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3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两会特刊
16 11/16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鲁曼代表:在农村“种”下一种信仰
· “花间”绣出美丽人生
· “90后”代表杨昌芹:“编”出竹乡新希望
· “最美洗脚妹”刘丽代表的公益梦
· 强军路上,“半边天”从未缺席

  相关文章: 
“90后”代表杨昌芹:“编”出竹乡新希望

( 2018-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汪军、施雨岑)头上戴着银饰,身穿苗族服装,贵州代表团驻地的电梯、餐厅、会议室里,她总有很高的“回头率”。

  “您是今年年纪最小的代表吧?”“您这么小的年纪就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了!”她总能引来人们的惊叹和赞赏。

  她就是来自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的“90后”苗族村民杨昌芹,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她,现在是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一缕竹丝配备一双巧手,精美竹编让人赞不绝口。

  “我在两会代表通道展示的茶杯,外套就是我自己做的竹编。”她指着茶杯,向记者介绍。

  2007年,杨昌芹作为贵州印江民族职业学校的10名学生代表之一,到赤水学习竹编工艺。学习结束后,杨昌芹主动留下来,跟随贵州竹编工艺创始人、贵州省竹编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兰深入学习平面竹编技艺。

  从此,杨昌芹就在赤水扎下了根,也在这里收获了爱情。

  “过去我们印象中的竹编,就是家中日常用的背篓、筛子等竹制品,而细细研究起来才发现,这是工序复杂的精美艺术品。”从杨昌芹的话里,能感觉到她的热爱。

  有着“竹子之乡”美誉的赤水,现有竹林面积131万亩,种植竹子是当地农民增收渠道之一。采伐的竹子,要经过刮青、破竹、拉丝等多道工序,才能拿来制作竹编。“赤水竹编”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昌芹是省级传承人。

  她说,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手艺不太感兴趣,如果没人传承,真的觉得很遗憾、很可惜。

  在赤水这片红色土地上,超80%的森林覆盖率和丹霞地貌,让旅游产业越发红火。竹编作为赤水特色工艺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经过杨昌芹在当地发掘和培养,不少村民靠着竹编,“旅游饭”越吃越香,日子越过越富足。

  在杨昌芹的公司,目前有固定工人20多名,其中80%是当地留守妇女。随着电商发展,她的产品逐步“触网”。目前,带动300多村民在家中实现“来料加工”。

  经过简单培训后,大同村村民袁兴明在自己家中给杨昌芹上了两年“班”。“把样品和材料送到他家中,做成竹编成品我们再收回,一个月可以挣2000多块钱,在家不出门就可以做,不算太费力。”杨昌芹说。

  当果盘、花瓶、书柜、椅子等物件“穿上”竹编,她们的气质就变了。杨昌芹想着,未来不但要让更多人知道“竹编之美”,还要让更多当地村民保护传承这门工艺。

 

“90后”代表杨昌芹:“编”出竹乡新希望

( 2018-03-0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两会特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