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火药的故乡对话“中国诺贝尔” |
|
|
( 2018-11-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新华社记者朱筱、胡喆、喻菲
时值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独家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听他讲述中国创新的过去与未来。
2018年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王泽山凭借在火炸药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泽山院士60年致力火炸药研究,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使得我军火炮发射威力显著超过国外同类装备水平。他被人称作“中国诺贝尔”。
王泽山虽年过八旬,却依然在科研的道路上亲力亲为。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与受益者,他对创新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过去少一点创新还能勉强跟上,
现在差一点都不行”
记者:中国发明了火药,您把火炸药研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火炸药技术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王泽山:中国古代发明的黑火药使人类由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意义重大。随后,黑火药传入西方,用于工程爆破和矿山爆破,在19世纪之前是世界上唯一的火炸药。然而,在后期热兵器时代,中国却错失良机,以至于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手持大刀长矛的清军在西方火炮面前不堪一击。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火炸药的研究和生产都十分落后,主要依靠苏联援建。但由于基础薄弱,自主研发能力欠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火炸药研究都是以跟踪仿制为主。改革开放后的形势才一点点变好,随着自主创新的步伐加快,我国在高能炸药、航空弹药等领域的研究逐步走向世界前列。
记者:过去我国的创新与现在的创新有何异同?
王泽山:创新的意义一致,但重视程度不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创新政策并不明朗。我身边有创新意识的人很少,即便有,也不会将其定义为创新,并且从客观上讲,那时能有人接触并学会新技术已实属不易。
现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新一轮科技竞争,我国也把创新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我认为这十分必要。在过去,你创新少搞一点,勉强能跟上,现在差一点都不行,没有核心竞争力,我们就会受制于人,必须要自力更生,坚持创新。
记者:您如何理解创新?
王泽山:简单来讲,就是用“科学研究科学”,遇到问题不绕着走,也不跟着走,凡事多想一步,采用新的思维方式总结新的规律,做出超越别人的原创成果,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要有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
记者:40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带来了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您觉得科技创新如何引领社会各方面发展?
王泽山:改革开放40年间,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各方面创新,给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生活富了,素质高了,也更加团结了。我国许多科学技术走在世界的前沿,在关键性领域也有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从国防科研领域看,我国更加重视质量强国,国防实力不断增强,在无人机、量子通讯、高超音速飞机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大家可以明显感到世界格局在逐步发生变化,我国作为大国的担当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沿线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记者:您认为在改革开放40年中,科学家的奋斗状态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王泽山:过去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比较艰苦,科研工作者有诸多顾虑,放不开手脚。改革开放之后,大家才真正感到春天的到来,国家对科技创新越发重视,科研体制和管理在不断健全完善,科研工作者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一些科学研究。
科研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当前科学研究的趋势是多学科交叉融合,有些大型科研工程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因此科学家们也要学会包容合作,打造和谐共融的团队氛围,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
记者:您认为新时代呼唤怎样的科学家精神?
王泽山:作为一名科学家,要有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要有立志成为世界科技领跑者的决心,并将这种理想信念落地生根;同时还要具备为人类发展做贡献、为国为民搞科技创新的精神,并付诸实践。
科学家要有责任使命感,要往科学上使劲,思想不能漂移,也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成为“社会活动家”。当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勤奋刻苦等能力素养不可或缺。无论何时,科学家们都要有担当、讲诚信,承担下来的课题就要保质保量完成。
“坚持做引领性、颠覆性、原创性、基础性的研究”
记者:下一步,您认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应如何发展?
王泽山:首先,国家要弘扬科学精神,科研工作者要树立信念和决心,长期奔着国际上还没有解决、但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上去。面对愈发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我们还是要在关键领域上坚持做一些具有引领性、颠覆性、原创性、基础性的研究,用自己的实力说话。
从方法论上讲,科研工作者要真正按照科学家应具备的素养要求自己,从问题的本原出发,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和思维体系,明白追求真理是为了推动科学进展,不要想别的。
记者:在您研究的领域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突破?
王泽山:现在我们虽在一些火炸药领域有所领先,但整体实力不如发达国家,尤其在储备能力、反应速度、军民融合等方面差距较大。我国火炸药研究的深度还不够,要努力扩大优势,缩小差距。我做国防科研,总感觉心里还不过瘾、不踏实。面对发达国家的一些挑衅和制约,我们回击的能力还不够,因此还是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国防力量,要搞出几个“撒手锏”,让对手真正信服。
记者:你认为制约中国创新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破解?
王泽山:首先,基础学科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必须不断加强,这是科技发展的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松懈;其次,科研主管单位要努力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科研氛围,别让搞关系的人胜过搞学术的人。科技工作者们要坚定信念、排除万难、扎扎实实做科研,不能东张西望;此外,国家一些好的科研政策要尽快落地,如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等,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研究的领域中去。
新华社南京11月15日电
|
|
在火药的故乡对话“中国诺贝尔”
|
|
|
|
( 2018-11-16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
|
|
|
在火药的故乡对话“中国诺贝尔” |
|
|
( 2018-11-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新华社记者朱筱、胡喆、喻菲
时值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独家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听他讲述中国创新的过去与未来。
2018年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王泽山凭借在火炸药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泽山院士60年致力火炸药研究,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使得我军火炮发射威力显著超过国外同类装备水平。他被人称作“中国诺贝尔”。
王泽山虽年过八旬,却依然在科研的道路上亲力亲为。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与受益者,他对创新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过去少一点创新还能勉强跟上,
现在差一点都不行”
记者:中国发明了火药,您把火炸药研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火炸药技术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王泽山:中国古代发明的黑火药使人类由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意义重大。随后,黑火药传入西方,用于工程爆破和矿山爆破,在19世纪之前是世界上唯一的火炸药。然而,在后期热兵器时代,中国却错失良机,以至于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手持大刀长矛的清军在西方火炮面前不堪一击。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火炸药的研究和生产都十分落后,主要依靠苏联援建。但由于基础薄弱,自主研发能力欠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火炸药研究都是以跟踪仿制为主。改革开放后的形势才一点点变好,随着自主创新的步伐加快,我国在高能炸药、航空弹药等领域的研究逐步走向世界前列。
记者:过去我国的创新与现在的创新有何异同?
王泽山:创新的意义一致,但重视程度不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创新政策并不明朗。我身边有创新意识的人很少,即便有,也不会将其定义为创新,并且从客观上讲,那时能有人接触并学会新技术已实属不易。
现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新一轮科技竞争,我国也把创新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我认为这十分必要。在过去,你创新少搞一点,勉强能跟上,现在差一点都不行,没有核心竞争力,我们就会受制于人,必须要自力更生,坚持创新。
记者:您如何理解创新?
王泽山:简单来讲,就是用“科学研究科学”,遇到问题不绕着走,也不跟着走,凡事多想一步,采用新的思维方式总结新的规律,做出超越别人的原创成果,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要有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
记者:40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带来了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您觉得科技创新如何引领社会各方面发展?
王泽山:改革开放40年间,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各方面创新,给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生活富了,素质高了,也更加团结了。我国许多科学技术走在世界的前沿,在关键性领域也有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从国防科研领域看,我国更加重视质量强国,国防实力不断增强,在无人机、量子通讯、高超音速飞机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大家可以明显感到世界格局在逐步发生变化,我国作为大国的担当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沿线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记者:您认为在改革开放40年中,科学家的奋斗状态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王泽山:过去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比较艰苦,科研工作者有诸多顾虑,放不开手脚。改革开放之后,大家才真正感到春天的到来,国家对科技创新越发重视,科研体制和管理在不断健全完善,科研工作者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一些科学研究。
科研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当前科学研究的趋势是多学科交叉融合,有些大型科研工程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因此科学家们也要学会包容合作,打造和谐共融的团队氛围,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
记者:您认为新时代呼唤怎样的科学家精神?
王泽山:作为一名科学家,要有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要有立志成为世界科技领跑者的决心,并将这种理想信念落地生根;同时还要具备为人类发展做贡献、为国为民搞科技创新的精神,并付诸实践。
科学家要有责任使命感,要往科学上使劲,思想不能漂移,也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成为“社会活动家”。当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勤奋刻苦等能力素养不可或缺。无论何时,科学家们都要有担当、讲诚信,承担下来的课题就要保质保量完成。
“坚持做引领性、颠覆性、原创性、基础性的研究”
记者:下一步,您认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应如何发展?
王泽山:首先,国家要弘扬科学精神,科研工作者要树立信念和决心,长期奔着国际上还没有解决、但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上去。面对愈发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我们还是要在关键领域上坚持做一些具有引领性、颠覆性、原创性、基础性的研究,用自己的实力说话。
从方法论上讲,科研工作者要真正按照科学家应具备的素养要求自己,从问题的本原出发,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和思维体系,明白追求真理是为了推动科学进展,不要想别的。
记者:在您研究的领域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突破?
王泽山:现在我们虽在一些火炸药领域有所领先,但整体实力不如发达国家,尤其在储备能力、反应速度、军民融合等方面差距较大。我国火炸药研究的深度还不够,要努力扩大优势,缩小差距。我做国防科研,总感觉心里还不过瘾、不踏实。面对发达国家的一些挑衅和制约,我们回击的能力还不够,因此还是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国防力量,要搞出几个“撒手锏”,让对手真正信服。
记者:你认为制约中国创新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破解?
王泽山:首先,基础学科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必须不断加强,这是科技发展的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松懈;其次,科研主管单位要努力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科研氛围,别让搞关系的人胜过搞学术的人。科技工作者们要坚定信念、排除万难、扎扎实实做科研,不能东张西望;此外,国家一些好的科研政策要尽快落地,如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等,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研究的领域中去。
新华社南京11月15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