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传家宝”要传好,“甩手调研”要不得
· “温暖之举”岂可冰冷落地
· “你吃过的苦将照亮你未来的路”
· 党建应成干部考察“硬指标”

  相关文章: 
“传家宝”要传好,“甩手调研”要不得

( 2018-0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漫画:曹一
 
 
本报记者张丽娜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要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等至今仍脍炙人口,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通过深入调研、实事求是解决问题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党的十九大明确当前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
 
  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人,其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也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如何把群众多元化的需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实现中国梦的“痛点”和“堵点”,找出来,解决掉,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主要的依靠手段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也是被党的历史反复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手段。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还未能真正把调研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传家宝”。他们看似也去调研了,但却是一副甩手的姿态:指挥指挥别人,自己什么事也不干。兴师动众下去走一圈,也滔滔不绝讲了话,但事后就不再过问了。问问老乡姓什么、几口人、一年收入多少,接下来就没话说了。别说领导干部自己不记录,连旁边的秘书也两手插兜,大家都一乐呵完事了。
 
  习惯甩手调研的领导干部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有人不想调研,核心还是怕深入地接触群众,怕群众“出难题、找茬子”,与群众心里有距离,感情不贴近,语言不融通,怕群众提出的问题无法答复,与其难堪出丑,不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有人不会调研,主要是自身能力水平不足、思想严重懒惰,对基层的情况和群众的生活不了解,对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掌握,容易被表象所蒙蔽,只好当“甩手掌柜”“被调研”,基层也乐于当“导演”,打造“精品”调研路线,培养能说会道的“群众演员”。
 
  领导本该在调研现场提出、发现、研究一些问题,但他们出场前,台词、脚本已经装订成册,根本不用过脑子;不能发现深层次的问题,不能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不能依靠群众、把群众的创造归纳提升为理论再用于指导实践,往往演变成“盲人骑瞎马——情况不明决心大”的“拍脑袋”决策。
 
  有人不敢调研,关键是怕触及矛盾,对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视而不见、推诿扯皮,对发展中的矛盾绕着走、不解决,抱着“击鼓传花”的思想,期待着下一个“接盘侠”的出现,只要在我的任上不出事就行,千方百计拖着、哄着、笼着。凡此种种,既暴露出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足、能力水平不够等问题,也暴露出我们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有些党员干部空有调研之势,而无调研之魂。
 
  中央一再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抓住了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七寸”。
 
  党员领导干部“身入”更要“心至”,真正把调研作为看家本领。调查研究的核心要义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事物发展的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存在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调研把问题找出来,并把问题分类排队,找出并紧紧抓住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把群众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创造的鲜活经验从理论的角度总结提炼出来,再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循环往复、螺旋式发展。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既要沉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之中,深入到实际之中,吃群众饭、聊群众话、听群众意、解群众忧,更要静下心来,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把党的大政方针落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发现并归集上来,上下结合,构建畅通的政策落实渠道。
 
  既要实现调研的制度化,领导干部更要“知行合一”。中央把调查研究作为八项规定的重要内容,各地区也对调研做出了制度性规定,甚至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要达到最低天数。
 
  这些规定保障了调研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但更要落实落地,努力追求有质量的调研,避免数量够了,质量却降下来。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规定来,要提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真功夫,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要看漂亮的庭院,又要看隐蔽的角落,发现真问题、拿出硬措施、推动大发展。
 
  基层要强化问题意识,敢于“自爆家丑”。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调研安排无疑会加重基层的负担,基层干部需要小心应对,怕出现任何差池,稍有懈怠,可能多年为之奋斗的前程就会成为“明日黄花”。也正因如此,基层干部总想把地区、部门的工作亮点给领导看看。
 
  这就要求上级领导在调研中,既要有“火眼金睛”,善于发现问题,又要宽容担待,对基层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探索创新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要耐心引导,而不是过分苛责。上级不宽容、不理解基层,基层就会千方百计把问题掩藏起来,设计调研路线。上级包容,基层敢于反映问题,才能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传家宝”要传好,“甩手调研”要不得

( 2018-01-1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