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7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莫把暑假当“补”假
· “直升机父母”错把教育投资当教育
· 暑假与其去补课,不如去补“个性”
· 勿让“不能休”“不敢休”抢走“亲子时光”
· 美国娃如何度过世界上最长的暑假

  相关文章: 
勿让“不能休”“不敢休”抢走“亲子时光”

( 2019-07-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刘婧宇


  随着暑期来临,不少孩子也开启了“第三学期”模式,日程表上各类辅导班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这其中有提高学习成绩、丰富课余活动等多方面考虑,但也有很多是家长的无奈之举。面对假期,“不能休”“不敢休”仍是很多家长的现实状态。没有时间陪孩子,为避免孩子独自在家,家长只能心甘情愿当“最肥的韭菜”,一面加班加点给钱包“加油”,一面争先恐后给辅导班砸钱,把带孩子的事交给辅导班。

  事实上,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家长的陪伴在健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良好教育成果与投入资金的多少并不是成正比关系,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支持,更需要耐心、周全和认真的陪伴。但似乎除了教师这个职业,很少有哪个行业的家长可以有时间和孩子同步全程享受假期。事实上不少家长连寒暑假都“挤”不出正常的休假时间来陪孩子。

  时间是稀缺资源,孩子、家庭、事业都要分割。家长也很渴望多陪陪孩子,但总是因为工作安排“身不由己”。2008年9月18日国务院出台了《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距今已11年,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据人社部调查,我国带薪年休假落实率平均只有50%,在很多单位仍然是“落在纸上的权利”。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助力未成年人形成健全人格,家校教育相结合必不可少,如何在现有休假制度中挤出“亲子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推行了这么多年的带薪休假制度在很多地方依然“口惠而实不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人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通常是让劳动者多干活少休假。另一方面,我国劳动者数量庞大,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短期内很难有所改变,大部分的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仍处于相对弱势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权益在和饭碗的博弈中就败下阵来。

  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督查,落实好现有带薪休假制度。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为保障劳动者的休假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张弛有度才能“收放自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更需要全社会凝聚共识。第一,用人单位建章立制、规范休假,将带薪休假作为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依法依规予以落实;第二、加强宣传、强化意识,劳动者一方面要在单位勤奋工作、敬业尽责,另一方面也要理直气壮地主张自己各项权利,合理安排休假;第三、专项监督、建立台账,上级单位或工会可以通过随机抽取员工交流、检查休假台账等方式,对休假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设立举报电话,受理劳动者关于带薪休假方面的投诉等。

  其次,加强顶层设计,探索适当增加带薪休假天数。当前脑力劳动者普遍身体透支,我国带薪休假的起点时间只有5天,已不能满足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增加带薪休假起点时间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欧洲许多国家,带薪休假已成为植根于民众内心的观念,德国每人每年可以享受至少24个工作日的带薪休假,相比之下,我国工龄为10年的职工带薪休假天数甚至少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第三,探索更加灵活的休假制度。比如,尝试在不增加现有休假时间的基础上,采取隔周双休制。这是一种“零存整取”的休假方式,对于一些工作时间比较灵活的行业,可以前一周双休,后一周单休,如此循环,一个月挪出两天,三个月就能构成一个6到8天的结构性黄金周,然后劳动者根据需要申请一次性休假。

  孩子的成长是单行道,家长在这条路上不能让位也不可缺位,不仅能享受“天伦之乐”,更能获得更优的教育成果,这种获得感、幸福感才更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勿让“不能休”“不敢休”抢走“亲子时光”

( 2019-07-1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