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民生 |
8 |
6/8 |
5
|
6
|
7
|
>
|
>| |
|
|
PDF版 |
|
|
|
|
|
“黑科技”让养殖户点“粪”成金 |
|
|
( 2018-05-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
|
新华社重庆电(记者黎华玲、陶冶)最近,重庆市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的养牛大户张林聪在养牛界颇有点名气,不仅是因为他牛养得好,还因为他的牛粪卖得好,就连牛尿都实现了全利用。而在几年前,他常常因为牛粪污染被当地畜牧局、环保局教育要求整改。 张林聪所在的丰都县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传统的肉牛养殖大县。之前,丰都县在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曾走过弯路,牛粪污染问题一度是当地肉牛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瓶颈。
张林聪家的牛存栏量约200头,是养牛大户,也是牛粪污染大户。他告诉记者,以前的养牛户不懂处污技术,环保意识也不强,丰都县一度是牛粪污染的重灾区。最初,少部分牛粪牛尿堆放在田里,大部分直排入村边的河水中。而这条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一进入雨季,雨水和粪污混合,大量排入长江。村民们回忆,当时河道岸边堆积的牛粪有人那么高,不仅臭气熏天,河水呈暗黑色,鱼类不断死亡,河道边的植被也大量枯竭。
据估算,一头牛一天排便25-30公斤。丰都县畜牧局副局长何川东说,全县按照21万头存栏量计算,每年面临着巨大的牛粪量,但一度因为配套设施装备和消纳条件跟不上,集中产生的粪污得不到有效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近年来,丰都县主动调整思路,从肉牛粪便无公害处理、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建设等方面,使肉牛既成为富民产业也成为环保产业,成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鲜活范例,也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动实践。
据介绍,2014年,丰都县聘请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团队进一步论证全县肉牛环境承载量,新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将发展目标由55万头调减为40万头。对规模牛场按照“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发酵、污水处理、还田种植”的处理流程,实施工业化治污,并实行在线监测,对家庭牧场实行沼气发酵还田的自我净化发展方式。
2017年,张林聪所在的包鸾镇开始实施环田管网2分离3配套政策,即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干粪池(棚)、沼气池、污液储存池配套,目前已覆盖所有养牛大户。另外,丰都县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团队“牵上线”,利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科技”,在肉牛养殖基地旁建立起国内领先的自动化有机肥生产线,把臭烘烘的牛粪变为大有作为的有机肥。
丰都县2013年开始引进沃特威、丰泽园等4家企业利用牛粪生产有机肥,配套生产能力达20万吨。引进重庆勋业食用菌种植公司和康地实业公司,带领农户常年种植双孢蘑菇1万亩,年处理牛粪6万吨。全县推行“牛沼草”“牛沼果”“牛沼菜”循环经济模式,养殖企业每年收购牧草、秸秆等农工副产物15万吨用作肉牛养殖饲料。
丰泽园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进说,制成有机肥是目前的牛粪资源化利用趋势之一。牛粪为原料的有机肥,不仅可以给土壤提供大量营养元素,还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和土壤透水性以及保肥性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防治环境污染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丰都县还积极探索利用粪便种植蚯蚓、作燃料发电等资源化利用新途径,牛粪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效果。
张林聪的养殖场现有200头牛,仅凭卖牛粪给蚯蚓养殖户,一年可多赚一两万元,卖给有机肥厂的价格更高。牛尿则被排进沼气池,沉淀后的牛尿通过还田管网浇灌土地,达到了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酶的活性的目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张林聪家的牛棚外百米远,从还田管网排出的牛尿浇灌着他家的8亩地,郁郁葱葱的玉米长势喜人。“我们家的牛粪现在一坨不剩,都卖得完,牛尿也利用起来了,没有一丁点浪费,我现在是被表扬的对象啦。”张林聪高兴地说。
|
|
“黑科技”让养殖户点“粪”成金
|
|
|
|
( 2018-05-2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民生 |
|
|
|
“黑科技”让养殖户点“粪”成金 |
|
|
( 2018-05-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
|
新华社重庆电(记者黎华玲、陶冶)最近,重庆市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的养牛大户张林聪在养牛界颇有点名气,不仅是因为他牛养得好,还因为他的牛粪卖得好,就连牛尿都实现了全利用。而在几年前,他常常因为牛粪污染被当地畜牧局、环保局教育要求整改。 张林聪所在的丰都县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传统的肉牛养殖大县。之前,丰都县在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曾走过弯路,牛粪污染问题一度是当地肉牛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瓶颈。
张林聪家的牛存栏量约200头,是养牛大户,也是牛粪污染大户。他告诉记者,以前的养牛户不懂处污技术,环保意识也不强,丰都县一度是牛粪污染的重灾区。最初,少部分牛粪牛尿堆放在田里,大部分直排入村边的河水中。而这条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一进入雨季,雨水和粪污混合,大量排入长江。村民们回忆,当时河道岸边堆积的牛粪有人那么高,不仅臭气熏天,河水呈暗黑色,鱼类不断死亡,河道边的植被也大量枯竭。
据估算,一头牛一天排便25-30公斤。丰都县畜牧局副局长何川东说,全县按照21万头存栏量计算,每年面临着巨大的牛粪量,但一度因为配套设施装备和消纳条件跟不上,集中产生的粪污得不到有效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近年来,丰都县主动调整思路,从肉牛粪便无公害处理、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建设等方面,使肉牛既成为富民产业也成为环保产业,成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鲜活范例,也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动实践。
据介绍,2014年,丰都县聘请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团队进一步论证全县肉牛环境承载量,新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将发展目标由55万头调减为40万头。对规模牛场按照“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发酵、污水处理、还田种植”的处理流程,实施工业化治污,并实行在线监测,对家庭牧场实行沼气发酵还田的自我净化发展方式。
2017年,张林聪所在的包鸾镇开始实施环田管网2分离3配套政策,即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干粪池(棚)、沼气池、污液储存池配套,目前已覆盖所有养牛大户。另外,丰都县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团队“牵上线”,利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科技”,在肉牛养殖基地旁建立起国内领先的自动化有机肥生产线,把臭烘烘的牛粪变为大有作为的有机肥。
丰都县2013年开始引进沃特威、丰泽园等4家企业利用牛粪生产有机肥,配套生产能力达20万吨。引进重庆勋业食用菌种植公司和康地实业公司,带领农户常年种植双孢蘑菇1万亩,年处理牛粪6万吨。全县推行“牛沼草”“牛沼果”“牛沼菜”循环经济模式,养殖企业每年收购牧草、秸秆等农工副产物15万吨用作肉牛养殖饲料。
丰泽园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进说,制成有机肥是目前的牛粪资源化利用趋势之一。牛粪为原料的有机肥,不仅可以给土壤提供大量营养元素,还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和土壤透水性以及保肥性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防治环境污染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丰都县还积极探索利用粪便种植蚯蚓、作燃料发电等资源化利用新途径,牛粪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效果。
张林聪的养殖场现有200头牛,仅凭卖牛粪给蚯蚓养殖户,一年可多赚一两万元,卖给有机肥厂的价格更高。牛尿则被排进沼气池,沉淀后的牛尿通过还田管网浇灌土地,达到了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酶的活性的目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张林聪家的牛棚外百米远,从还田管网排出的牛尿浇灌着他家的8亩地,郁郁葱葱的玉米长势喜人。“我们家的牛粪现在一坨不剩,都卖得完,牛尿也利用起来了,没有一丁点浪费,我现在是被表扬的对象啦。”张林聪高兴地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