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6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成风化人·特别报道
15 13/15 12 13 1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俯身为民实干 挺胸为党争光
· 民警老贺为他的“张妈妈”戴上党徽
· “太阳部落”来了援藏“第一书记”
· “感谢我们有个好书记”
· “老书记”为美好生活“引路”

  相关文章: 
“太阳部落”来了援藏“第一书记”

( 2018-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特别报道
 
  本报记者张海磊
 

 
  “昨夜别小儿,何时回家乡。高原风雨行,雪域再故乡。”2016年9月9日,李明康到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当援藏干部的第一晚,写下这首《别》。
 
  从此,他与雪域高原为伴,将脱贫念于心间。当记者见到李明康的时候,这位来自城市的纪检干部在高原已经变成了黑脸康巴汉子。
 
一人、一车、援藏梦


 
  2016年7月,成都市金牛区向全区各单位发出了第四批对口援建石渠县的报名通知,金牛区建设和交通局纪工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李明康考虑到自己有多年高原工作经验,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空气中含氧量是成都平原的45%,石渠县是四川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县城。曾经,这个被称为“太阳部落”的地方饱受包虫病的侵蚀。
 
  2016年9月,正是雪域高原最美的季节,雪山晶莹,草甸青绿。李明康踏着秋色,来到石渠,担任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负责工程项目规划、办公室管理和洛须片区的道路建设,后又同时担任奔达乡格绒村第一书记。
 
  “刚来的时候局里的废旧皮卡车闲置,我重新修理后竟然还动了起来。”李明康说道。从此以后,他三分之二的时间与这辆皮卡车为伴。
 
  当天,李明康开车带记者前往格绒村,车轮碾压过的土路扬起一片尘土,一路坑坑洼洼颠簸得人要散架。在一段环山路前,车子慢下来,一侧是笔直的山坡,另一侧是垂直的山崖,金沙江奔涌向前,“这个红崖子还不是最险的,每次经过,风吹时会有碎石往下掉,汛期时一侧的河水上涨,有种在水上漂的感觉。”李明康说。就是这种连当地人都不愿走的“崖子”,从奔达乡到真达乡短短30公里的路上还有4个。
 
  石渠县多为土路,坑洼较多,皮卡车曾多次“不争气”,拖车3次、抛锚8次,爆胎、减震器坏掉无数……
 
  “石渠县今年要完成2500多公里的通村通畅道路建设,以后再来就方便多了。”李明康开着车,眼里充满期望。
 
第一个住在村里的干部


 
  在高原湛蓝色的天空下,外墙为藏红色的格绒村村委会格外显眼,李明康住在村委会的一个小调解室里,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卧室。在他来之前,房间是另一番模样:没有窗户,雨天漏雨,墙皮卷起……
 
  临近中午,62岁的格绒村村民仁清拉姆听说李明康书记回来了,像个孩子一样特意跑来。看到李明康后,她不停地竖起大拇指,满脸都是迎接亲人归来般的兴奋。
 
  去年12月29日,当仁清拉姆从村长四郎扎西手里接过绿油油的小白菜时,她怎么也没想过自己家门口的土地上还能种菜。
 
  藏族群众饮食多以牦牛肉、奶制品为主,村民买蔬菜最近也要到距离村子60公里的洛须镇,价格较贵还不新鲜。
 
  “能不能在村子里盖个大棚,教村民自己种菜?”金牛区建设和交通局支持8万资金后,李明康开始着手实施。
 
  于是,采购原材料,带村民建大棚,手把手教村民整地、播种、浇水……
 
  去年12月29日,早上八点不到,格绒村热闹起来。
 
  村民们聚集在大棚前,刚摘的小白菜、瓢儿白、茼蒿、萝卜、生菜摆放整齐。村支书吆喝,村长把菜称好递给要买的村民,村会计收钱记账,俨如一个小菜市场。村支书四郎言登说:“我们以市场价一半的价格把种出来的新鲜蔬菜卖给村民,卖菜收入一半留出来用作集体资金,一半当补助资金发到村里的五保户。”当天,仁清拉姆从村里领到了90块钱的补助。
 
  驻村的日子里,当孤独半夜袭来,“一把豆豆,一壶老酒,一个孤人,一夜忧愁”,李明康会写点小诗排解。
 
  “2017年初我回成都休假,2月12小儿子出生,2月21日老爹去世,3月18日假期结束,从成都赶回村里,4月6日又传来二哥去世的消息。”说起家庭,他眼眶泛红。
 
  格绒村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次下了一晚上雪,第二天一大早李明康出门擦去皮卡车上的雪,正巧路过的仁清拉姆以为李书记要离开,便呼叫其他村民,念叨着“不走,不走”。当得知李书记只是暂时离开去工地看项目后才松开挽留的手。从此以后,每次下雪,仁清拉姆和其他村民都会轮流帮李明康把车擦干净。
 
一个纪检人的坚持


 
  到村子里的第二天,李明康开着皮卡车出发了,他要去检查洛须镇龙溪卡村的道路施工现场。今年李明康负责的洛须片区的村通村畅道路建设涉及56个村,近100公里。
 
  一到工地,他围着20多米长的挡墙看了一圈又一圈,然后拿来一把锄头,爬上基础坎用力一拉,一块条石就滚下了沟,“这样的挡墙能挡什么?挡风还可以,要是下雨,这挡墙就挡不住了。”现场施工负责人被李明康问得说不出话来。看完挡墙,他又爬上旁边的砂石,弯下身子,用手在石堆上一挖,塑料布、瓶子、大块石头等全被挖了出来。在铁的事实面前,施工方的人员只能承诺返工整改。
 
  有次验收结束后,已经是黄昏时分,李明康回到县城。他前脚到家,施工方派人进了屋。来者一进门,从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塞给李明康。
 
  李明康脸色严肃起来:“请把这钱用在工程上、材料上,不准再偷工减料,要长期揽活做,信誉是第一,把工程做成良心工程……”来人接过李明康甩过来的信封,无言以对,出门便消失在夜幕中。
 
  对于这类事,李明康已“见多不怪”了。
 
  曾有工地上的工人看不下去,问他“李局长,你一个援藏干部管这么多,图啥?”
 
  “如果现在当没问题通过了,以后有问题了怎么办,那个时候老百姓骂的是我们。这是国家的扶贫资金,是老百姓能真正享受到实惠的。”李明康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离开的当天,原路返回,从洛须镇到石渠县,再从石渠县到玉树巴塘机场,这条路线对李明康来说再熟悉不过,也许是不久他又要一个人面对无尽又寂静的山路,一路上,李明康一直在跟记者聊天,当然话题还是离不开石渠那片土地。
 
  到达巴塘机场,记者进入安检前本想跟李明康挥手告别,却发现他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一个在部队时曾经获得过“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的人竟先转过身去偷偷抹了一把眼泪,“下次你们再来,石渠会更好。”李明康的眼神里写满期盼与自信。
 
 

“太阳部落”来了援藏“第一书记”

( 2018-06-2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特别报道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