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济 |
16 |
14/16 |
13
|
14
|
15
|
>
|
>| |
|
|
PDF版 |
|
|
|
|
|
一家地方国企被“倒逼”的创新“混改” |
|
|
( 2018-03-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 济 |
|
本报记者黄海波
从四处借钱度日的至暗时刻,到坐拥168亿元总资产的美好时光,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的海瀛集团,仅用了6年。
依托混合所有制迅速形成实体产业闭环,依托“产业+资本”的发展模式,强化自我造血功能,海瀛模式既为国企转型发展提供了参考,又为民企转型升级注入了生机。
正要花钱时,发现钱紧了 2009年,盐城环保科技城成立(当时名为盐城环保产业园),通过旗下融资平台获得了一点启动资金。
2010年12月,银监会要求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审慎发放和管理融资平台贷款。
园区原有的投融资平台,先后被纳入监管名单,丧失了融资功能,建设资金立刻“断顿”。
正要花钱时,发现钱紧了。和当时许多产业园区的困境一样,金融“收水”导致园区进退两难:既不能“撂挑子”,又不愿被上级投资平台接管。
海瀛集团董事长张曙光,时任园区副主任,主管财税融资,此前在当地财政局任职多年。
这个财政老兵,用“悲惨”两字来概括时艰:每年8个亿的建设资金缺口,向谁去借钱?
盐城市主要领导给了他一个“锦囊”:找20多家效益好的企业暂借资金。
于是,张曙光带着他的3人融资团队,挨家挨户上门借钱,平均每家找了六七次。
这种非常规的融资手段,坚持了两年再也推不动。
用混改思维,打造实体产业闭环 张曙光调研了10个月,向主管领导提交了一份报告。
在这份《关于海瀛集团发起背景、推进、请求等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海瀛集团要迅速进行实体化,实体优质化、规模化,这是盐城环保园区的现实选择。
2012年6月,由盐城市人民政府独资的海瀛集团正式成立。为了迅速做大实体企业,他们选择了混合所有制——一种在当时还比较陌生的方式。
两年之后的2014年11月,以收购重组江苏中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标志,海瀛集团在江苏省率先实现了混合所有制的重大突破。
如果把这次重组看作一桩婚事,那么在领证之前,双方“苦恋”了整整两年。
体制内的人不理解,地方国企好不容易改制完成,偏偏又要组建新的国有混改企业?部分主管领导质疑,混改之后,员工身份怎么界定?一旦经营不善,政府是不是又要背包袱……
被混改的企业负责人也心存不信任。中科重工企业负责人李正海顾虑重重,“怕政府说话不算话”。有意思的是,几年前环保园区面临资金之困,还找过他借钱。
张曙光自嘲是一个脸皮很厚的人,认准的目标,磨也要磨下来。两年中,他和他的小团队,数不清多少次找领导找企业,不断细化优化调整重组方案。
在江苏天元会计师事务所王宏斌董事长看来,这是张曙光的过人之处,精于调研,对目标有一份执念。
这位负责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任会计师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普遍做法是国有资本往回一步,民营企业往前一步。海瀛集团恰恰相反,主动出击,算是国企国资的一种逆行。
通过混改,海瀛集团先后收购重组组建了江苏中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瀛腾飞市政建设有限公司、江苏中海华核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实体公司,布局高端节能环保装备研制和环保特许经营、市政基础工程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海瀛集团的实体产业分布,互补性明确,内部形成了产业闭环,增加了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混改后的“两个优势” 重组后,李正海变成中科重工总经理。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话语权变化,“虽然订单增多,生产规模扩大,但是原先我想做什么,直接吩咐下面就办了,现在需要打报告,需要经过董事会。”
注册会计师黄江红是集团公司从一家上市公司“挖”来的高级财务人才。严苛的黄总监,把详细的财务计划递给李正海时,李正海有了抵制情绪。
混合公司内部处理好国企和民企的关系是一门艺术,海瀛集团董事会为此做了大量、细致的梳理工作。他们认为应该遵循“三个统一”的原则,即目标统一、步骤统一、思想统一。“最难的是思想统一,作为混合制的管理者,需要经常交流,你监督我,我监督你。”
国企的资源优势结合民企的经营优势,让国企向市场靠一步,让民企向规范靠一步,混改让海瀛集团迸发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17年末,集团总资产168亿元,其中净资产67亿元。
混改后的民营企业,则实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
中瀛环保旗下的四个大中型垃圾发电厂运行稳健,另有两个垃圾发电厂即将竣工发电。
短短3年多时间,中科重工也从120多名员工,年产值3000多万元的小企业,发展至700多名员工,年产值逾6亿元,成功挺进了全国行业前列。
“产业+资本”,聚焦环保不偏移 上海佐业资本董事总经理陈昊,资本运作经验丰富。2014年7月,当他第一次见到张曙光,对这位国企老总产生了疑问:你凭什么和我合作?
现在,他对海瀛模式倍加推崇,给高校经济学研究生们授课时,海瀛模式时常挂在嘴上。
完成产业体系布局后,海瀛集团意识到,必须选择性实施金融手段,强化自我造血功能,这也是他们找陈昊合作的原因。在此之前,海瀛集团已经设立了融资担保和融资租赁两个非银机构。
2015年6月12日,在盐城市亭湖区委、区政府支持下,海瀛集团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成立。
“将传统的融资方式更新到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和力推的直投直融层面,这不仅是融资方式的改变,更是金融、资本、管理、观念的强力冲击,标志着亭湖区在资本化运作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成立仪式上,亭湖区主要领导热情地为海瀛集团“站台”。
海瀛环保产业发展基金的成立,多维度打通了产学研投融退这条产业链上的各大核心环节,在服务集团内部企业之外,辐射江苏及全国具有投资潜质的战略新兴企业。其中,危废处理,核设施退役及核废弃物减量无害化等项目,有可能培养出行业独角兽。
张曙光认为,无论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产业+资本”模式,作为从困境中走出来的海瀛集团,不会也不能乱铺摊子,他们将继续踏踏实实聚焦环保产业。
|
|
一家地方国企被“倒逼”的创新“混改”
|
|
|
|
( 2018-03-1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经 济 |
|
|
|
一家地方国企被“倒逼”的创新“混改” |
|
|
( 2018-03-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 济 |
|
本报记者黄海波
从四处借钱度日的至暗时刻,到坐拥168亿元总资产的美好时光,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的海瀛集团,仅用了6年。
依托混合所有制迅速形成实体产业闭环,依托“产业+资本”的发展模式,强化自我造血功能,海瀛模式既为国企转型发展提供了参考,又为民企转型升级注入了生机。
正要花钱时,发现钱紧了 2009年,盐城环保科技城成立(当时名为盐城环保产业园),通过旗下融资平台获得了一点启动资金。
2010年12月,银监会要求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审慎发放和管理融资平台贷款。
园区原有的投融资平台,先后被纳入监管名单,丧失了融资功能,建设资金立刻“断顿”。
正要花钱时,发现钱紧了。和当时许多产业园区的困境一样,金融“收水”导致园区进退两难:既不能“撂挑子”,又不愿被上级投资平台接管。
海瀛集团董事长张曙光,时任园区副主任,主管财税融资,此前在当地财政局任职多年。
这个财政老兵,用“悲惨”两字来概括时艰:每年8个亿的建设资金缺口,向谁去借钱?
盐城市主要领导给了他一个“锦囊”:找20多家效益好的企业暂借资金。
于是,张曙光带着他的3人融资团队,挨家挨户上门借钱,平均每家找了六七次。
这种非常规的融资手段,坚持了两年再也推不动。
用混改思维,打造实体产业闭环 张曙光调研了10个月,向主管领导提交了一份报告。
在这份《关于海瀛集团发起背景、推进、请求等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海瀛集团要迅速进行实体化,实体优质化、规模化,这是盐城环保园区的现实选择。
2012年6月,由盐城市人民政府独资的海瀛集团正式成立。为了迅速做大实体企业,他们选择了混合所有制——一种在当时还比较陌生的方式。
两年之后的2014年11月,以收购重组江苏中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标志,海瀛集团在江苏省率先实现了混合所有制的重大突破。
如果把这次重组看作一桩婚事,那么在领证之前,双方“苦恋”了整整两年。
体制内的人不理解,地方国企好不容易改制完成,偏偏又要组建新的国有混改企业?部分主管领导质疑,混改之后,员工身份怎么界定?一旦经营不善,政府是不是又要背包袱……
被混改的企业负责人也心存不信任。中科重工企业负责人李正海顾虑重重,“怕政府说话不算话”。有意思的是,几年前环保园区面临资金之困,还找过他借钱。
张曙光自嘲是一个脸皮很厚的人,认准的目标,磨也要磨下来。两年中,他和他的小团队,数不清多少次找领导找企业,不断细化优化调整重组方案。
在江苏天元会计师事务所王宏斌董事长看来,这是张曙光的过人之处,精于调研,对目标有一份执念。
这位负责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任会计师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普遍做法是国有资本往回一步,民营企业往前一步。海瀛集团恰恰相反,主动出击,算是国企国资的一种逆行。
通过混改,海瀛集团先后收购重组组建了江苏中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瀛腾飞市政建设有限公司、江苏中海华核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实体公司,布局高端节能环保装备研制和环保特许经营、市政基础工程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海瀛集团的实体产业分布,互补性明确,内部形成了产业闭环,增加了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混改后的“两个优势” 重组后,李正海变成中科重工总经理。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话语权变化,“虽然订单增多,生产规模扩大,但是原先我想做什么,直接吩咐下面就办了,现在需要打报告,需要经过董事会。”
注册会计师黄江红是集团公司从一家上市公司“挖”来的高级财务人才。严苛的黄总监,把详细的财务计划递给李正海时,李正海有了抵制情绪。
混合公司内部处理好国企和民企的关系是一门艺术,海瀛集团董事会为此做了大量、细致的梳理工作。他们认为应该遵循“三个统一”的原则,即目标统一、步骤统一、思想统一。“最难的是思想统一,作为混合制的管理者,需要经常交流,你监督我,我监督你。”
国企的资源优势结合民企的经营优势,让国企向市场靠一步,让民企向规范靠一步,混改让海瀛集团迸发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17年末,集团总资产168亿元,其中净资产67亿元。
混改后的民营企业,则实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
中瀛环保旗下的四个大中型垃圾发电厂运行稳健,另有两个垃圾发电厂即将竣工发电。
短短3年多时间,中科重工也从120多名员工,年产值3000多万元的小企业,发展至700多名员工,年产值逾6亿元,成功挺进了全国行业前列。
“产业+资本”,聚焦环保不偏移 上海佐业资本董事总经理陈昊,资本运作经验丰富。2014年7月,当他第一次见到张曙光,对这位国企老总产生了疑问:你凭什么和我合作?
现在,他对海瀛模式倍加推崇,给高校经济学研究生们授课时,海瀛模式时常挂在嘴上。
完成产业体系布局后,海瀛集团意识到,必须选择性实施金融手段,强化自我造血功能,这也是他们找陈昊合作的原因。在此之前,海瀛集团已经设立了融资担保和融资租赁两个非银机构。
2015年6月12日,在盐城市亭湖区委、区政府支持下,海瀛集团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成立。
“将传统的融资方式更新到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和力推的直投直融层面,这不仅是融资方式的改变,更是金融、资本、管理、观念的强力冲击,标志着亭湖区在资本化运作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成立仪式上,亭湖区主要领导热情地为海瀛集团“站台”。
海瀛环保产业发展基金的成立,多维度打通了产学研投融退这条产业链上的各大核心环节,在服务集团内部企业之外,辐射江苏及全国具有投资潜质的战略新兴企业。其中,危废处理,核设施退役及核废弃物减量无害化等项目,有可能培养出行业独角兽。
张曙光认为,无论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产业+资本”模式,作为从困境中走出来的海瀛集团,不会也不能乱铺摊子,他们将继续踏踏实实聚焦环保产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