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5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 闻
8 2/8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李克强开始对印度尼西亚进行正式访问
· 他的思想依然鲜活
·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举行
· 再现伟人鲜为人知的足迹
· 永远的伟人 不朽的精神
· 《给90后讲讲马克思》系列音频党课成“网红”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变得“年轻”

  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变得“年轻”

( 2018-05-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谈到找女朋友,21岁的王博贤首先想到的是燕妮。
 
  “马克思与燕妮近半个世纪患难与共的相守,证明了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为天下人争幸福’的共同理想才是家庭的基础。”这名中国人民大学三年级学生说。
 
  王博贤第一次对马克思有直观感受,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的公共课上。
 
  “马克思熟读荷马和莎士比亚,他深厚的修辞功底在写给燕妮的情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王博贤说。
 
  从此,马克思在王博贤心里不再仅是“主义”的代名词,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追求有血性的人。
 
  带来如此变化的,是讲授这门被简称为“马原课”的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晓萌。
 
  32岁的张晓萌教“马原课”已有6年。她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系,并赴巴黎政治学院、哈佛大学深造。
 
  “通过对多种哲学思想体系的比较研究,我深深感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魅力。”她说。
 
  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中国青年一代眼里,这位表情严肃的大胡子德国人可能只是墙上挂着的画像,然而他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更值得被后人铭记。
 
  张晓萌将马克思在哲学、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思想结晶作为贴近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因材施教的宏大资源库。《年轻的卡尔·马克思》《摩登时代》等电影的经典片段是她授课的生动注解。
 
  她和团队运行的微信公众号“马原课请睁眼”则成了师生互动的平台。
 
  公号头像取自学生泥塑的马克思卡通形象,令人莞尔。最近推送的“2018马克思的中国游”,以假如马克思能够来到今天的中国,会遇见怎样的中国为引子,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图文展示马克思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生活中,张晓萌常用不同方式跟身边的亲友及退休党员讲马克思主义,“他们无一例外都非常感兴趣”。
 
  “因此我更愿意做一个解说者,而不是强加者。”她说。
 
  约500公里外的内蒙古大学,正在自习的学生潘雪兮收到朋友发来的一条微信:“马克思真是一个矛盾的金牛男!又想面朝大海,又要关心人类的粮食与蔬菜。”
 
  潘雪兮马上回复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乖巧”的动画表情。
 
  “现在,我们身边读马克思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她说。
 
  去年,潘雪兮和同学在校内组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活动,起初参加的人不多。受说唱歌曲《马克思是个90后》的启发,他们开始寻找马克思和青年人的相似处。
 
  “我们发现他是非典型金牛座,也有拖延症,还是个段子手,最重要的是没有被贫穷限制想象。”
 
  《马克思是个90后》是北大毕业生卓丝娜创作的。内蒙古大学学生宋佳雯说,这首歌将马克思表现为“一个满怀理想的热血青年”,“感觉一下子就离我近了”。
 
  哼着《马克思是个90后》,她第一次翻开了《共产党宣言》。“看不太懂,但是我想了解马克思是怎么想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她参加了《共产党宣言》导读活动,与老师同学讨论。她惊喜地发现自己开始读懂这本书了。
 
  内蒙古师范大学赵敏说,马克思对她而言首先是一位“治愈大师”,然后才是政治家。
 
  她第一次发现不一样的马克思,是看了一档“从不同角度阐释马克思这个人和他的思想”的电视节目:《马克思靠谱》。
 
  “我觉得马克思可以是很丰富的。在武侠小说里,他可能就是身怀拯救世界的绝技却怀才不遇的大侠,即使不被认可也在拼命努力。一想到这样的马克思,就感觉自己在学习中遇到再多困难,也瞬间被治愈了。”她说。
 
  而对参与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简称《马恩全集》)中文第二版的胡晓琛来说,每天都充满意义和乐趣。
 
  大学时,他曾组织同学研读《共产党宣言》中德双语版,自己读过《德意志意识形态》,到中央编译局马列部工作后接触到了原版。
 
  “那种找到源头、发挥所学的兴奋感到现在都没有消减,反而兴趣更浓。”他说。
 
  遇到有所感触的马恩原著句子,胡晓琛会存在电脑里,时时翻看,激发学习的灵感。工作之余,他在读德国史博士。
 
  “时代需要多样的人才,也需要多元化的理想和追求。”他说。
 
  在最新完成的一个智库项目中,他选择研究微时代背景下年轻人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希望更多年轻人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从中找到养分”。
 
  (记者曹槟、魏婧宇、魏梦佳;参与采写:王健、马姝瑞、马玉洁)
新华社北京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变得“年轻”

( 2018-05-0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要 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