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报道 |
16 |
5/16 |
4
|
5
|
6
|
>
|
>| |
|
|
PDF版 |
 |
|
|
|
|
“清猪”清了南坪溪 |
|
|
( 2018-10-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
|
“每天早上七八点钟给猪喂食的时候,沿着南坪溪一路下来,两旁的猪叫声震天响,像这样隔着两三米说话都听不见,你说这里养了多少猪?”回想起南坪溪畔盛极一时的“养猪热”,福建南平延平区曾厝村村民曾禹尧感慨颇深。
流贯曾厝村的南坪溪水带着猪粪、猪尿蜿蜒而下,最终汇入南平市区的水源地长万水库。不少市、区干部皱着眉头回忆,“下乡来到曾厝,车窗都不敢摇下来。在路边站上三五分钟,后背上黑压压一大片苍蝇。”
2017年,延平区打响集中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攻坚战”,曾厝村干部第一个就“攻坚”曾禹尧。“猪圈哪能说拆就拆,我说什么也不同意。”曾禹尧坦言,“把猪圈拆了,靠什么生活?”
延平区全力“清猪”的同时,也把转产转业想在了前头,镇村干部为此跟曾禹尧多次沟通后,拟定了栽培食用菌的方案。“政策规定猪圈全部要拆除,曾禹尧有一栋四层楼高的养猪建筑,他想留着以后生产食用菌,我们研究之后决定先不拆。”延平区委书记何明星说。
曾禹尧在村里带头拆了自家的猪圈,村里100多户养猪村民也陆续拆了猪圈。曾禹尧盖食用菌大棚的速度,丝毫不亚于当年盖猪圈,短短数月,29个大棚就连成一片。曾禹尧介绍,“这些大棚投入约2000万元,一亩造价8万元,省里、区里各补贴25%。”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先的猪圈改成了香菇生产加工车间,来自宁德屏南县的熟练工人正在封装菌筒,菌筒经加热后立即运往百米之外的菇棚,并在钢架上依次码好。曾禹尧捧起一只透热的菌筒轻轻拍打:“现在是生产季,香菇的生长期大约三个月,到12月就开始进入市场。”
村民曾禹麟2017年下半年在合作社参股10万元,年底就尝到了甜头。“去年分红2万多元,一分钱没拿又全投进去。去年合作社生产香菇80万筒,今年计划生产150万筒。”曾禹麟喜笑颜开。
如今,漫步南坪溪畔,水流浅浅近看清澈见底,山林葱葱但闻草木清香。村民们感慨道:“清猪清掉了黑水臭气,转产转出了绿水青山。”
(记者王成)
新华社福州10月18日电

|
|
“清猪”清了南坪溪
|
|
|
|
( 2018-10-1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特别报道 |
|
|
|
“清猪”清了南坪溪 |
|
|
( 2018-10-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
|
“每天早上七八点钟给猪喂食的时候,沿着南坪溪一路下来,两旁的猪叫声震天响,像这样隔着两三米说话都听不见,你说这里养了多少猪?”回想起南坪溪畔盛极一时的“养猪热”,福建南平延平区曾厝村村民曾禹尧感慨颇深。
流贯曾厝村的南坪溪水带着猪粪、猪尿蜿蜒而下,最终汇入南平市区的水源地长万水库。不少市、区干部皱着眉头回忆,“下乡来到曾厝,车窗都不敢摇下来。在路边站上三五分钟,后背上黑压压一大片苍蝇。”
2017年,延平区打响集中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攻坚战”,曾厝村干部第一个就“攻坚”曾禹尧。“猪圈哪能说拆就拆,我说什么也不同意。”曾禹尧坦言,“把猪圈拆了,靠什么生活?”
延平区全力“清猪”的同时,也把转产转业想在了前头,镇村干部为此跟曾禹尧多次沟通后,拟定了栽培食用菌的方案。“政策规定猪圈全部要拆除,曾禹尧有一栋四层楼高的养猪建筑,他想留着以后生产食用菌,我们研究之后决定先不拆。”延平区委书记何明星说。
曾禹尧在村里带头拆了自家的猪圈,村里100多户养猪村民也陆续拆了猪圈。曾禹尧盖食用菌大棚的速度,丝毫不亚于当年盖猪圈,短短数月,29个大棚就连成一片。曾禹尧介绍,“这些大棚投入约2000万元,一亩造价8万元,省里、区里各补贴25%。”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先的猪圈改成了香菇生产加工车间,来自宁德屏南县的熟练工人正在封装菌筒,菌筒经加热后立即运往百米之外的菇棚,并在钢架上依次码好。曾禹尧捧起一只透热的菌筒轻轻拍打:“现在是生产季,香菇的生长期大约三个月,到12月就开始进入市场。”
村民曾禹麟2017年下半年在合作社参股10万元,年底就尝到了甜头。“去年分红2万多元,一分钱没拿又全投进去。去年合作社生产香菇80万筒,今年计划生产150万筒。”曾禹麟喜笑颜开。
如今,漫步南坪溪畔,水流浅浅近看清澈见底,山林葱葱但闻草木清香。村民们感慨道:“清猪清掉了黑水臭气,转产转出了绿水青山。”
(记者王成)
新华社福州10月18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