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每周影像
8 8/8 7 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想说“再见”的采棉工

  相关文章: 
想说“再见”的采棉工

( 2018-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每周影像
 
 
  ▲拾花工在新疆巴楚县的一处棉田中采收棉花,一台大型采棉机在棉田里工作(10月30日摄)。
 
 
  ▲陈喜波(上)和妻子王登兴(下右一)及亲戚们在拾花间隙休息聊天(10月24日摄)。
 
 
  ▲拾花需要长时间保持屈膝弯腰的姿势,陈喜波站直身体,利用后仰来缓解腰部的不适(10月24日摄)。
 
 
  ▲陈喜波(右)和妻子王登兴在新疆多来提巴格乡卡扎尼塔皮提村的棉田里劳动(10月24日摄)。
 
 
  ▲家中打来电话,王登兴连忙停下活接听。在外拾花,家中的小孩最让她牵挂。她说:“儿想娘,扁担长;娘想儿,想断肠”(10月23日摄)。
 
  本报记者胡虎虎摄影报道
 
  又是一年金秋时,在我国最主要的产棉区——新疆,天山南北“白田”似海,吐絮饱满。
 
  30岁的陈喜波来自云南昭通,13年前开始到新疆拾花。今年9月,他和妻子王登兴,还有表嫂、舅妈等一行五人来到南疆巴楚县务工拾花。
 
  拾花的生活简单而清苦。借宿在田边的老乡家,月还未落,就要在鸡鸣声中起床。一碗米饭、两盘炒菜,是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顿饭。赶在天亮前吃好,借着晨曦的微光,陈喜波和妻子及几个亲戚来到棉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一棵棉株有10-14颗棉桃,矮的齐脚踝,高的到大腿。想要摘得多,必须双手齐用,腰要始终处在弯曲状态。为了延长采摘时间,他们把干粮带到地头,午饭简单吃过,继续拾花。一直到夜色浓重,陈喜波和家人才披星戴月,返回住处。
 
  三个月采摘的收入,往往能占到拾花工一年收入的一半甚至更高。正因如此,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每到秋季,一批又一批的内地务工者横越千里,远赴新疆拾花“淘金”。
 
  近年来,随着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机采棉在天山南北得到大面积推广普及,北疆80%以上的棉田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人工被大型机械取代。南疆喀什、阿克苏、巴州等地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也开始加快土地流转,走上了集约化种植和机械化采收的道路。曾经轰轰烈烈的内地采棉工进疆大潮,步入了尾声。
 
  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家,也见证了新疆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陈喜波对于棉田里的变化深有感触,“从老家来摘花的人越来越少了”。作为机械化时代的外来拾花工,陈喜波还在犹豫,是否该说告别,“明年大概不会再来了吧,路途太远,采棉也确实辛苦”。毕竟,找到替代拾花的工作并不困难。
 

想说“再见”的采棉工

( 2018-11-1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每周影像
  相关文章: 
  ◥拾花工在新疆巴楚县的一处棉田中采收棉花,一台大型采棉机在棉田里工作(10月30日摄)。
  ▲陈喜波(上)和妻子王登兴(下右一)及亲戚们在拾花间隙休息聊天(10月24日摄)。
  ▲拾花需要长时间保持屈膝弯腰的姿势,陈喜波站直身体,利用后仰来缓解腰部的不适(10月24日摄)。
  ▲陈喜波(右)和妻子王登兴在新疆多来提巴格乡卡扎尼塔皮提村的棉田里劳动(10月24日摄)。
  ▲家中打来电话,王登兴连忙停下活接听。在外拾花,家中的小孩最让她牵挂。她说:“儿想娘,扁担长;娘想儿,想断肠”(10月23日摄)。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