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8 |
3/8 |
2
|
3
|
4
|
>
|
>| |
|
|
PDF版 |
|
|
|
|
|
用“中国方案”解决传染病“世界难题”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背后的院士夫妻 |
|
( 2018-0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
新华社杭州1月8日电(记者朱涵、胡喆)8日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代表11家单位上台领取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证书。台下,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正面带笑容为妻子鼓掌。
一位是项目领衔人,一位是主要完成人之一。这对院士夫妻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用“中国方案”解决了传染病“世界难题”。
女院士带头吃鸡,科研伉俪并肩作战领跑新发传染病防治
2013年春,恰逢SARS疫情消除的第10年,我国长三角地区突发不明原因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病情凶险,病死率超过30%。
正当人们因为禽流感“闻鸡色变”之时,一段女院士在媒体镜头面前亲自吃鸡以示安全的视频传遍了互联网。
这位女院士就是李兰娟,她用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在第一时间解答了公众的疑虑,为抗击传染病威胁在关键时刻稳定了人心。
彼时,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多名患者,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正紧急部署防治研究。
郑树森当时是浙大一院院长,李兰娟是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疫情最为紧急时,浙大一院的一个病区收治了四五十个病人。”李兰娟说。
大战当前,郑树森调度全院医疗力量团队作战,与李兰娟并肩作战,每天组织疑难危重患者病例讨论,共同坐镇指挥,夜以继日地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5天内,团队确认了新型H7N9病毒,并向全球公布了基因序列,两天后,研究团队成功研发检测试剂,3天后推广至我国31个省区市,5天后推广至周边各国,7天后,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进行推广。
李兰娟说,明确了病毒基因序列,就知道如何对症治疗,使用什么药物、如何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团队开创了“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策略,显著降低了患者病死率。
在H7N9禽流感防御治疗方面取得的系列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也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报告》中评述:“中国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评估和循证应对可作为今后类似事件应急响应的典范。”
每天只有吃早饭能见一面:救死扶伤是共同理想
说起李兰娟、郑树森这对院士伉俪,他人的评价是:医学狂人。每天上午8点准时到达医院,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回家是常事,常常是一个在台上做手术,一个在实验室讨论问题。虽然同在一家医院,早餐是两人在一天中唯一在一起吃的一顿饭。
他们很少讨论家庭琐事,更多的话题是病人和工作。他们的研究主业有一定关联性,一内一外,可以说是一个链条的上下游——
遇到她开创的人工肝技术无法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她会把病人介绍给郑树森,请他考虑肝移植,而郑树森在收治一些重症肝病患者时,也会根据病情建议病人尝试人工肝治疗,寻找更加合理对症的治疗方案。
对工作这份相似的“狂热”,也来源于李兰娟和郑树森早年类似经历:他们都曾有过走家串户的“赤脚医生”生涯。
郑树森说,如果没有那段经历,他们不会那么深刻地体会到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有多差。当他们有幸踏入医科大学的大门时,都暗暗立下志向,一定做个好医生。
“一切都为了病人,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所以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尽办法挽救病人,降低病人病死率。”李兰娟说。
载誉却不满足:开创人体微生态研究
一位是传染病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一位是多器官联合移植事业的开拓者,李兰娟和郑树森这对院士夫妻,在数十年携手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并已经形成一个由郑树森和李兰娟共同领衔的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这个创新团队在攻克终末期肝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包含临床与基础、外科与内科多学科交叉领域人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该团队就在肝病治疗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并开始对肠道菌群与肝病发展进行研究,近期的最新成果证实了李兰娟和郑树森此前的猜想。
“正常人肠道内的有益菌数量超过有害菌,而重症肝炎病人则相反,也就是说,如果肠道内的‘坏细菌’大大超过‘好细菌’,则可能对肝脏产生致命性危害。”李兰娟说。
在李兰娟牵头下,该团队在终末期肝病发生机制研究上获得新突破,首次发现肠道微生态紊乱与肝病重症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率先揭示了肝病肠道微生态宏基因组变化规律。
李兰娟重点开展肠道微生态的研究,郑树森也在肝移植方面应用微生态技术和理念,他们互相给予科研灵感,也互相成就彼此。
短短20年,他们的研究让我国微生态学研究从跟跑到领跑。2015年3月,李兰娟出任国际微生态联盟大会主席,这也是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第一次当选这一领域的主席。
|
|
用“中国方案”解决传染病“世界难题”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背后的院士夫妻
|
|
|
( 2018-01-0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要闻 |
|
|
|
用“中国方案”解决传染病“世界难题”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背后的院士夫妻 |
|
( 2018-0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
|
新华社杭州1月8日电(记者朱涵、胡喆)8日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代表11家单位上台领取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证书。台下,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正面带笑容为妻子鼓掌。
一位是项目领衔人,一位是主要完成人之一。这对院士夫妻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用“中国方案”解决了传染病“世界难题”。
女院士带头吃鸡,科研伉俪并肩作战领跑新发传染病防治
2013年春,恰逢SARS疫情消除的第10年,我国长三角地区突发不明原因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病情凶险,病死率超过30%。
正当人们因为禽流感“闻鸡色变”之时,一段女院士在媒体镜头面前亲自吃鸡以示安全的视频传遍了互联网。
这位女院士就是李兰娟,她用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在第一时间解答了公众的疑虑,为抗击传染病威胁在关键时刻稳定了人心。
彼时,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多名患者,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正紧急部署防治研究。
郑树森当时是浙大一院院长,李兰娟是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疫情最为紧急时,浙大一院的一个病区收治了四五十个病人。”李兰娟说。
大战当前,郑树森调度全院医疗力量团队作战,与李兰娟并肩作战,每天组织疑难危重患者病例讨论,共同坐镇指挥,夜以继日地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5天内,团队确认了新型H7N9病毒,并向全球公布了基因序列,两天后,研究团队成功研发检测试剂,3天后推广至我国31个省区市,5天后推广至周边各国,7天后,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进行推广。
李兰娟说,明确了病毒基因序列,就知道如何对症治疗,使用什么药物、如何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团队开创了“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策略,显著降低了患者病死率。
在H7N9禽流感防御治疗方面取得的系列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也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报告》中评述:“中国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评估和循证应对可作为今后类似事件应急响应的典范。”
每天只有吃早饭能见一面:救死扶伤是共同理想
说起李兰娟、郑树森这对院士伉俪,他人的评价是:医学狂人。每天上午8点准时到达医院,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回家是常事,常常是一个在台上做手术,一个在实验室讨论问题。虽然同在一家医院,早餐是两人在一天中唯一在一起吃的一顿饭。
他们很少讨论家庭琐事,更多的话题是病人和工作。他们的研究主业有一定关联性,一内一外,可以说是一个链条的上下游——
遇到她开创的人工肝技术无法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她会把病人介绍给郑树森,请他考虑肝移植,而郑树森在收治一些重症肝病患者时,也会根据病情建议病人尝试人工肝治疗,寻找更加合理对症的治疗方案。
对工作这份相似的“狂热”,也来源于李兰娟和郑树森早年类似经历:他们都曾有过走家串户的“赤脚医生”生涯。
郑树森说,如果没有那段经历,他们不会那么深刻地体会到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有多差。当他们有幸踏入医科大学的大门时,都暗暗立下志向,一定做个好医生。
“一切都为了病人,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所以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尽办法挽救病人,降低病人病死率。”李兰娟说。
载誉却不满足:开创人体微生态研究
一位是传染病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一位是多器官联合移植事业的开拓者,李兰娟和郑树森这对院士夫妻,在数十年携手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并已经形成一个由郑树森和李兰娟共同领衔的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这个创新团队在攻克终末期肝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包含临床与基础、外科与内科多学科交叉领域人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该团队就在肝病治疗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并开始对肠道菌群与肝病发展进行研究,近期的最新成果证实了李兰娟和郑树森此前的猜想。
“正常人肠道内的有益菌数量超过有害菌,而重症肝炎病人则相反,也就是说,如果肠道内的‘坏细菌’大大超过‘好细菌’,则可能对肝脏产生致命性危害。”李兰娟说。
在李兰娟牵头下,该团队在终末期肝病发生机制研究上获得新突破,首次发现肠道微生态紊乱与肝病重症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率先揭示了肝病肠道微生态宏基因组变化规律。
李兰娟重点开展肠道微生态的研究,郑树森也在肝移植方面应用微生态技术和理念,他们互相给予科研灵感,也互相成就彼此。
短短20年,他们的研究让我国微生态学研究从跟跑到领跑。2015年3月,李兰娟出任国际微生态联盟大会主席,这也是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第一次当选这一领域的主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