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坤晟、黄书波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边境会谈会晤站称得上中国对外交往的神经末梢。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曾公开表示,在陆上中国军队设有64个边防部队的边境会谈会晤站。
2018年7月,新华社“新时代国门行”新疆小分队探访了位于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边境会晤站、位于中巴边境的红其拉甫边境会晤站以及位于中塔边境的卡拉苏边境会晤站。
正如红其拉甫边境会晤站翻译官高翔所说,会晤站的工作就是“小会晤推动大外交”。
保障沟通
“你们现在坐的就是巴方代表前来会晤时的座位。他们过来不带翻译官,都是由我们翻译。”在一家简洁朴素的会议室里,红其拉甫边境会晤站翻译官高翔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
在会晤站从事翻译工作5年的高翔已经算是“老人”了。在红其拉甫,“巴方发现有可疑人士可能从巴基斯坦入境中国,会提前通知我方。”高翔介绍说。
中方发现可疑情况也要第一时间同对方沟通。2004年成立的卡拉苏边境会晤站是中国和塔吉克斯坦边境地区唯一军方代表机构。2013年4月,有人从塔吉克斯坦带枪非法越境,抢走数十只牛羊。接到牧民报告后,卡拉苏会晤站及时联系对方。最终,违法分子被控制,中国牧民获得相应赔偿。
在边境上,除了由会晤站站长负责一般性例行会晤,还有更高层次的会谈。2013年有中国游客在巴基斯坦境内发生意外。2014年,喀什军分区政委赴与喀什地区相邻的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同当地警察总署总监进行了会谈,期望巴方加强对中国游客的保护。
会谈会晤的工作很琐碎,但却关系着两国利益。霍尔果斯边境会晤站翻译官胡健负责和哈方交涉的最重要的事件是霍尔果斯河友谊联合引水枢纽工程的施工区域问题。
中哈两国于2010年签署了中哈霍尔果斯河友谊联合引水枢纽工程合作协议。这项2011年春开始建设的引水枢纽工程能平均划分过境河流,有效地提高农业灌溉、生态用水的保证率,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危害,促进霍尔果斯河两岸经济的发展。
负责施工的自然是在基建能力更胜一筹的中国企业。因为部分工程要在哈方的领土上跨界施工,因此要在哈方领土上划定一块封闭施工的区域。而这片区域具体多大范围,则需中哈双方通过会晤的方式进行沟通。
如今,引水枢纽工程早已正式运营。过去,中哈两国要靠推土机划分的水资源,现在一个按钮就能够完成。
见证友谊
中哈霍尔果斯河友谊联合引水枢纽工程惠及了霍尔果斯河两岸的中哈百姓,成为中哈友谊的见证。“哈萨克斯坦领导人纳扎尔巴耶夫也曾提到这个工程对双方的帮助。”胡健自豪自己能够参与其中。
“‘一带一路’加深了两国交往,我的工作氛围也更加友好。”胡健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哈方一位名叫达尼亚尔的代表助理曾在例行会晤时,对胡健感叹“一带一路”给中哈两国带来的机遇。2017年,中哈两国双边贸易额达180亿美元,同比增长37.4%。
在距离霍尔果斯1680公里的红其拉甫,高翔更是感受了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友谊。
2005年,南亚大地震给喀喇昆仑公路造成很大破坏。应巴方请求,中国政府欣然答应帮助修复公路。中国路桥公司受委托承担了喀喇昆仑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对路面进行拓宽和翻新。正当工程有条不紊的推进之时,2010年1月4日,北部阿塔巴德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山体塌方,形成一个堰塞坝,上流河水不断汇集于此,最终形成一个长约22公里的堰塞湖。
“我们去巴方会晤,光是在堰塞湖摆渡就要花1个多小时。巴方全是土路,乱石遍地,路非常难走。”高翔说。
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两国间唯一的陆路通道,由于其凝结了老一辈中巴筑路人的无数心血,它被誉为“中巴友谊路”。眼下,喀喇昆仑公路又成为中巴经济走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喀喇昆仑公路堰塞湖改线段全长24公里,新增5条隧道和两座桥。“2015年通车前,我们去巴方会晤,一路上能看见很多中国工人和工程师。”高翔说。与巴方协调做好中国工人安全防护工作,也是高翔前两年的重要工作。如今,喀喇昆仑公路堰塞湖改线段路况良好。高翔和同事去巴方会晤的路程大大缩短。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警署的一位总监感叹说,如果没有中国朋友帮忙,不知道这条路要修到什么时候。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高翔发现毗邻中巴红其拉甫口岸的巴中苏斯特口岸宾馆这几年多了起来。一些巴基斯坦商人告诉他现在做生意也便利了许多。
2015年,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暴发山洪,驻扎在中巴边境的巴方警察断了补给。巴方向中方求助。第二天,中方就送去两车食用油、蔬菜和水果。“冬天巴方边防前哨取暖用的煤炭缺乏。这几年也是我们分出一些给他们。”高翔说。
2017年5月,塔方边防总队副总队长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治疗眼疾。卡拉苏会晤站翻译官王新新为其担任翻译。
“两国边境机构互相帮助、关系越来越好。随着中国实力增强,对方越来越认同中国。我们在对外交流中更有底气,更有一份责任感和荣誉感。”王新新说。
(参与采写:陈浩、张骄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