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3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头版新闻
15 1/15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人大会议听取和审议两高工作报告
· 习近平应约同特朗普通电话
· “文化让土地有生机”
· 惟愿家乡成“网红”
· 奋斗,中国两会的主旋律

  相关文章: 
“文化让土地有生机”

( 2018-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头版新闻
 
 
  马慧娟随宁夏代表团乘飞机抵达北京(3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马慧娟(左二)在红寺堡镇光彩村调研乡村文化建设情况(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马慧娟(前左)在红寺堡镇红海村调研乡村文化建设情况(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马慧娟在宁夏代表团小组会议中聆听其他代表发言(3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是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农民。只上过初中的她,却自2010年开始,利用种地、打工的闲暇时间,在田间炕头用手机“摁”出了40多万字的随笔和散文,光手机就摁坏了7部。她的作品在网上吸引了众多“粉丝”,一些作品在文学刊物上发表。马慧娟成了一名记录乡村文化的草根作家,还当上了红寺堡镇文化站站长。作为搬迁移民的一员,她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和乡亲们的生活变迁。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认识到自己光荣的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她认为,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文化的振兴,“只长庄稼的土地是贫瘠的,有了文化的支撑才能使土地富有生机。”
 
  一名乡村读者曾经给马慧娟留言,很喜欢读书但找不到图书馆借书,马慧娟自己也曾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当选人大代表后,她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一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在配置上还不完善,甚至根本没有。马慧娟今年带来自己的建议,希望加大对农村两馆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变一些乡村文化建设薄弱的困境,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文化让土地有生机”

( 2018-03-1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