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5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2/16 11 12 1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大寨:站在山头看风景变幻
· 一个清华人的边城

  相关文章: 
大寨:站在山头看风景变幻

( 2018-05-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改革开放前后大寨村对比照片(拼版照片)

摄影:本报记者曹阳

 
 
 


 

本报记者王文化、王井怀


  立夏时节,大寨虎头山上,来看风景的人络绎不绝。这满坡新绿、姹紫嫣红之中,讲述着一个悠长的故事。

  “太行山,山连岭,岭连山。万山丛中,有一座山峰,名叫虎头山。虎头山根,有一个山村,名叫大寨。”55年前《人民日报》上一则新闻以此开头。那是向全国介绍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的第一篇报道,之后一个时期,全国乃至世界不少人来到这个山村,参观“海绵田”,学习战天斗地精神。而今,虎头山建成森林公园,大寨成为4A级景区。

  虎头山本是荒山坡,大寨原是贫瘠之地,这风景之花,是汗水浇灌出来的。



  在大寨景区,宋立英土特产店是个热点。

  今年88岁的宋立英曾任村妇女主任,是著名的大寨劳模之一。她住在商店后面的老窑洞里,前几年村里盖了楼房,但她不愿搬,每天拄着拐杖在商店和窑洞间走来走去,热情而耐心地和来人合影,有空闲也坐下来聊往事、说变化。

  老人的父亲是逃荒流落到大寨的,她说:“当年在虎头山上‘刨个坡坡,有个生活’,但一亩地只打几十斤粮食,不够吃,经常要出去讨饭,讨来什么吃什么。她十来岁就跟娘去帮佣,只为管顿中午饭,吃不饱可还要省下窝头给没饭吃的妹妹。”13岁时以一担玉米(约75公斤)的价格被卖作童养媳。17岁时她成为大寨第一个女共产党员。

  虎头山邻近虹桥关,属黄土高原到华北平原的通道,古时军队在此安营扎寨,遂有大寨和小寨之名。清初大寨就有村民定居,但人少地薄,土地分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是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据《昔阳县志》记载,1953年2月大寨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陈永贵当选社长,组织劳动竞赛,当年全村粮食总产达10.15万公斤,增加5.5%。之后大寨人流血流汗改造山河,将荒山坡建成能涵养水分的海绵田,到1962年,粮食总产增加到27.55万公斤。

  一个二三百人的瘠薄山村,自力更生改山造地,十年粮食增产1.5倍以上,自己吃上了饱饭,还给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这是艰辛劳动收获的成果。大寨妇女以前很少干农活,时任妇女主任的宋立英把年长妇女组织起来办托儿所,自己带领年轻妇女上山干活。

  宋立英说得最多的是1963年。这年8月特大洪灾冲毁了大寨人十年辛苦改造的良田,庄稼倒伏、粮食淤没、房倒窑塌。大灾之后,大寨人齐心协力,白天抢救庄稼、修复耕地,晚上挑灯夜战、修房碹窑,并谢辞了国家的物资救济。他们提出“三不要、三不少”,即不等不靠、抗灾自救不要国家救济的粮、款、物,秋后不少村民口粮、国家征购粮、种子饲料。

  宋立英记得,她丈夫贾进才带人上山采石料,10天砸碎两把大锤,1米多长的钢钎磨得只剩下1尺左右,手上每天都震裂血口,晚上回家让她用针线将厚茧的裂缝合上,抹上猪油黄蜡用布条扎紧,一大早照常进山……

  依靠这样艰苦的奋斗,1963年秋后大寨人兑现了“三不要、三不少”的诺言。次年2月,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大寨之路》,详细报道了大寨在穷山恶水土地薄的基础上,挥着镢头,奋发图强的历程。

  1964年6月毛泽东主席提出:“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这年12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将大寨经验和精神概括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响遍全国。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太行山村,进入时代聚光灯下。



  虎头山上有个汉白玉纪念碑,引得不少游人驻足。这碑是纪念一位将骨灰撒在这里的诗人和学者——郭沫若。

  郭沫若临终前曾对家人说:“人活着谁也离不开粮食,大寨人艰苦奋斗几十年,解决了吃饭问题,创造了中国农业历史性的奇迹,所以我要把骨灰撒在大寨。”后来人也许很难理解,从那个13岁女孩“价格”为75公斤玉米时代走来的人们,对粮食的深刻情感,容易淡忘他们为自己、为我们能吃饱饭所进行的辛苦劳动。

  当时被大寨感动的不只是郭沫若,巴金《大寨行》写他1964年到大寨的所见所想。其中写到他两次见宋立英,不曾交谈,但知道“这个面貌清秀、身材瘦小的中年妇女是大寨第一位女英雄”,“每次治山治沟,她总是带着妇女领先。”文中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留给你们,我却带走了你们通红的心,让这颗像火一样燃烧的心照亮我的眼睛,也照亮我的路。”

  郭沫若骨灰从空中撒下之时,虎头山上没有鲜花簇拥、哀乐低回,只有一堆堆用以导引飞机的篝火熊熊燃烧。这场景,似曾相识。“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山上的香烟弥散,山上的火光弥满。”这是诗人名作《凤凰涅槃》中诗句。

  之后,大寨人开始经历自己的凤凰涅槃。在时代大潮推动下,大寨逐渐从土地刨食中走出,开始进行同样艰难的二次创业。重新回村的郭凤莲带着宋立英等村民出太行山到沿海参观学习。宋立英记得,外地欣欣向荣的乡镇企业,让她们大开眼界,看到沿海地区的发展繁荣,她曾和郭凤莲“兴奋地一夜没睡,聊了一夜打算!”

  通过考察,大寨决定办羊毛衫厂,得到了江阴毛纺织染总厂支持和帮助。几年时间大寨陆续办起了水泥厂、发煤站、衬衣厂等企业。不在虎头山上拼力开山刨地,投身大市场中扬波激浪,大寨人吃得更饱、更好了。

  后来,适应社会发展,大寨主动关闭了水泥厂、发煤站等污染重的企业,组建了包括7家直属企业和20多家品牌输出企业的大寨集团,其中成立了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村民们都入了股。

  来旅游的人多了,常有人打听着来找宋立英,和她聊天、照相,还要她签名。宋立英只上过扫盲班,刚提起笔来很有些局促,私下里花了不少工夫来练字。有人建议她开个店卖些写大寨的书等,也是宣传大寨。经过一段时间犹豫,她觉得自己也要跟上时代,便将临街的屋子收拾了一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开了家店。



  “最近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可是真大。”坐在自家店里,宋立英说。

  2012年以来,大寨全面向旅游景区转型。依托大寨红色文化和虎头山绿色资源,大寨旅游业风声水起。

  2013年3月,大寨人民公社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大寨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大寨村支部书记贾春生说,村里800多亩耕地在1983年全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近年来,大都退耕还林或集体返租种苹果,耕地只剩200多亩,由村集体统一组织耕种,村民只负责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和收获环节。种地收入在大寨占的比重已微不足道。

  2017年,来大寨的游客有六七十万人,旅游业带动了大寨村的全方位发展。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郭凤莲说,现在大寨的主要产业是旅游,还有服装、饮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大寨也做电商平台,大寨粮仓网运行快两年了。

  凭借企业收入,大寨开展了住房、供暖管道等建设。村集体承担七成费用建起二层别墅和单元楼,每套房屋村民只需花不到十万元,除了个别老人不愿离开老窑洞,大部分村民都搬进了新居。赵存棠和老伴两人住在五层单元楼里,126平方米的房屋装潢考究、干净整洁。他说:“水电暖气齐全,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住着方便舒服。”

  虽然仍保持着农民身份,但除了一些老人,大寨村已经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几十年来大寨村人口总规模保持在530人左右,目前200多个劳动力中90%以上在本村企业就业,其中旅游业从业者达100多人。

  2017年“80后”村民赵明星在村口建成了一家红色博物馆,主要展出“农业学大寨”时期大量年画,简易展厅里,一幅幅有些褪色的画面,组合出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

  60岁村民赵华小在自家的二层别墅开办了家庭旅馆,二楼客房推窗可以望见郁郁葱葱的虎头山,一楼客厅墙上挂着幅字:“大寨精神,永放光芒”,游人在他家可以观看当年的影像资料和相关书籍,赵华小也常和来客聊大寨人艰辛劳动的往事。他说:“得让年轻人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是靠老一辈人流血流汗换来的,至少要让他们明白,你想开奔驰、宝马,就需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今年1月,在宋立英家的不远处,大寨干部学院正式成立。大寨干部学院是山西省委确定并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党性教育基地之一。



  宋立英20平米的店面,旺季时常被游人挤得水泄不通,相邻的陈永贵故居也常挤满人。

  采访宋立英,不时有寻访者来找她签名、照相,还有人拿着刚从她店里买的压饼吃,也客气地请老人吃。

  压饼是用玉米面烤制的,香脆可口,商店招牌上写着这是大寨“传统食品”。这“传统”的时间并不长,宋立英说,她小时候最好的食品是假豆腐也叫石条,是用玉米面和黄豆面掺合做成的面食,在富人家帮佣时才能吃得到,穷人家能吃上玉米面拌谷糠的窝头就不错了。

  压饼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人吃上饱饭后开始制作的,能提高口感又便于携带保存。八九十年代食品越来越丰富,不仅窝头、假豆腐早就没人吃了,连压饼也很少有人家再做,近几年却成了很受旅游者欢迎的“大寨传统食品”。

大寨:站在山头看风景变幻

( 2018-05-1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