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8 |
3/8 |
2
|
3
|
4
|
>
|
>| |
|
|
PDF版 |
|
|
|
|
|
31省份公车亮身份,解决“私奔”仍需发力 |
答完公车标识“必答题”,未来还需借助高科技手段,让公车持续在阳光下“奔跑” |
|
( 2018-08-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新闻 |
|
新华社记者梳理发现,为有效预防和遏制“车轮上的腐败”,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启动或完成公车标识工作。公车标识,充分彰显让社会监督的改革诚意。全国地方公车亮明身份,不再“隐身”,效果如何?让公车在阳光下“奔跑”,还有哪些问题待解?
公车不再“隐身”上路
记者近日了解到,目前北京市8万多辆公务用车已全部标识。公车标识为椭圆形车贴,统一贴在车窗右下角。北京市车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标识具有防伪功能,一车一编码,不得无标出行。公务用车标识还印有监督电话“12345”,市民发现公车违规违纪可举报,线索核实后将转递纪检监察部门。
公车私用等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不仅浪费巨大,还滋生了特权腐败。给公车喷涂上醒目的标识,让民众一眼就能辨别出,同时畅通民众监督举报的渠道,是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的办法。
党中央、国务院2014年7月16日向社会公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
由此,公车标识成为车改“必答题”。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启动部署或已完成公车标识工作。
长期跟踪公车改革的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统一标识给百姓监督创造了条件,这种勇于把监督权力交给公众的态度,充分表明中央和各地政府实现公车监管常态化的决心。
仍存造“盆景”、标识“走过场”
公车改革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全国公车标识情况推进迅速,成效显著,解决了“多年想解决没解决的问题”。但在推进过程中,由于触动官员利益等深层次矛盾,还存在一些乱象和问题。
——“小范围”标识,打造“盆景”工程。有的地方标识只覆盖了省直机关单位。个别省(市)只标识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参公事业单位未覆盖。
——基层从严,领导从宽。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部分省份公车改革后,未将地方和部门主要领导的公务用车纳入标识监管。“基层从严,领导从宽。干部怎能心服口服?”四川省遂宁市委党校副校长易志昂表示,对主要领导从严监督,也是对干部的保护。
——标识耍花样,蓄意遮挡、损坏。有的地方标识车辆单位不清,让人看不懂。一位内部人士介绍,当地名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事业单位,把公车单位标识为“人影办”,“很多政府人员都不知道是什么单位。”基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部分单位还存在未按规定张贴公车标识,故意遮挡、损毁标识等现象。广东省纪委此前通报一起典型案例,广东省龙门县平陵司法所所长陈秀平擅自将公务用车的“司法”标识撕掉,被批评并重贴标识不久又将公车标识撕掉,并在3个月内先后8次公车私用。
——标识“走过场”,查处跟不上。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地方只做了公车标识,但没标识举报电话;有的举报电话是自己单位的内部电话;个别地方举报电话只能留言录音,无人接听,让举报群众也感觉“无语”。
让公车在阳光下“奔跑”
当前,公车改革已步入新阶段,专家指出,公车亮明身份是巨大进步,下一步要持续发力,让公车持续在阳光下“奔跑”。
目前北京、浙江、广东等不少地方已经进行类似尝试。例如,北京已经在所有公车加装北斗导航功能,非工作时段使用、行驶进入敏感区域都会自动报警。去年国庆期间,北京市纪委监委还利用大数据库中存储的车辆轨迹信息和公车号牌进行了数据比对。仅用五分钟,就完成了市属单位公车节假日高速路通行情况的筛查。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表示,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一把手缺位、国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缺位”等现象,建议上级部门对公车改革情况进行督查,真正实现公车标识全覆盖。公车标识也不能一标了之,查处有力、坚决,监督才能有积极性、持续性。
四川省遂宁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吴廷友建议,要建立起全国公车联网系统。“借助高科技手段监管,让公车跑在‘阳光’下。”此外,叶青建议,公车标识只是让群众看得见,未来还要加大落实大数据、卫星定位等监管方式,让公车“私奔”无处遁形。
(记者乌梦达、吴文诩)据新华社北京电
|
|
31省份公车亮身份,解决“私奔”仍需发力
|
答完公车标识“必答题”,未来还需借助高科技手段,让公车持续在阳光下“奔跑”
|
|
|
( 2018-08-0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新闻 |
|
|
|
31省份公车亮身份,解决“私奔”仍需发力 |
答完公车标识“必答题”,未来还需借助高科技手段,让公车持续在阳光下“奔跑” |
|
( 2018-08-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新闻 |
|
新华社记者梳理发现,为有效预防和遏制“车轮上的腐败”,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启动或完成公车标识工作。公车标识,充分彰显让社会监督的改革诚意。全国地方公车亮明身份,不再“隐身”,效果如何?让公车在阳光下“奔跑”,还有哪些问题待解?
公车不再“隐身”上路
记者近日了解到,目前北京市8万多辆公务用车已全部标识。公车标识为椭圆形车贴,统一贴在车窗右下角。北京市车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标识具有防伪功能,一车一编码,不得无标出行。公务用车标识还印有监督电话“12345”,市民发现公车违规违纪可举报,线索核实后将转递纪检监察部门。
公车私用等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不仅浪费巨大,还滋生了特权腐败。给公车喷涂上醒目的标识,让民众一眼就能辨别出,同时畅通民众监督举报的渠道,是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的办法。
党中央、国务院2014年7月16日向社会公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
由此,公车标识成为车改“必答题”。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启动部署或已完成公车标识工作。
长期跟踪公车改革的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统一标识给百姓监督创造了条件,这种勇于把监督权力交给公众的态度,充分表明中央和各地政府实现公车监管常态化的决心。
仍存造“盆景”、标识“走过场”
公车改革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全国公车标识情况推进迅速,成效显著,解决了“多年想解决没解决的问题”。但在推进过程中,由于触动官员利益等深层次矛盾,还存在一些乱象和问题。
——“小范围”标识,打造“盆景”工程。有的地方标识只覆盖了省直机关单位。个别省(市)只标识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参公事业单位未覆盖。
——基层从严,领导从宽。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部分省份公车改革后,未将地方和部门主要领导的公务用车纳入标识监管。“基层从严,领导从宽。干部怎能心服口服?”四川省遂宁市委党校副校长易志昂表示,对主要领导从严监督,也是对干部的保护。
——标识耍花样,蓄意遮挡、损坏。有的地方标识车辆单位不清,让人看不懂。一位内部人士介绍,当地名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事业单位,把公车单位标识为“人影办”,“很多政府人员都不知道是什么单位。”基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部分单位还存在未按规定张贴公车标识,故意遮挡、损毁标识等现象。广东省纪委此前通报一起典型案例,广东省龙门县平陵司法所所长陈秀平擅自将公务用车的“司法”标识撕掉,被批评并重贴标识不久又将公车标识撕掉,并在3个月内先后8次公车私用。
——标识“走过场”,查处跟不上。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地方只做了公车标识,但没标识举报电话;有的举报电话是自己单位的内部电话;个别地方举报电话只能留言录音,无人接听,让举报群众也感觉“无语”。
让公车在阳光下“奔跑”
当前,公车改革已步入新阶段,专家指出,公车亮明身份是巨大进步,下一步要持续发力,让公车持续在阳光下“奔跑”。
目前北京、浙江、广东等不少地方已经进行类似尝试。例如,北京已经在所有公车加装北斗导航功能,非工作时段使用、行驶进入敏感区域都会自动报警。去年国庆期间,北京市纪委监委还利用大数据库中存储的车辆轨迹信息和公车号牌进行了数据比对。仅用五分钟,就完成了市属单位公车节假日高速路通行情况的筛查。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表示,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一把手缺位、国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缺位”等现象,建议上级部门对公车改革情况进行督查,真正实现公车标识全覆盖。公车标识也不能一标了之,查处有力、坚决,监督才能有积极性、持续性。
四川省遂宁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吴廷友建议,要建立起全国公车联网系统。“借助高科技手段监管,让公车跑在‘阳光’下。”此外,叶青建议,公车标识只是让群众看得见,未来还要加大落实大数据、卫星定位等监管方式,让公车“私奔”无处遁形。
(记者乌梦达、吴文诩)据新华社北京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