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5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乡村振兴
8 4/8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归瑶乡记:走近湘南大山里的三位返乡农民工
· 一个山村的抽水马桶诞生记
· 孔雀开启“致富屏”
· 无人机“信使”飞进贵州大山
· 鄂伦春人“下山建村”后的新生活

  相关文章: 
无人机“信使”飞进贵州大山

( 2018-05-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在卫城镇街道上做生意的杨大学,一大早赶到镇邮局,观看无人机起飞。

  “我50岁了,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见过无人机,没想到我们这里会用上无人机送信,说到就到,真是不可思议。”杨大学说。

  卫城镇位于贵州清镇市,四周都是莽莽大山,交通不便。今年1月开始,贵州省选择卫城镇邮政支局作为试点,利用无人机为最偏远的迎燕、银桥、麦巷、星光、莲花寺5个村开展投递业务。

  镇上好多人没见过无人机,直到现在,每次飞行都会引来众人围观。这架多旋翼无人机直径1米多,有6个螺旋桨,机腹下面带着一个写着“中国邮政”的绿色盒子,逢周一、周四送信,每次能装载4.4公斤左右的报纸、信件和包裹等。飞机起降点设在邮局三楼的天台上,“飞手”是邮局的邮递员王华。

  过去,王华骑摩托车去这5个村送信件,冬天一身冰、雨天一身泥,虽然距离并不算很远,但因为路陡、弯道大,经常遇到危险状况,送下来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

  现在,他只需铺设好一块蓝红相间的定位垫,将货物装在无人机上,然后用手机扫一下无人机电池和机身上的二维码,在手机上点一下启动键,无人机就起飞了。每秒12米的飞行速度,10秒便能飞上100米高空,整条线飞下来只需一个多小时。

  王华说,虽然每次操作起飞的都是他,但其实都是系统设定好的。位于浙江的无人机公司技术人员会在后台全程监控、测量风速,碰到强对流天气,无人机偏离航线,会在预定地点备降并自动返航。

  每个村子之间的飞行距离是10多分钟,每飞到一个村子,都需要村子里的人帮忙更换满格的电池,就像“接力”一样。

  “路线是设定好的,电池必须是满的,不能超重,否则起飞不了。”王华说。他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把5个村负责管理的人拉进去,飞机什么时候起飞,什么时候降落大家都会相互通知。

  31岁的迎燕村文书文冰是无人机的管理员之一。接到起飞通知后,她会用手机软件实时查看飞行位置,在村广场上铺好定位垫,无人机传感器搜索到定位垫之后,会准确降落到定位地点。飞机停稳后,她迅速取出货物,换上充满的电池,再用手机扫电池和机身上的二维码,飞机便会飞向下一个目的地。

  文冰收到的一般都是报纸和信件,有两次是外省打工村民寄给家里的鞋子,“如果步行去镇上取需要两个小时”。

  44岁的卫城镇邮政支局局长陈忠祥从小在邮局长大,他的父亲就是一名邮递员,在卫城镇邮政局工作了35年才退休。在他的记忆里,父亲刮风下雨都在外面,一旦进村送信就几天都回不了家。“父亲那个年代,靠走路、骑马送信。我上世纪90年代到邮局工作,领一个邮戳、一个胶垫就上班了。”陈忠祥说,“我做过7年邮递员,非常能体会他们的辛苦。”

  卫城镇邮政支局的投递业务覆盖卫城、暗流两个乡镇30个村的8万多人口,但邮递员只有3个人。自从这架无人机“上岗”后,邮递员的工作量减轻了不少,去这5个村投递的次数从一周三次降到了两次。

  陈忠祥说,无人机送信目前还在试点,如果效果好,下一步会提高飞行频率,但受到载重的限制,无人机还不能完全代替传统送信方式,而且每到一个村都需要更换电池,还是有点麻烦,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并增加无人机架数、拓宽航线,将更多村子纳入到航线中。

  文冰最大的愿望,则是无人机“信使”能把更重的货物送过来,“这样村民们网购就方便多了”。

     (记者李惊亚、张伊伊)新华社贵阳电

 

无人机“信使”飞进贵州大山

( 2018-05-1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