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1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中国新闻
4 3/4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问题墙+回音壁”,听民声解民忧
· 产业扶贫小区助力精准扶贫
· “民生集市”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 湘鄂协作监管,非法采砂再难打“游击”
· 嘉定古城借“互联网+”助兴教化之风
· 七十二道拐,今昔“风景”两重天
· 醉美坂里 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七十二道拐,今昔“风景”两重天

( 2018-01-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新闻
 
  据新华社贵阳电(记者何天文、汪军、施钱贵)与周边许多村子一样,冬天的贵州桐梓县大河镇七二村宁静而美丽:一栋栋居民小楼房错落有致,有太阳能路灯的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所不同的是,村头一处观光台边矗立的一把“利剑”和橱窗里的“村史简介”,着实耐人寻味。

  记者看到,用水泥浇铸的“利剑”上,“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几个大字十分醒目;一旁的橱窗宣传栏里,简要记录着七二村由乱到治的历程,其中写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这里开始出现一些靠‘路’发财的村民,一时间,‘公路飞虎队’、‘劫道班’把川黔公路搅得鸡犬不宁。尤其是1993年至2004年间,七二村400户人家,家庭犯罪率达50%以上……”

  “当时因为家庭生活困难,加上文化低、不懂法,就动起了歪脑筋。”今年59岁的村民赵福义面带愧色地对记者说,“那时从货车上扒拉下来的肥料、白糖、布匹、冷冻肉食等,都是好东西。遇到车辆打滑,喊大家去帮忙,我们总是想法子讹司机的钱。”

  依山而建的七二村,因210国道在其境内有一段多达72处的弯道而得名。连续72个大小弯道,从山脚到山顶约有7公里,当地人称之为“七十二道拐”,在高速公路修建前,是川黔公路的“咽喉”。

  “过去这条公路车流量大,由于七十二道拐地势险要、坡陡弯多,货车行驶缓慢,一些村民就靠‘路’为生。”今年75岁的老支书林世义说,不正当的“发财路”,不但没能改变贫困,反而使不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穷。

  治理刻不容缓。公安机关开展专项行动“铲顽疾”,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法制教育和政策宣传,了解民生诉求,排查化解矛盾,让村民学法知法守法,让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同时不断加大投入改善交通、水、电、讯、房等基础设施,引导村民依靠当地良好的生态、宜人的气候等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村党支部书记赵云说,通过坚持不懈的“治标”又“治本”、治愚和治穷,七二村“今非昔比”,已连续10年保持违法犯罪率为零,村民们依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逐步走上脱贫致富路。

  村民赵福义出狱后种过烤烟、卖过猪肉,后来在政府扶持下,在公路边开办农家山庄,每年夏天接待重庆方向来的游客,可同时接纳120人吃住,年收入近20万元。

  今年47岁的村民李逊曾经也走过一段“弯路”,出狱后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并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村里支持他领办一家劳务公司,就近承接农村安居工程、乡村公路建设等项目,为不少村民找到就业机会。“首先考虑贫困户,让他们有活干,普工每天可收入120元,技术工每天可收入200元到250元。”李逊说。

  还是那条路,“风景”两重天。记者看到,改造一新的七十二道拐已成为观光点,而且通过这条路,越来越多的大巴车、自驾车把外地游客送到这里,使七二村的乡村旅游日益红火。

  赵云说,目前,全村已有乡村旅馆50多家,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依靠乡村旅游和迅速发展种养业、运输服务业等,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9000元左右。昔日的“问题村”、贫困村已变成“文明、宜居”的示范村。

 

七十二道拐,今昔“风景”两重天

( 2018-01-14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