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特别报道
8 5/8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在我心的最高处,挂有一面国旗
· 骑马走进冬牧场,感受润物无声
· 用新闻的力量,传递最高的忠诚
· 用一生奋斗,作马克思的信使
· 信仰美好时代,走近奋斗的灵魂
· 国社十佳编辑,扶贫顶天立地

  相关文章: 
骑马走进冬牧场,感受润物无声

( 2018-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2017年12月,滕沐颖(右二)在新疆伊犁州结束十天“扎荒”准备下山。
 
 

  滕沐颖(总编室)


  一盒小儿感冒颗粒,在北京的药店里卖十五块八。我还可以指定电商在1小时内把它送到我手里。但是,如果像这样在盒子上用哈萨克语标注好用法和剂量,再把它送给新疆牧区的一位哈萨克族小患者,我需要花费10天的时间。

  是的,去年冬天,我骑着马,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天山山脉,攀登峭壁,横渡冰河,跟随一支“马背上的医疗队”,以每天25公里的速度,用10天时间,完成了一次——送药的旅程。

  送药的终点,是天山深处一个美丽的冬季牧场,名字叫包扎得尔,送药的起点,是离这个牧场最近的小镇。两点之间看似不远,却隔着一条“魔鬼之路”。

  每年冬季来临前,转场的牧民赶着牲畜,要翻山越岭,蹚河过水,爬冰卧雪,走很长一段在峭壁上开凿的羊肠小道,才能进入包扎得尔。但对于牧民来说,更大的危险是:在深山里面,生病了怎么办?

  我不敢相信,在包扎得尔阑尾炎曾经是绝症,而普通的感冒也会夺走许多人的性命。

  在这条连马都不愿意多走一步的山路上,1978年,牧区巡诊医生来了。此后每年冬天,8个人的医疗队,骑马走进2200平方公里的包扎得尔,守护1500多户牧民的健康。他们一走就是40年。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巡诊队里还有这样年轻的面孔。他叫阿斯哈提,今年28岁,是医疗队新来的年轻人。这位“90后”最大的苦恼,是山里没有手机信号,没有互联网,他想给新婚的妻子发一条微信,都是奢望。

  巡诊路上,面对壮阔的山川美景,阿斯哈提从不拍照,他生怕被家人看见这里的艰险。家人并不知道,阿斯哈提出一趟诊,要翻越3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6次过冰河,脚下的路最窄处只有一张A4纸宽。

  10天马背颠簸,我跟随医生走访近百户牧民,发放药品600多件。这是医疗队40年来第一次带记者出诊,也是我作为记者第一次在马背上采访。

  采访中,我几次热泪盈眶。当我站在悬崖边望而却步时,我才知道,原来医生克服恐惧的办法是用酒精麻醉自己;当我们10个人睡在一张炕上,我才发现,牧民心疼医生,总会悄悄爬起来添柴架火。

  正所谓“悬壶济世,用药治病,同心同德,用爱暖心”。因为一份爱,医生们一次次走进大山,走到了“健康中国”的最后一公里,更走进了牧区最远一家人的心里。

  作为记者,我真想知道,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还有多少人像他们一样行走在“最后一公里”,在改革开放40年的壮阔浪潮中,还有多少人像他们一样润物无声。

  眼下,天山南北提前进入冬季,医生们又将启程,我真想和他们一起,再骑上马,走进那遥远的冬牧场,走进你们的心里。

 

骑马走进冬牧场,感受润物无声

( 2018-11-0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特别报道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