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1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科 技
8 6/8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我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 中国航天发射迎来“开门红”
· 武汉:光谷再增“光”
· 又有2种国产疫苗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
· 我国远程长航时无人机跻身国际一流
· 流感来势汹汹,疫苗仍是最佳预防手段
· 出海再也不会“失联”了
· 人工智能加速军队技术革命

  相关文章: 
远洋船也有无线网,海事卫星设备没了用武之地
出海再也不会“失联”了

( 2018-01-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 技
 
  “爸爸、爸爸!”一个稚嫩的声音通过手机视频,从广东阳江市阳西县传到正在印度洋航行的“实验3”号科考船上。看到视频中1岁多的儿子给自己打了个飞吻,船上大厨廖原记的脸上笑开了花。
 
  家人,是出海船员们最深的牵挂。2015年,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实验3”号科考船上安装了中海电信“E海通”海上卫星宽带服务,在餐厅和会议室提供免费WIFI,船员和考察队员随时可以上网、发微信或视频通话。对于家人朋友,他们出海再也不会“失联”了。
 
  “实验3”号厨师潘伟有两个宝贝女儿,大的8岁,小的5岁。这些天,他的小女儿耳朵发炎总不见好,妻子独自带着孩子跑了好几家医院,这让他又牵挂又内疚,好在能与远在广东韶关乐昌市的妻子视频通话,及时了解情况,彼此有个商量。潘伟说:“我老婆是个能干的客家妹子,在家顶起一片天。我出海在外帮不上忙,但能每天给她打打电话,让她遇事有人商量,这比以前我一出海就音讯全无好太多了。”
 
  2014年潘伟的外公去世,当时他正在海上,没有见到老人家最后一面是他心里永远的痛。2017年,“实验3”号水手陈百润的爷爷病危之际,他也正在出海。但通过视频通话,陈百润见到了爷爷最后一面。他说:“视频中,爷爷笑得很安详。我是爷爷最喜欢的孙子,他最后的笑容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目前,“实验3”号正奔赴巴基斯坦卡拉奇港执行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任务。航渡期间,在船上工作了30多年的水手长邢红卫忙着保养船只。紧张工作之余,他还与女儿的班主任就女儿的学习情况保持联系。邢红卫的女儿今年上初三,正是关键时期。“以前出海,家里的事再着急也没有办法,现在有了网络,出海也能遥控指挥家里一些事。我们南海所的三艘考察船上都装了‘E海通’,有WIFI,这真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人性化措施。”邢红卫说。
 
  网络畅通,让出海不再与世隔绝,也让家人放心。“实验3”号二副邓凡是家中独子。现在他远在重庆的父母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联系到他,让两位老人安心不少。热爱摄影的邓凡还经常在朋友圈里秀一秀瑰丽壮阔的海上风光,赢得一片点赞。他说:“以前出海,最难熬的是孤寂,回去感觉自己与社会脱节,人都变傻了。现在有了网络信息畅通,出海的心态都变了,更加热爱海上的这份工作。” 
 
  据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作业队队长曾信介绍,船上安装的“E海通”不仅改善了人员在海上的生活质量,更提高了海洋调查的工作效率。许多调查数据可以及时传回岸上实验室。在岸上也可以对船舶进行远程视频监控,实时了解航行状况。
 
  航渡期间,畅通的网络给“实验3”号上考察队员也带来了极大的工作便利,大家可以一如既往地上网查资料、写论文、交流工作。因为使用船上的网络发稿非常顺畅,记者出海携带的海事卫星设备,至今还一次没有使用过。
 
  “‘实验3’号的通信技术手段,最早采用无线电明码电报,后来租用外国卫星的A站、B站、F站、M站,如今又增加了利用我国自己卫星开发的‘E海通’,通信手段越来越便捷,费用也越来越低,这反映了我国海上通信技术的进步。”“实验3”号政委曹勇说。
 
   (记者张建松)新华社“实验3”号科考船1月9日电
 

远洋船也有无线网,海事卫星设备没了用武之地
出海再也不会“失联”了

( 2018-01-1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科 技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