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多规合一”合出了什么? |
看厦门如何打好放管服改革“组合拳” |
|
( 2018-08-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
新华社厦门8月20日电(记者颜之宏、何凡)取消建设项目近一半的前置审批、不动产登记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营商环境高于国内一线城市平均值……一系列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厦门近年来深度探索以“多规合一”为抓手的放管服改革。 材料薄了,时间少了,信心足了 “不动产抵押登记今天办理明天就能收到证明,银行收到证明后马上就能放款,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解决我的资金需求。”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内,前来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的厦门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提交材料、申请表签字……完成这一系列流程,前后不过五分钟,窗口工作人员便告知陪同王先生前来的银行工作人员,第二天即可领取相关证明。
从事贸易行业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这个行业贷款“过桥”是常事,和之前相比,如今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明显提速,准备的材料也从厚变薄。
放管服改革深度探索之后,厦门成了不少新兴行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相较于其他城市质量、安全两分开,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要准备两份材料跑两次,厦门做到了即到即办,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精力。”厦门迅赞物流有限公司报建经理潘丽芳正在为京东物流园在厦门的项目进行报建工作,她说,“以前工程监控要在手续办理前安装好,现在可以先办理再安装,让我们有很强的人性化服务体验。”
厦门主动参照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根据第三方机构评估,两年来,厦门营商环境从全球排名61位上升到第40位水平,办事群众和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
“多规合一”催生办事提速“小联合国” 厦门市放管服改革实践中,企业和群众实现了“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的办事体验,而对于幕后负责审批事项的办事部门看来,“多规合一”是基础,解决了过去最让人头疼的“规划打架、部门扯皮”的难题。
“过去我们碰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规划打架’,但各个部门也都是照章办事,解决问题只能通过市里召开常务会议。”厦门市规划委直属分局局长施大茂表示,厦门在实行以“多规合一”为抓手的放管服改革后,各部门已经在项目立项前把“该打的架”打完了,大大缩短了各个项目的前置审批时间。
事实上,施大茂除了市规划委直属分局局长的职务外,还有一个厦门市规划委驻市行政服务中心首席代表的头衔。和施大茂一样,包括发改、国土、建设、环保、经信、水利、人防、电力等部门在市行政服务中心都有一位首席代表。
“我们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小联合国’,每个部门的首席代表就是各个部门的‘特命全权大使’,代表各自部门协商压缩审批时间。”在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副主任陈玉辉眼里,首席代表协商制是在“多规合一”背景下催生的提速利器。
“以前立项都是‘文来文往’,办事人员要拿着材料送各个部门,可能还要遭遇‘门难进、脸难看’的尴尬,”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首席代表邱永栋告诉记者,“现在各部门将串联审批优化为并联审批,多部门同时开动审批工作,前置材料直接在数据库调取,办事人员享受到了实惠。”
“组合拳”里的厦门探索 放管服改革中的这套“组合拳”究竟怎么打才有力?厦门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给出了“五个一”的答案,即:形成覆盖全市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及城市空间容量的“一张蓝图”;以信息化为手段构建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协同、审批、监督与网上办事为一体的“一个平台”;推行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综合服务“一个窗口”;实现由过去串联式审批变为并联式审批的“一张表单”受理;创建包含顶层保障、部门协调、监督监管、动态更新等内容在内的“一套机制”。
过去,一个建设项目验收需要不同单位至少测绘五次,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在“多规合一”思路引导下,“多测合一”应运而生。如今,项目测绘仅需由国土部门一次完成即可,并将相关测绘结果在后台共享给其他单位。
数据显示,厦门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已由过去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一些体量不大的项目可直接缩短至3个工作日,该速度与世行营商环境排名第16位的经济体相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厦门放管服改革实践中,让各部门政务数据流动起来就是“粮草先行”。为此,厦门市建立了统一的资源共享机制,形成一个逻辑集中的政务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已接入27个职能部门。今年以来,政务内网总访问量已达1294万次,政务外网总访问量达3781万次。
厦门市政府负责人表示,厦门将进一步围绕“多规合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国务院提出的“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基础之上,进一步实现审批流程再优化、审批手续再减少,力争将审批时间再压缩三分之一以上,让办事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更强,办事体验更好。
|
|
“多规合一”合出了什么?
|
看厦门如何打好放管服改革“组合拳”
|
|
|
( 2018-08-2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要 闻 |
|
|
|
“多规合一”合出了什么? |
看厦门如何打好放管服改革“组合拳” |
|
( 2018-08-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
新华社厦门8月20日电(记者颜之宏、何凡)取消建设项目近一半的前置审批、不动产登记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营商环境高于国内一线城市平均值……一系列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厦门近年来深度探索以“多规合一”为抓手的放管服改革。 材料薄了,时间少了,信心足了 “不动产抵押登记今天办理明天就能收到证明,银行收到证明后马上就能放款,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解决我的资金需求。”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内,前来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的厦门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提交材料、申请表签字……完成这一系列流程,前后不过五分钟,窗口工作人员便告知陪同王先生前来的银行工作人员,第二天即可领取相关证明。
从事贸易行业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这个行业贷款“过桥”是常事,和之前相比,如今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明显提速,准备的材料也从厚变薄。
放管服改革深度探索之后,厦门成了不少新兴行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相较于其他城市质量、安全两分开,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要准备两份材料跑两次,厦门做到了即到即办,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精力。”厦门迅赞物流有限公司报建经理潘丽芳正在为京东物流园在厦门的项目进行报建工作,她说,“以前工程监控要在手续办理前安装好,现在可以先办理再安装,让我们有很强的人性化服务体验。”
厦门主动参照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根据第三方机构评估,两年来,厦门营商环境从全球排名61位上升到第40位水平,办事群众和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
“多规合一”催生办事提速“小联合国” 厦门市放管服改革实践中,企业和群众实现了“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的办事体验,而对于幕后负责审批事项的办事部门看来,“多规合一”是基础,解决了过去最让人头疼的“规划打架、部门扯皮”的难题。
“过去我们碰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规划打架’,但各个部门也都是照章办事,解决问题只能通过市里召开常务会议。”厦门市规划委直属分局局长施大茂表示,厦门在实行以“多规合一”为抓手的放管服改革后,各部门已经在项目立项前把“该打的架”打完了,大大缩短了各个项目的前置审批时间。
事实上,施大茂除了市规划委直属分局局长的职务外,还有一个厦门市规划委驻市行政服务中心首席代表的头衔。和施大茂一样,包括发改、国土、建设、环保、经信、水利、人防、电力等部门在市行政服务中心都有一位首席代表。
“我们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小联合国’,每个部门的首席代表就是各个部门的‘特命全权大使’,代表各自部门协商压缩审批时间。”在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副主任陈玉辉眼里,首席代表协商制是在“多规合一”背景下催生的提速利器。
“以前立项都是‘文来文往’,办事人员要拿着材料送各个部门,可能还要遭遇‘门难进、脸难看’的尴尬,”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首席代表邱永栋告诉记者,“现在各部门将串联审批优化为并联审批,多部门同时开动审批工作,前置材料直接在数据库调取,办事人员享受到了实惠。”
“组合拳”里的厦门探索 放管服改革中的这套“组合拳”究竟怎么打才有力?厦门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给出了“五个一”的答案,即:形成覆盖全市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及城市空间容量的“一张蓝图”;以信息化为手段构建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协同、审批、监督与网上办事为一体的“一个平台”;推行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综合服务“一个窗口”;实现由过去串联式审批变为并联式审批的“一张表单”受理;创建包含顶层保障、部门协调、监督监管、动态更新等内容在内的“一套机制”。
过去,一个建设项目验收需要不同单位至少测绘五次,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在“多规合一”思路引导下,“多测合一”应运而生。如今,项目测绘仅需由国土部门一次完成即可,并将相关测绘结果在后台共享给其他单位。
数据显示,厦门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已由过去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一些体量不大的项目可直接缩短至3个工作日,该速度与世行营商环境排名第16位的经济体相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厦门放管服改革实践中,让各部门政务数据流动起来就是“粮草先行”。为此,厦门市建立了统一的资源共享机制,形成一个逻辑集中的政务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已接入27个职能部门。今年以来,政务内网总访问量已达1294万次,政务外网总访问量达3781万次。
厦门市政府负责人表示,厦门将进一步围绕“多规合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国务院提出的“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基础之上,进一步实现审批流程再优化、审批手续再减少,力争将审批时间再压缩三分之一以上,让办事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更强,办事体验更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