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观察 |
16 |
15/16 |
14
|
15
|
16
|
>
|
>| |
|
|
PDF版 |
 |
|
|
|
|
学术理论要追求“本土化” |
|
|
( 2018-08-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本报记者裘立华、魏一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长,科技发展迅猛,文化自觉自信不断增强,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学术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评价标准西化、评价导向有失偏颇等问题。尤其经济学和人文社科类理论“西强东弱”,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今年初,经济学家李稻葵撰文指出,中国发展起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不适应、不理解,有的甚至觉得中国人偷跑、抢跑、耍赖,占了西方人的便宜。怎么办?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有中国的理论,理论上不去、讲不圆,咱们在国际上、在政策发展问题上永远吃亏。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理论上的“贸易逆差”,会带来政策层面的被动甚至败仗。比如,日本20多年的衰退,就起源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而广场协议之所以签订,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经济学研究长期落后于实践。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战结束前夜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经济学家凯恩斯为没落的“大英帝国”争得了超额的话语权和利益。
当前,我们很多学术体系基本是按照西方、特别是欧美为蓝本建立起来的,存在越来越与“中国经验”脱节的风险。部分教学科研单位学术评价体系西化、评价“重量轻质”等错误倾向,同样值得引起注意。我国要想在世界学术体系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致力于“本土化”“中国化”。
而西方一些学者也指出,中国理应有自己“本土化”“中国化”的体系和自信。《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出版的专著《东方化》已引起西方主流学界的普遍关注,他在2016年发表《全球重心东移、西方霸权式微》的文章,再次重申他的“东方化”和“东方化时代”;著名汉学家包弼德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提出,“目前中国的发展,在借鉴世界先进技术与文化的同时,更应着眼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加强经济和人文社科类理论“本土化”“中国化”研究已迫在眉睫。首先必须坚持中国道路,构建和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在制定学术评价标准和编制指标体系过程中,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鲜明体现学术导向,克服过分注重量化评价、轻视定性评价的弊端。同时,必须大力整顿现在的期刊腐败,建立有重大公信力的学术期刊,最终形成“中国标准”。
其次,要强壮学术筋骨。国际学术话语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根基在学术的内涵与质量,在扎实的学术建设。提高我国学术国际话语权需要的是平心静气、久久为功,需要的是扎根实践,对真问题不懈而彻底的求解。
再次,净化学术生态,维护学术权威。近年来,学术造假、抄袭等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中国学术要想迈向国际学术殿堂,必须整治学术腐败,形成强有力的学术话语权和有公信力的评价体系。

|
|
学术理论要追求“本土化”
|
|
|
|
( 2018-08-3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
|
|
|
学术理论要追求“本土化” |
|
|
( 2018-08-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本报记者裘立华、魏一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长,科技发展迅猛,文化自觉自信不断增强,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学术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评价标准西化、评价导向有失偏颇等问题。尤其经济学和人文社科类理论“西强东弱”,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今年初,经济学家李稻葵撰文指出,中国发展起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不适应、不理解,有的甚至觉得中国人偷跑、抢跑、耍赖,占了西方人的便宜。怎么办?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有中国的理论,理论上不去、讲不圆,咱们在国际上、在政策发展问题上永远吃亏。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理论上的“贸易逆差”,会带来政策层面的被动甚至败仗。比如,日本20多年的衰退,就起源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而广场协议之所以签订,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经济学研究长期落后于实践。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战结束前夜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经济学家凯恩斯为没落的“大英帝国”争得了超额的话语权和利益。
当前,我们很多学术体系基本是按照西方、特别是欧美为蓝本建立起来的,存在越来越与“中国经验”脱节的风险。部分教学科研单位学术评价体系西化、评价“重量轻质”等错误倾向,同样值得引起注意。我国要想在世界学术体系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致力于“本土化”“中国化”。
而西方一些学者也指出,中国理应有自己“本土化”“中国化”的体系和自信。《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出版的专著《东方化》已引起西方主流学界的普遍关注,他在2016年发表《全球重心东移、西方霸权式微》的文章,再次重申他的“东方化”和“东方化时代”;著名汉学家包弼德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提出,“目前中国的发展,在借鉴世界先进技术与文化的同时,更应着眼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加强经济和人文社科类理论“本土化”“中国化”研究已迫在眉睫。首先必须坚持中国道路,构建和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在制定学术评价标准和编制指标体系过程中,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鲜明体现学术导向,克服过分注重量化评价、轻视定性评价的弊端。同时,必须大力整顿现在的期刊腐败,建立有重大公信力的学术期刊,最终形成“中国标准”。
其次,要强壮学术筋骨。国际学术话语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根基在学术的内涵与质量,在扎实的学术建设。提高我国学术国际话语权需要的是平心静气、久久为功,需要的是扎根实践,对真问题不懈而彻底的求解。
再次,净化学术生态,维护学术权威。近年来,学术造假、抄袭等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中国学术要想迈向国际学术殿堂,必须整治学术腐败,形成强有力的学术话语权和有公信力的评价体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