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2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新春走基层
4 2/4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总书记的问候,激励新成昆线90后
· 沂蒙老区:乡村振兴热盼“新动能”
· 河南封丘:搬出黄河滩,越过越提劲儿
· 宁夏西海固:移出半子沟,活出新年景
· 银行放贷“有胆”,农户脱贫有路

  相关文章: 
广西百色田东县持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挥金融扶贫效用
银行放贷“有胆”,农户脱贫有路

( 2018-02-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春走基层
 
  新华社南宁电(记者王念、向志强)春节前夕,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三百村村民黄光念在准备年货的同时,还在忙着寻找新的养殖场地,“有银行的支持,今年我准备扩大养猪规模。”

  2016年以来,正是依靠5万元的无抵押小额信贷和15万元的担保贷款,黄光念与养殖公司合作养猪成功脱贫。

  和黄光念一样,过去两年间,田东县共有4000多户贫困户从银行获得了贷款,累计贷款金额逾2亿元,贷款户数和金额均大幅上升。这得益于田东县持续推进的农村金融改革。

  田东县所有的行政村都有一个三农金融服务室。记者来到平马镇四平村的三农金融服务室看到,墙上贴着全村所有508户村民的信用等级,其中297户为3A级,153户为2A级,58户为A级。旁边的农户信用等级测评表显示,信用评级指标包括年龄、健康状况、家庭净资产、信用履约记录、邻里关系等数十项指标。

  “村民可以来这里咨询、申请贷款和保险等业务,等于将银行柜台延伸到了村里。”田东农村商业银行驻点客户经理廖朝达说,银行将根据农户信用等级和产业发展情况发放贷款。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更无抵押物,农村贫困群众很难获得金融支持,想通过产业发展来脱贫就更为困难,形成农村金融的怪圈。在农村金融改革之初,田东县就将建立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工作重点推进。

  到2016年末,全县建立农户信用信息电子档案7.2万户,基本实现了应评尽评,还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纳入征信体系,1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51家中小微企业被纳入征信体系,全县评定A级以上信用户5.7万户,信用村139个,信用镇7个。

  田东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黄金莎介绍,根据目前的标准,信用评级为3A级的农户的贷款额度为10万元-20万元,2A级农户的额度为8万元,A级农户的额度为5万元,“免抵押、免担保,最快当天、最晚3天之内就可以发放贷款。”

  田东县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主任蓝新天介绍,为进一步突出金融扶贫成效,近几年来田东县还成立了由财政出资的助农融资担保公司,设立扶贫贷款专项风险补偿基金1500万元,投入378万元用于扶贫小额贷款的保证保险,建立贫困户贷款利息补贴机制,财政出资200万元设立贫困农户小额贷款利息奖补基金等。

  “有了信用、有了担保,我们银行就更敢给贫困户贷款了。”黄金莎说,近几年来贫困户贷款大幅增长。

  田东县委常委、副县长韦生介绍,经过多年探索,目前,田东县已建立完善组织、信用、支付、保险、担保、服务“六大体系”,探索出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模式。

  田东县还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农村产权确权、入市交易,让贫困户“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据统计,自2012年成立广西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以来,截至2017年末,田东县贫困村土地经营权流转3.5万亩,产权交易额2.78亿元,产权抵押贷款1.12亿元。

  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刘明国表示,田东县将根据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部署,从信用体系建设、信贷风险防控、产权制度改革、开发性金融等方面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升级,进一步发挥其在脱贫攻坚、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广西百色田东县持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挥金融扶贫效用
银行放贷“有胆”,农户脱贫有路

( 2018-02-1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新春走基层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