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3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6 7/16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奋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 严把“入门关”,打通监察监督“最后一公里”
· 曾经“感动中国”的他,带着“油菜花梦想”上两会
·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是实施

  相关文章: 
发展产业富民  推进乡村振兴
--南宁市邕宁区打出产业发展组合牌拓宽富民道路

( 2018-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广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乡村产业兴什么、怎么兴?近年来,邕宁区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和产业富民,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以工促农开辟发展新空间


 
  种桑养蚕是那楼镇三江村的传统优势产业,但近年来,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加上桑蚕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因素,蚕农的收入并不稳定。2016年3月,三江村成功引进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2100亩土地建立种桑养蚕基地,成立南宁市祥联种养专业合作社,利用投融资平台吸纳那楼镇1453户贫困户的小额信贷款2480多万元,建设36栋集小蚕共育室、蚕茧收购站、蚕沙无害化处理池、优良桑苗繁育地等先进养殖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桑蚕“扶贫车间”。目前已有6座大蚕房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三江村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的“动车式”产业扶贫模式,由时宜公司负责提供优良种桑苗、种养殖管理技术支持、蚕茧保价30元/公斤收购等,合作社负责组织、吸纳贫困户就近发展生产及经营管理,农户则按公司要求种桑养蚕,并引入养蚕保险,降低风险。通过公司的带动,形成利益联合体,全面提升改造三江村传统种桑养蚕模式,农户在技术、质量、销售等方面均有了保障,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在2016年底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互助会按下产业脱贫的“快捷键”


 
  为进一步带动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2017年,邕宁区出台相关政策,筹措资金250万元划拨到各乡镇,引导辖区各村(社区)结合实际,组建扶贫产业互助会149个,组织贫困户“抱团”发展产业,促进生产增收。
 
  为确保服务对象精准,邕宁区规定每个扶贫产业互助会必须吸纳本村(社区)20%以上贫困户(脱贫户)作为会员才能申请成立。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采取“委托经营”的方式加入互助会,鼓励符合条件的一般农户加入互助会。扶贫产业互助会按下了邕宁区产业脱贫的“快捷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富民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村富民的一把“金钥匙”。邕宁区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精选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产业带动、物业租赁、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等模式,以村民合作社为载体,加大建设投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6年以来,累计安排各级财政资金5280万元,推动70个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现了30个贫困村(含脱贫摘帽村)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截至2017年11月,城区30个贫困村年度收益已达90.7万元,所有贫困村年度集体经济收入均已达到2万元。
 
  在中和乡新安村,30千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于2018年1月18日安装完工,通过验收,至此中和乡8个村(社区)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建设全部落地。中和乡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总投资240万元,其中每村投入30万元建设3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40千瓦,2018年2月初可并网发电,并网后每年可发电2—3万千瓦时,预计每村每年可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光伏发电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一种绿色能源项目,技术成熟,劳动力投入较少,建成后可以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前景可观。”新安村村委会主任黄本勤说。
 
  大部分村获得集体经济收入之后又将之分配用于公共设施或产业设施建设,村级集体经济的蓬勃兴起,有效促进了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持续发展。
 
文/黄升模、唐斐 图/农建进
 
·广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是实施

( 2018-03-0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要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