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5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周刊
16 13/16 12 13 1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悲情营销”背后的真问题
· 储存脐带血自救白血病?“经久不衰”的忽悠
· 破“脐带血迷局”须权威发声

  相关文章: 
“悲情营销”背后的真问题

( 2018-05-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周刊
 
  
沈彬


  针对农产品“悲情营销”,终于有基层政府看不下去了,叫停了。近日,山西临猗县政府发布一则针对“临猗苹果滞销”不当营销方式的声明,称:多个电商发布“临猗苹果滞销”的营销策划,利用打“悲情牌”营销苹果,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营销内容有诸多夸大失实之处。

  电商崛起叠加“公益社交化”,使得网络成为“悲情营销”重灾区。你打开朋友圈,时不时就可以看到这种“果农心急如焚”“欲哭无泪”“帮帮我们”之类的宣传广告。甚至还出了一位网红“滞销大爷”:图片上一位愁容满面的老人凝望远方,背景可以切换成任意的农产品,苹果又滞销了,土豆又滞销了,西红柿又滞销了……网友感叹,“大爷你咋回事,你咋卖啥啥滞销呢?”

  短短几年间,农产品的“悲情营销”就从起初充满正能量的网络公益,被恶搞成了“滞销大爷”式的无厘头。不但这张悲情牌被打烂了,过度滥用也已经无法再次激起公众的爱心。

  被滥用的“滞销大爷”背后,是不少电商趁机倾销,玩弄消费者的爱心,虚构事实、故意夸大当地果农受灾的情况。为了博同情、追求流量、弄虚作假。这些不当的竞争行为,表面看能够获取一时的蝇头小利,长远来看,最终损害的还是诚信商誉和当地农产品的品牌形象。这也是此次山西临猗县出面叫停“悲情营销”的原因。

  批判“滞销大爷”的恶俗营销易,真正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却很难。

  打个比方,这次叫停“滞销大爷”虚假营销,就像是给撒谎喊“狼来了”的孩子打屁股。但下一次,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怎么办?

  今年以来,网络上已经搞过好几轮的“悲情营销”了:2月,“四川米易番茄滞销”刷屏,“米易告急!15万吨番茄滞销!果农都哭了”“一背篓只够换一碗凉面”,甚至还出现了整车红彤彤的番茄被倒掉的揪心画面。很多自媒体、电商平台打出了“一杯咖啡的钱就能帮到农民”的口号,在网上推销当地番茄。没过几天,又是云南丽江紫皮大蒜滞销,“让我们一起擦干劳动者的眼泪!”这几天,又是河南杞县部分蒜农直接将蒜薹倾倒在路边的沟里,“每公斤蒜薹收购价仅0.3元左右,就算如此低价也没人收购”……各地农产品滞销的热点新闻,一个接着一个。不是“滞销大爷”不够用,而是网友的爱心不够用了。

  令人尴尬的是,不少扶农项目,因为得到舆论关注,一度从“滞销”变得“供不应求”。比如,2016年,广东徐闻县菠萝滞销,“笨鲜生”天猫店因为帮助销售,卖出60万斤菠萝,结果把自己赔得倒闭了,原因是:农民坐地起价,成本高涨,代办掺杂三分之一熟果,导致烂果率畸高,消费者要求退款。如果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这样的“悲情营销”反而会严重伤害网络扶农项目的公信力。

  这几年,一些电商已把公益扶农的好事,弄成了套路化的营销。不管是不是真的存在农产品滞销,先打“悲情牌”。就像某些商家常用的“关门清仓最后三天”的噱头,用得多了,消费者就不会再上当了。

  破解“滞销大爷”的套路,首先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农产品滞销本身就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在问农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去之前,应当先问问:当初该不该种?不能等到滞销已成定局,才打出这张煽情牌,要求全社会发善心来买农产品。农产品滞销,固然让农民伤心,但不能总靠搞道德绑架来保本、保销量,还是得从优化当地农产品种植结构,在加强前期市场调研、农业信息采集上下功夫。


 

“悲情营销”背后的真问题

( 2018-05-1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