦。17岁那年报名参军,不想愿望落了空。1981年,当得知乡里招收国防民兵哨员时,凌尚前积极报名并通过考核,开始了守边生涯。

  由于界碑大都立在密林深处,或在人迹罕至的山脊上,看似普通的巡逻路实则充满艰辛。1994年的一天,凌尚前在巡逻途中左手被毒蛇咬伤,虽捡回一条命,但指关节落下终身残疾。

  尽管已经55岁,凌尚前走起山路来依旧毫不费力。“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很熟悉,界碑和巡逻路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凌尚前说。

  上世纪90年代,天池哨所因水、电、路“三不通”,周边不少有意入哨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同期入哨的同事三五年内也陆续离开了。凌尚前有两次离开哨所到镇里担任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机会,第一次他没有去;第二次刚上任不久,但哨所有人离开,面临“人去楼空”的情况,凌尚前又主动要求回到了哨所。

  在哨所管辖的边防线上,有些小路是不法分子眼里走私的“黄金通道”。曾经,有人悄悄给凌尚前送钱送物拉关系,让他在巡逻时“视而不见”,月工资仅两千多元的凌尚前一口回绝。“为了钱,我还来当这个哨兵?”

  38年间,天池国防民兵哨所的哨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凌尚前就像伫立在边境线上的一块界碑,始终默默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

  哨所离凌尚前的家仅5公里,但长期坚守岗位的凌尚前与妻子过着“咫尺天涯”的分居生活,也很少照料老人和孩子。家里农活忙时,他在巡逻;两个孩子出生时,他在巡逻;后来孙子出生时,他还是在巡逻路上……

  背负着对家人的愧疚,凌尚前始终初心不改。

  擦拭着守护了38年的界碑,凌尚前说,领土要有人保卫,边境要有人守护,这是天大的事情,马虎不得。“只要国家需要,我就会一直在这里守着,直到走不动为止。”         

         (记者曹祎铭)本版均据新华社南宁电

 

38年与界碑为伴的“老哨兵”

( 2018-12-1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