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6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8 1/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青海:绿色发展铺实乡村旅游致富路
· 哈密瓜田里的“倔”老头和新青年
· 战三夏
· 夏收忙
· 浙江安吉余村:“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 凝聚团结互信新力量

  相关文章: 
哈密瓜田里的“倔”老头和新青年

( 2018-06-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炎炎夏日悄然而至,消暑解渴的哈密瓜即将上市。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如今哈密瓜的种植已遍布全国各地,但来自原产地甜蜜爽口、绿色有机的哈密瓜仍是人们心中的珍馐美馔。在哈密瓜的“老家”新疆吐哈盆地,就有一位种瓜“倔”老头和一群青年瓜农各自以坚守或变通的方式,维护着哈密瓜的甜蜜形象。

  五月底的吐哈盆地,戈壁绿洲大大小小的瓜田里,已生长一个月的哈密瓜苗正开枝散叶,吐露花蕊,结出拇指大小的“瓜蛋子”。在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的一块瓜田里,年过八旬的瓜农卡德尔·诺肉孜精神矍铄地挥舞着坎土曼(锄头),给瓜田放水、松土。在他的瓜田里,除了为每槽水沟铺的防渗膜,找不到大多数瓜田普遍使用的大棚、地膜和滴灌带。他说:“我一直坚持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法’种瓜,要不是为了节水,我连防渗膜都不会用。”

  卡德尔介绍,“土法”种瓜与用现代农业技术种瓜,都要经过犁地、耙地、抹地、打瓜沟、浇地、播种、定苗、打瓜杈、定瓜9道程序,但最大的区别是,“土法”种瓜只用牛、羊和鸡粪等有机肥,不用任何化肥、农药。最关键的是“土法”种瓜在哈密瓜苗生长1个月的时候,要把当地田间生长的一种叫“苦豆子”的野草埋在瓜苗根部附近,有利于土壤保持水分,瓜秧除虫和增加营养,这是祖辈瓜农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

  老头还有一“倔”,就是只种老品种,不种新品种。“哈密瓜在清朝的时候是贡瓜。当时只有加格达、黄皮可口奇这些老品种,不像现在都有200多个品种了,很多新品种都是样子好看,完全没有了哈密瓜作为贡瓜本该有的口感。我只种哈密瓜的‘爷爷辈’,种子也只用自己家的。”

  卡德尔和他的“爷爷瓜”是幸运的。近年来在随着兰新高铁、哈密与内地城市航线的开通以及在河南对口支援的带动下,作为新疆“东大门”的哈密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观光游览,哈密贡瓜的甜蜜形象受到旅游消费者的热情追捧。去年,卡德尔只种了2亩老品种哈密瓜,在当地7月举办哈密瓜节的短短几天时间里,他收获的两吨瓜被抢购一空,净收入1万多元。今年,卡德尔老当益壮,一口气种了4亩。

  隔着防风林,距离卡德尔瓜田不远的地方,就是80后瓜农伊不拉音·尼亚孜和亚力坤·尼亚孜的瓜田。不同于“倔老头”单打独斗,年轻瓜农们更倾向以合作社为平台,采取订单农业的模式,规模化种瓜卖瓜。伊不拉音·尼亚孜今年带领6户瓜农种了150亩哈密瓜,在他的瓜田里有新老品种20多个。他说,花园乡是哈密瓜原产地核心区之一,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的大型超市和农贸企业纷纷来下订单,每亩瓜出价5000元,除去种植成本,每亩净收入可达2000多元,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障。

  “老品种口感纯正、瓜香扑鼻,但晚熟且不耐储藏和运输;新品种口感各异,但成熟早、产量高,储藏运输保质期长。我们主要根据客户的订单需求,种不同品种的瓜。”伊不拉音说。他心里清楚,无论新老品种,哈密瓜的品质才是市场的王牌,为此合作社的瓜田除采用地膜、滴灌带等节水材料外,只用畜粪作肥料,坚决禁用化肥和农药。

  种有100亩哈密瓜田的亚力坤·尼亚孜算了笔账:“化肥种瓜一亩地可以种1500株瓜苗,农家肥种瓜最多1100株,尽管产量下去了,瓜的甜度和哈密瓜原产地的美誉度却得到了保证,乡亲们靠种哈密瓜致富的路才能一直走下去。”

(记者刘兵、杜刚)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哈密瓜田里的“倔”老头和新青年

( 2018-06-05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要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