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3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关注春耕备耕
4 4/4 3 4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老农民”来上班,“农创客”忙订单
· 麦季一亩两个工,照样千斤好收成
· 桂南春耕:农民瞄准“后备箱工程”
· 春耕时节“扦插剪栽” 南疆林果“提质增效”
· 新疆“智能农机”助力春播精细化

  相关文章: 
麦季一亩两个工,照样千斤好收成

( 2018-03-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春耕备耕
 
  新华社郑州电(记者林嵬、孙清清)麦近春分昼夜忙。在中原麦区,田间地头却难见劳作的农民。“时下小麦从种到收要投几个工?”64岁的农民尚水旺伸出2个手指说:“一亩只要两个工。”

  尚水旺是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尚庄村党支部书记,他说的“工”,表示干农活的工作量,干8个小时算1个工。

  据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数据,2008年、2017年河南小麦每亩用工天数分别为约4.4天,2.2天。这意味着,10年间,一户家庭在小麦上投入的劳动天数压缩了一半。

  传统小麦生产,从播种到收获,要历经耙压、施肥、除草、浇水、收割等22个生产环节。“20年前,要想把俺家这6亩麦子收进仓,得投上百十个工,如今只要十二三个工。”尚水旺说,“工少了,小麦亩产却高了,如今已从过去的400斤提高到了千斤以上。”

  “麦季一亩2个工”,背后是农业机械化在支撑。

  浇地刷卡,200米长、3米高的中心支轴喷灌机便会自动为小麦喷灌“拔节水”。浇地“老三样”,水泵、水管、柴油机被尚水旺卖了废品。他说,如今的春耕,不用农具,用的全是农机,“耕、耙、耖”倒成了“稀罕物”。

  据河南省农机局数据,河南小麦耕种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以稻麦联合收割机为例,1990年,全省联合收割机仅有837台,到2016年底已达19.09万台。

  “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弓背几千年”。尚水旺说:“现在种田轻松,不作难,成了‘美差’。”

  除了全盘机械化,有的农民还把春耕“搬”上了物联网、互联网。

  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种粮大户唐全合靠大数据种田。他的麦田大数据来自星陆双基气象监测系统。

  坐在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星陆双基系统操作台前,全市所有万亩方粮田实景清晰可见,地表温度、土壤水分、叶面积指数等可实时呈现。通过手机客户端,唐全合每天足不出户就能收到各种麦田数据。

  去年,唐全合又刷新了夏粮记录,一万亩麦田,从种到收只用5个人,亩产高达650公斤。

 

麦季一亩两个工,照样千斤好收成

( 2018-03-25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关注春耕备耕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