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观察周刊 |
16 |
14/16 |
13
|
14
|
15
|
>
|
>| |
|
|
PDF版 |
|
|
|
|
|
前景:“炒潮”退后真价值才能浮出水面 |
|
|
( 2018-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周刊 |
|
本报记者陈宇轩
一场区块链风暴正在席卷中国:食品安全、证据保存、金融交易、公益互助……这些复杂的领域似乎都因为区块链的嵌入而一夜之间获得了全新的信任解决方案。
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正在抢滩布局,创业团队跃跃欲试,“区块链+”项目如雨后春笋,资本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狂欢。
站在风口浪尖的区块链热潮,虽然鲜见落地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但面向未来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区块链真的无所不能吗?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区块链的应用前景?
BAT探索区块链释放积极信号
作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互联网龙头企业,BAT在区块链领域的投资布局具有指标性意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调研了解到,依靠区块链建立新的信任机制已成为BAT的共识,一批基于区块链的前瞻性应用已在它们的业务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物流、金融、公益、法律是重点探索领域。
——物流。信任问题和信息篡改的风险是传统物流行业的痛点,2017年11月,阿里巴巴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和正品溯源,产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26个品牌奶粉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未来,这样的技术手段还将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700个商品类别。腾讯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搭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运单、仓储管理、冷链溯源等多个应用平台,电子运单取代纸质运单,区块链技术保证了运单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金融。资产生成链条长、信息真实性存疑是资产证券化长期面临的问题。2017年7月,百度发布了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将融资企业、信托、律所、投资人等全链条纳入区块链网络。“百度-长安新生”汽车贷款成为首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基于区块链的私募产品。
区块链技术还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腾讯与前海联易融公司搭建了供应链金融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核心企业、保理公司、银行、供应商的各种款项数据化,区块链的特性保证了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贸易数据将成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
——公益。款项不透明是一些公益项目引发舆论质疑的重要原因。2017年3月,阿里巴巴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捐赠数据入链,善款来源可追溯。截至2018年1月18日,共有2100万人次向831个公益项目捐赠,捐赠金额达3.67亿元。“捐赠人可以看到善款从自己的支付宝流入基金会,再进入公益执行机构,最后进入受益人的账户,一目了然。”蚂蚁金服区块链负责人张辉说。
——法律。区块链技术的存证功能在法律领域也开始发挥独特的作用。腾讯牵头成立的微众银行与广州仲裁委员会共同将贷款合同要素保存在区块链上,一旦出现贷款逾期等争议,仲裁机构可以依据区块链上事先保存的信息快速、准确地做出仲裁。2018年2月,广州仲裁委员会做出了基于区块链的第一份不良贷款仲裁决议。
将区块链用于优化现有业务的信任机制仅仅是BAT区块链战略的第一步。据了解,区块链的发展正处于搭建底层技术平台和构建操作系统生态的关键时期。在电脑时代,桌面操作系统被微软公司的windows所垄断;在手机时代,苹果公司的ios和谷歌的安卓系统瓜分全球市场,中国企业沦为制造商,失去了技术主导权和构建生态系统的机会。
BAT区块链业务负责人均认为,如果炒作比特币的风气能尽快降温,国内形成区块链发展的良好环境,BAT的底层平台就有机会在国际范围内争夺开发者、争夺服务商、争夺用户,把国际一流的开发者和用户都聚集在BAT的平台上,形成规模优势。
区块链大规模应用远低于预期
除BAT之外,360、京东、万达、美图、暴风等诸多公司也密集入局区块链。尽管经历了此前的ICO叫停风波,迅雷“链克”和人人网ICO也以折戟收场,但在区块链的搅动下,已近固化的中国互联网生态似乎正重返“不确定即为可能”的时代。然而,区块链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产业生态?记者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多地调研发现,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持谨慎的态度。
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认为,区块链技术对现有的信任机制仅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作用,其本身并不具备不可替代性或颠覆性。
“很多行业对区块链并不存在‘刚需’,现在资本市场、舆论、产业界把区块链概念炒得这么热,是存在泡沫的,目前区块链唯一成熟的应用就只有带着投机属性的比特币。”他说。
万向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肖风告诉记者,每天都有人带着技术白皮书来融资,但是“大概有八成的项目都是不靠谱的,甚至有人连自己白皮书里写的是什么都不懂,这是区块链发展泡沫化的体现。”
“看上去很美”的区块链在落地的过程中遇到了实实在在的困难。深圳市银链科技有限公司此前为一家从事农产品交易的上市公司开发了一套供应链金融的区块链应用项目,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发现,几乎没有银行愿意接入他们的项目,该上市公司最后只能放弃用区块链来优化供应链上下游的融资管理。
银链科技首席执行官申屠青春分析认为,区块链本身带来了信任,但是谁来推动区块链应用,这是需要公信力的。目前,只有央行或者行业龙头企业才有能力推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其他机构囿于公信力难以成为区块链落地的“推手”。
业界普遍期待“爆款”应用
目前,不仅众多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科研团队正在积极研究区块链技术,包括工信部在内的多个部委也组建专门团队或实验室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有专家表示,当前区块链的发展和投资中,既有争议也有“泡沫”“虚火”。争议主要包括“区块链就是炒币”“区块链没必要使用,传统技术手段已经够用”,而泡沫主要是由于数字货币炒作、ICO乱象导致。长远来看,这是行业早期发展正常规律,价值会随着竞争和规范不断回归。
“新技术的出现总是有一个炒作、质疑的过程。互联网刚起步的时候,有人说把金融业务放到网上做,大部分人都在质疑其安全性。后来逐渐有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落地了,互联网对于金融业务真正的价值才体现出来。”申屠青春说。
星合资本董事长郭宇航认为,目前,无论是币圈还是链圈,区块链从业者应该走向共识,最大程度求同存异,埋头科研,拥抱监管,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早日做出“爆款”商业应用。
|
|
前景:“炒潮”退后真价值才能浮出水面
|
|
|
|
( 2018-05-1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周刊 |
|
|
|
前景:“炒潮”退后真价值才能浮出水面 |
|
|
( 2018-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周刊 |
|
本报记者陈宇轩
一场区块链风暴正在席卷中国:食品安全、证据保存、金融交易、公益互助……这些复杂的领域似乎都因为区块链的嵌入而一夜之间获得了全新的信任解决方案。
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正在抢滩布局,创业团队跃跃欲试,“区块链+”项目如雨后春笋,资本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狂欢。
站在风口浪尖的区块链热潮,虽然鲜见落地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但面向未来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区块链真的无所不能吗?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区块链的应用前景?
BAT探索区块链释放积极信号
作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互联网龙头企业,BAT在区块链领域的投资布局具有指标性意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调研了解到,依靠区块链建立新的信任机制已成为BAT的共识,一批基于区块链的前瞻性应用已在它们的业务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物流、金融、公益、法律是重点探索领域。
——物流。信任问题和信息篡改的风险是传统物流行业的痛点,2017年11月,阿里巴巴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和正品溯源,产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26个品牌奶粉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未来,这样的技术手段还将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700个商品类别。腾讯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搭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运单、仓储管理、冷链溯源等多个应用平台,电子运单取代纸质运单,区块链技术保证了运单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金融。资产生成链条长、信息真实性存疑是资产证券化长期面临的问题。2017年7月,百度发布了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将融资企业、信托、律所、投资人等全链条纳入区块链网络。“百度-长安新生”汽车贷款成为首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基于区块链的私募产品。
区块链技术还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腾讯与前海联易融公司搭建了供应链金融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核心企业、保理公司、银行、供应商的各种款项数据化,区块链的特性保证了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贸易数据将成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
——公益。款项不透明是一些公益项目引发舆论质疑的重要原因。2017年3月,阿里巴巴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捐赠数据入链,善款来源可追溯。截至2018年1月18日,共有2100万人次向831个公益项目捐赠,捐赠金额达3.67亿元。“捐赠人可以看到善款从自己的支付宝流入基金会,再进入公益执行机构,最后进入受益人的账户,一目了然。”蚂蚁金服区块链负责人张辉说。
——法律。区块链技术的存证功能在法律领域也开始发挥独特的作用。腾讯牵头成立的微众银行与广州仲裁委员会共同将贷款合同要素保存在区块链上,一旦出现贷款逾期等争议,仲裁机构可以依据区块链上事先保存的信息快速、准确地做出仲裁。2018年2月,广州仲裁委员会做出了基于区块链的第一份不良贷款仲裁决议。
将区块链用于优化现有业务的信任机制仅仅是BAT区块链战略的第一步。据了解,区块链的发展正处于搭建底层技术平台和构建操作系统生态的关键时期。在电脑时代,桌面操作系统被微软公司的windows所垄断;在手机时代,苹果公司的ios和谷歌的安卓系统瓜分全球市场,中国企业沦为制造商,失去了技术主导权和构建生态系统的机会。
BAT区块链业务负责人均认为,如果炒作比特币的风气能尽快降温,国内形成区块链发展的良好环境,BAT的底层平台就有机会在国际范围内争夺开发者、争夺服务商、争夺用户,把国际一流的开发者和用户都聚集在BAT的平台上,形成规模优势。
区块链大规模应用远低于预期
除BAT之外,360、京东、万达、美图、暴风等诸多公司也密集入局区块链。尽管经历了此前的ICO叫停风波,迅雷“链克”和人人网ICO也以折戟收场,但在区块链的搅动下,已近固化的中国互联网生态似乎正重返“不确定即为可能”的时代。然而,区块链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产业生态?记者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多地调研发现,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持谨慎的态度。
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认为,区块链技术对现有的信任机制仅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作用,其本身并不具备不可替代性或颠覆性。
“很多行业对区块链并不存在‘刚需’,现在资本市场、舆论、产业界把区块链概念炒得这么热,是存在泡沫的,目前区块链唯一成熟的应用就只有带着投机属性的比特币。”他说。
万向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肖风告诉记者,每天都有人带着技术白皮书来融资,但是“大概有八成的项目都是不靠谱的,甚至有人连自己白皮书里写的是什么都不懂,这是区块链发展泡沫化的体现。”
“看上去很美”的区块链在落地的过程中遇到了实实在在的困难。深圳市银链科技有限公司此前为一家从事农产品交易的上市公司开发了一套供应链金融的区块链应用项目,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发现,几乎没有银行愿意接入他们的项目,该上市公司最后只能放弃用区块链来优化供应链上下游的融资管理。
银链科技首席执行官申屠青春分析认为,区块链本身带来了信任,但是谁来推动区块链应用,这是需要公信力的。目前,只有央行或者行业龙头企业才有能力推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其他机构囿于公信力难以成为区块链落地的“推手”。
业界普遍期待“爆款”应用
目前,不仅众多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科研团队正在积极研究区块链技术,包括工信部在内的多个部委也组建专门团队或实验室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有专家表示,当前区块链的发展和投资中,既有争议也有“泡沫”“虚火”。争议主要包括“区块链就是炒币”“区块链没必要使用,传统技术手段已经够用”,而泡沫主要是由于数字货币炒作、ICO乱象导致。长远来看,这是行业早期发展正常规律,价值会随着竞争和规范不断回归。
“新技术的出现总是有一个炒作、质疑的过程。互联网刚起步的时候,有人说把金融业务放到网上做,大部分人都在质疑其安全性。后来逐渐有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落地了,互联网对于金融业务真正的价值才体现出来。”申屠青春说。
星合资本董事长郭宇航认为,目前,无论是币圈还是链圈,区块链从业者应该走向共识,最大程度求同存异,埋头科研,拥抱监管,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早日做出“爆款”商业应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