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9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成风化人
8 7/8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朱国富的“摇橹”人生
· 父亲王继才的财富
· 谢文征:“要把冬奥办好,也要把百姓的事办好”

  相关文章: 
朱国富的“摇橹”人生

( 2018-09-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新华社成都9月18日电(记者任硌、叶含勇、张海磊)临近中秋,巴山峡谷深处有了一丝凉意。

  中午,四川宣汉立石村的“黑湾鱼庄”农家乐又热闹起来。56岁的鱼庄老板朱国富正在池边捞鱼,一条已进网兜的鱼儿溜了。旁边有人打趣道,捞鱼老手连池子里的鱼都捞不上来了?“马上要搬迁了,虽然安置地挺好,想着生意还能不能火,愣神了。”朱国富边忙边说,“这半辈子就像在摇橹推船,有时顺水,有时逆流,只要把好舵,就能破浪行进!”

跑船(1979)


  朱国富家住巴山大峡谷深处,前河从门前奔流而过,两岸峭壁千仞。

  “那时候刀耕火种,一家人填不饱肚子。我们这辈人,很多人的名字里都带‘富’,穷怕了,就盼望过上好日子。”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外面的世界正悄然改变,但木船仍是朱家人与外界联通的主要交通方式。

  那一年,16岁的朱国富当上了船工,摇橹、拉纤,唱山歌。“砍柴要砍杠筋藤,嫁人要嫁船上人,有朝一日船拢了,针头麻线用不赢……”

  米、盐巴、布匹……船还没有到终点,老乡们已早早等在河边。“那时,我们的吃穿用都离不开他们。”老乡张国述说,跑船那时很受山区年轻人追捧。那年,张国述外出当兵、上学归来,成长为一名公社干部。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告中“品出了味道”,悄悄地带领乡亲们搞起了农村改革。

  包产到户以后,山区苞谷、洋芋产量大增,山民还广种中药材。山里山外物资运输需求增大,朱国富“摇橹”摇得更欢了,买了大船,请了帮工,变身“船老板”。

上岸(1993)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改革进入新阶段,有了一些帮扶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已担任宣汉县大峡谷片区樊哙区委书记的张国述,念叨最多的就是修路。

  1993年,连接山外的公路通了,朱国富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再没有多少人找他“摇橹”摆渡了。加之长期“泡”在水里疾病缠身,朱国富只得弃船上岸,一家人红火的日子眼瞅着衰败。

  不过,大峡谷的壮美河山和丰饶资源,也引来了大量游客和生意人。他们顺着公路奔涌进山,这让朱国富眼前一亮,也把家搬到了公路边,开起小商店,后来又有了农家乐。

  “那些年家里热闹得很,大家都喜欢来歇脚。”朱国富十分怀念那段日子。但是,2012年,朱国富的独子因车祸去世。失去了顶梁柱,农家乐也就关了。

  “我感觉要被困死在大山里了。”朱国富说,上有老父和瘫痪老母,下有孙儿孙女,全家都指望他,他却身患痛风、高血压、糖尿病,每天自费药就要100多元。

  2014年,朱国富家被评定为贫困户。乡里扶贫干部多次找上门来。“还是要振作起来!”干部们的话让朱国富逐渐想通了,他决心把孙儿孙女养大,供他们读书,送他们出山。

掌舵(2015)


  2015年,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在全国吹响。

  在各方帮扶下,2015年,朱国富借了10多万元,在家门口开起了“黑湾鱼庄”。农家乐开起来了,日子又开始红火起来。

  从县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休的张国述,正忙着写农村改革回忆录:长期跑船的经历,让朱国富这样的汉子坚忍顽强、随机应变、勇往直前,只要有条件,他们就能重新为人生航船“掌舵”。

  “众人帮忙,让我绝处逢生!”朱国富说,“目前在建渡口‘风情小镇’,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我的鱼庄一天的营业额1000多元,最多时可以达到4000元。”

  朱国富是宣汉县2014年底贫困人口20.94万人中的一个,该县也一度是四川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

  宣汉县委书记唐廷教说,宣汉确定了以旅游扶贫开发带动山区脱贫的思路,总投资上百亿元的渡口“风情小镇”、土溪口水库生态观光区等项目陆续在大峡谷开建。经过3年奋战,截至2017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已降至6.1万人。

远航(2018)


  2018年,朱国富的人生航船迎来了又一次转向。

  7月4日,宣汉县土溪口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动员会在渡口土家族乡召开。土溪口水库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建设征地涉及巴山大峡谷区域的渡口、龙泉两个土家族乡,规划生产安置人口2715人。

  家住渡口土家族乡的朱国富正好是搬迁安置对象。按照规划,朱家需要搬迁至渡口“风情小镇”附近,并分到2套房子和2个门市。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搬迁安置也不错,但朱国富还是有些舍不得眼前。在忙着“黑湾鱼庄”的生意时,他不时有些烦心、恍惚,“是怕好日子又溜走了吗?”他问自己。

  老父亲朱定全似乎看透了儿子:“当初不跑船了,咱烦心过。中间农家乐关了,咱也烦心过。这次咱可是要搬到场镇上去,政策越来越好,你烦心个啥?”

  56岁的朱国富恍然大悟,这半辈子可不就像是在摇橹推船嘛!有顺水,也有逆流,幸亏赶上了好时代,让他可以把每一处转折,都变成远航更好的开端!

  朱国富说,生态旅游如火如荼,让他有了“摇橹”新方向:新家在场镇上,两套房子,一套自住,一套开客栈,两个门市开农家乐,“你信不信,未来会更好!”


 

朱国富的“摇橹”人生

( 2018-09-1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